电捕虫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545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电捕虫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虫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捕虫网。
【背景技术】
[0002]采集昆虫样本时,通常都是先用捕虫网捕获昆虫,再将捕获的昆虫放入毒瓶内,将其毒死。毒瓶通常采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毒瓶下部放入固体氰化钾或放入液体乙酸乙酯、乙醚及其他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上面设置棉花层及滤纸层。
[0003]然而,氰化钾是剧毒化学物质,伤害科研人员且污染环境;乙酸乙酯和乙醚等化学物质在杀死昆虫的同时,还会改变昆虫标本的体色,增加后续的鉴定工作的难度。
[0004]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电捕虫网,在捕获昆虫时将昆虫电死,省去后续毒瓶的使用,解决了毒瓶内化学物质伤害科研人员、污染环境及改变昆虫标本的体色、增加鉴定难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捕获昆虫时将昆虫电死,从而省去后续毒瓶的使用的电捕虫网。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捕虫网,包括网杆、设置于网杆上端的绝缘网圈及网口部与绝缘网圈连接的软质的网袋,所述绝缘网圈于所述网袋的外侧连接有双层电网,所述网袋的前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内,所述网袋的后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外侧,所述网杆的下部内设置有电路板及用于给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层电网的两电极引线电连接。
[0007]所述双层电网的外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套,该绝缘保护套与所述绝缘网圈连接。
[0008]所述网杆为伸缩式网杆。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捕虫网,在捕获昆虫时即可将昆虫电死,省去后续毒瓶的使用,解决了毒瓶内化学物质伤害科研人员、污染环境及改变昆虫标本体色、增加鉴定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植被较低的草原地区。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 在图中:1-网杆;2-绝缘网圈;3-网袋;4-双层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13]如图1所示,一种电捕虫网,包括网杆1、设置于网杆I上端的绝缘网圈2及网口部与绝缘网圈2连接的软质的网袋3,绝缘网圈2于网袋3的外侧连接有双层电网4,网袋3的前半部分位于双层电网4内,网袋3的后半部分位于双层电网4外侧,网杆I的下部内设置有电路板及用于给电路板供电的电池,电路板的输出端与双层电网4的两电极引线电连接。
[0014]其中,电路板设置有高频振荡电路、升压电路及电容。工作时,高频振荡电路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低压高频交流电,再通过升压电路将低压的高频交流电转换成高压高频交流电,用产生的高频高压电对一组电容充电,电容的两极分别与两层电网的两电极连接,使两层电网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在捕获昆虫的过程中,昆虫进入网袋3时,在网口处被两层电网间的高压静电场电死。
[0015]作为优选,双层电网4的外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套,该绝缘保护套与绝缘网圈2连接,绝缘保护套能够有效保证科研人员的安全。网杆I为伸缩式网杆,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伸长或缩短网杆I,便于捕虫作业。操作手柄设置于网杆I的下端部,便于操作。网杆1、网袋3可以方便的从绝缘网圈2上拆下,这样在不使用时可拆开存放,更节省空间,更便于携带。
[001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植被较低的草原地区。
[001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捕虫网包括网杆、设置于网杆上端的绝缘网圈及网口部与绝缘网圈连接的软质的网袋,所述绝缘网圈于所述网袋的外侧连接有双层电网,所述网袋的前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内,所述网袋的后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外侧,所述网杆的下部内设置有电路板及用于给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层电网的两电极引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电网的外侧设置有绝缘保护套,该绝缘保护套与所述绝缘网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杆为伸缩式网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捕虫网,包括网杆、设置于网杆上端的绝缘网圈及网口部与绝缘网圈连接的软质的网袋,所述绝缘网圈于所述网袋的外侧连接有双层电网,所述网袋的前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内,所述网袋的后半部分位于所述双层电网外侧,所述网杆的下部内设置有电路板及用于给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层电网的两电极引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捕虫网,在捕获昆虫时即可将昆虫电死,省去后续毒瓶的使用,解决了毒瓶内化学物质伤害科研人员、污染环境及改变昆虫标本体色、增加鉴定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植被较低的草原地区。
【IPC分类】A01M3/00
【公开号】CN205106110
【申请号】CN201520909828
【发明人】韩海斌, 刘爱萍, 高书晶, 徐林波, 王宁, 牛文远, 岳方正, 王梦圆, 崔智林, 王惠萍, 德文庆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