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卵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3272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卵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水产养殖技术中,鱼卵孵化是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获得较高的孵化率,一方面要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同时还应当注意对水霉、剑水蚤、小虾、水蜈蚣、小杂鱼等敌害的隔离,因此采用全人工方式孵育往往具有较好的孵化效果。然而为避免鱼卵过度聚集导致孵化率降低,人工孵化的方式往往需要较大的水体环境,同时针对温度、光照、溶氧等条件匹配较复杂的控制装置,从而造成成本过高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保证孵化率的同时简化装置体积,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鱼卵孵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鱼卵人工孵化装置结构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在较小的水体环境中孵育鱼卵容易出现鱼卵聚集粘附、从而影响孵化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鱼卵孵化装置,包括玻璃瓶,胶塞,通气管,补料管,磁力搅拌棒,网袋,热敏电阻,机械搅拌轴,搅拌桨,水体,其中水体承装于玻璃瓶内,胶塞盖在玻璃瓶瓶口,通气管、热敏电阻分别经胶塞插入至玻璃瓶内的水体液面以下,机械搅拌轴经胶塞插入至玻璃瓶内的水体液面处,补料管经胶塞插入至玻璃瓶内的水体液面上方,磁力搅拌棒位于玻璃瓶内部底面上,网袋绑缚于通气管下部端口处,搅拌桨固定连接在机械搅拌轴下部末端。
[0007]作为优选,机械搅拌轴的转动方向与磁力搅拌棒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8]作为优选,通气管上端端口处串联有除菌滤膜。
[0009]作为优选,水体液面高度小于玻璃瓶总高度的40%。
[0010]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瓶是三角瓶。
[00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待孵化的鱼卵放置于网袋中,网袋帮扶于通气管下端,一方面利用通气作用为鱼卵增氧,同时以气流缓解鱼卵团聚。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分别沿反方向旋转的磁力搅拌棒和机械搅拌桨,且二者分别位于液面顶端和底端,使得水体在瓶内形成一定的湍流,进一步避免鱼卵团聚。同时本实用新型以热敏电阻作为温控装置,由于热敏电阻通电恒温的性质,因此只要事先选择合适的阻值和居里温度即可以较低成本实现温控作用。而位于液面上方的补料管可用于添加营养物、药剂等。利用该装置孵化鱼卵等保证鱼卵尽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离,同时有效控制了装置体积,且提供了较充足的供氧。
【附图说明】
[0012]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玻璃瓶 2、胶塞3、通气管 4、补料管
[0015]5、磁力搅拌棒6、网袋7、热敏电阻8、机械搅拌轴
[0016]9、搅拌桨 10、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8]实施例I
[0019]—种鱼卵孵化装置,包括玻璃瓶I,胶塞2,通气管3,补料管4,磁力搅拌棒5,网袋6,热敏电阻7,机械搅拌轴8,搅拌桨9,水体10,其中水体10承装于玻璃瓶I内,胶塞2盖在玻璃瓶I瓶口,通气管3、热敏电阻7分别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以下,机械搅拌轴8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处,补料管4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上方,磁力搅拌棒5位于玻璃瓶I内部底面上,网袋6绑缚于通气管3下部端口处,搅拌桨9固定连接在机械搅拌轴8下部末端。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机械搅拌轴8的转动方向与磁力搅拌棒5的转动方向相反。通气管3上端端口处串联有除菌滤膜。水体10液面高度小于玻璃瓶I总高度的40%。所述玻璃瓶I是三角瓶。
[0021]实施例2
[0022]—种鱼卵孵化装置,包括玻璃瓶I,胶塞2,通气管3,补料管4,磁力搅拌棒5,网袋6,热敏电阻7,机械搅拌轴8,搅拌桨9,水体10,其中水体10承装于玻璃瓶I内,胶塞2盖在玻璃瓶I瓶口,通气管3、热敏电阻7分别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以下,机械搅拌轴8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处,补料管4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上方,磁力搅拌棒5位于玻璃瓶I内部底面上,网袋6绑缚于通气管3下部端口处,搅拌桨9固定连接在机械搅拌轴8下部末端。
[00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机械搅拌轴8的转动方向与磁力搅拌棒5的转动方向相反。水体10液面高度小于玻璃瓶I总高度的40%。
[0024]实施例3
[0025]—种鱼卵孵化装置,包括玻璃瓶I,胶塞2,通气管3,补料管4,磁力搅拌棒5,网袋6,热敏电阻7,机械搅拌轴8,搅拌桨9,水体10,其中水体10承装于玻璃瓶I内,胶塞2盖在玻璃瓶I瓶口,通气管3、热敏电阻7分别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以下,机械搅拌轴8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处,补料管4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上方,磁力搅拌棒5位于玻璃瓶I内部底面上,网袋6绑缚于通气管3下部端口处,搅拌桨9固定连接在机械搅拌轴8下部末端。
[00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瓶(I),胶塞(2),通气管(3),补料管(4),磁力搅拌棒(5),网袋(6),热敏电阻(7),机械搅拌轴(8),搅拌桨(9),水体(10),其中水体(10)承装于玻璃瓶(I)内,胶塞(2)盖在玻璃瓶(I)瓶口,通气管(3)、热敏电阻(7)分别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以下,机械搅拌轴(8)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处,补料管(4)经胶塞(2)插入至玻璃瓶(I)内的水体(10)液面上方,磁力搅拌棒(5)位于玻璃瓶(I)内部底面上,网袋(6)绑缚于通气管(3)下部端口处,搅拌桨(9)固定连接在机械搅拌轴(8)下部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搅拌轴(8)的转动方向与磁力搅拌棒(5)的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管(3)上端端口处串联有除菌滤膜。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体(10)液面高度小于玻璃瓶(I)总高度的40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瓶(I)是三角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卵孵化装置,该技术方案将待孵化的鱼卵放置于网袋中,网袋帮扶于通气管下端,一方面利用通气作用为鱼卵增氧,同时以气流缓解鱼卵团聚。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分别沿反方向旋转的磁力搅拌棒和机械搅拌桨,且二者分别位于液面顶端和底端,使得水体在瓶内形成一定的湍流,进一步避免鱼卵团聚。同时本实用新型以热敏电阻作为温控装置,由于热敏电阻通电恒温的性质,因此只要事先选择合适的阻值和居里温度即可以较低成本实现温控作用。而位于液面上方的补料管可用于添加营养物、药剂等。利用该装置孵化鱼卵等保证鱼卵尽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离,同时有效控制了装置体积,且提供了较充足的供氧。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5143204
【申请号】CN201520972095
【发明人】张建雨, 何新华, 季洪润
【申请人】天津市汇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