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205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栽培设备技术领域,涉及育苗装置,具体为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甘薯,俗称地瓜、红薯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欢迎,其种植效益逐步突显。
[0003]全国每年4?8月是新鲜甘薯的供应淡季,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如果能够实现优良食用型甘薯品种的周年供应,将大幅度提高薯农的种植效益。鲜薯7月中下旬提早上市100天,价格可比正常上市高50%以上,是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甘薯产业的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实现甘薯大田早栽,7月中旬即开始进行逐步收挖销售,亩产量可达2000 kg以上,鲜销按2.6元/Kg计,亩产值可达到5200元,效益显著。
[0004]但是在四川薯区,常规种植的是夏甘薯。农民将上年10月中旬收获的甘薯储存起来做种薯,于当年3月中旬在大田排种育苗,并加盖一层地膜保温。4月中旬种薯发芽出苗后,揭掉地膜,开始苗期管理。5月下旬?6月上旬,剪取薯苗进行大田移栽,每株薯苗4?6节。10月中旬?11月上旬集中收获上市,产值较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可解决四川地区4?8月新鲜甘薯的供应淡季,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相对于其它育苗装置,本装置建造简单,成本很低,却能达到较好的技术效果,从而使农民更易接受,减少了早春甘薯育苗技术推广的限制因素。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该装置包括地面、苗床、地膜、小拱棚、大棚和喷灌管道,在大棚内的地面上开厢做苗床,苗床上设置地膜,在苗床上撑起小拱棚,两个苗床之间铺设喷灌管道,便于浇水。
[0008]所述的苗床上轻撒作物秸杆,四周不宜压实,以免缺氧烂种影响出苗,然后再覆盖地膜,地膜一般采用厚度0.008 mm、宽120 cm的聚乙烯白色地膜。所述的大棚为塑料大棚,在建造塑料大棚时,棚头和棚尾的取南北向,春季提早可南偏东5-10°,即南北延长,使东西两面为受光面。塑料大棚采用弧形设计,在建造时应确保弧线流畅棚面平滑,以充分发挥其采光角度合理,棚内增温快,保温好的特点。塑料大棚的跨度一般为2.5 m,高度2.0?2.3m,长度10?50 m。
[0009]所述苗床的深度为10cm,宽度为100 cm。先用质量浓度为50%的多菌灵喷洒床土消毒后,将健康种薯摆放在苗床上,种薯四周间距为I?2 cm。随后在种薯上覆土至与地表平齐。
[0010]在齐苗时及时揭去地膜,以防烧芽,并且要注意适时进行通风,当薯苗长至20?25cm左右时,即可进行炼苗移栽,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5°C。
[0011]小拱棚采用弧形设计,确保弧线流畅棚面平滑,以充分发挥其采光角度的合理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育苗装置为三层覆膜结构,设计简单。且所需建筑材料仅为竹子、铁丝、地膜、喷灌管道等,可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廉。与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电热温床等育苗设施相比,可大幅度降低育苗设施的固定资产投入。
[0014]2、易于拆卸移动,可减少育苗床土传病虫害危害。由于本育苗装置可快速拆卸移动,每年在不同地点建立新的育苗床,可大幅度减少育苗床土传病虫害危害。
[0015]3、可在当季重复利用育苗床土地。本装置育苗结束后,将育苗棚薄膜揭掉,可就地起垄移栽最后一批薯苗进行商品薯生产,重复利用育苗床土地。
[0016]4、可大幅度提早育苗、移栽和商品薯上市时间。本装置育苗时间较常规育苗栽培提早60天;大田移栽时间较常规育苗栽培提早70天;商品薯7月中下旬上市,较常规育苗栽培提早100天以上,价格可比常规育苗栽培高50%以上,是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甘薯产业的有效途径。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I一一地面、2—一苗床、3—一地膜、4一一小拱棚、5—一大棚、6—一喷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发明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举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该装置首先在大棚内的地面Im开厢作为苗床,苗床低于地表10 Cm。先用质量浓度为50%的多菌灵喷洒床土进行消毒后,将健康种薯摆放在苗床上,种薯四周间距为I?2 cm。随后在种薯上覆土至与地表平齐。在苗床上撒些作物秸杆后再盖地膜。在地膜上撑起小拱棚。两厢之间铺设喷灌管道,便于浇水。
[0022]建造塑料大棚时,棚头棚尾取南北向,即南北延长,东西两面为受光面。塑料大棚采用弧形设计,在建造时应确保弧线流畅棚面平滑,以充分发挥其采光角度合理,棚内增温快,保温好的特点。塑料大棚跨度一般为2.5 m,高度2.0?2.3 m,长度10?50 m。
[0023]小拱棚的跨度Im,高度0.5?0.8 m。小拱棚采用弧形设计,确保弧线流畅棚面平滑,以充分发挥其采光角度的合理性。
[0024]垄上撒些作物秸杆再盖地膜,四周不宜压实,以免缺氧烂种影响出苗。
[0025]在齐苗时及时揭去地膜,以防烧芽,并且要注意适时进行通风,当薯苗长至20-25cm左右时,即可进行炼苗移栽,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5°C。
[0026]所述的地膜覆盖,一般采用厚度0.008mm,宽120 cm的聚乙烯白色地膜。
[0027]应用本发明装置,可在四川薯区实现春甘薯早栽早收高产高效种植。本育苗装置适用于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I月中旬排种育苗,3月中旬剪第一茬苗进行大田移栽,以后每隔10?15天可剪一茬薯苗。根据市场需求,7月中旬即开始进行逐步收挖销售,实现优良食用型甘薯品种的周年供应,同时将大幅度提高薯农的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甘薯产业的发展。
[0028]实施例1:
[0029]2015年7月18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资阳市雁江区XX乡组织实施的500亩春甘薯早栽早收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考察。该示范区采用前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进行实施,最终对核心区采取挖样方、称鲜重、计算平均亩产的方法进行实测验收,结果如下:
[0030]示范品种:龙薯9号
[0031]测产点1:挖方0.230亩,鲜产401.5 kg,折合产量1745.65 kg/亩。
[0032]测产点2:挖方0.505亩,鲜产1011.1 kg,折合产量2002.18 kg/亩。
[0033]测产点3:挖方0.717亩,鲜产1355.45 kg,折合产量1890.45 kg/亩。
[0034]核心区三点鲜薯平均产量为1879.43 kg/亩。
[0035]由于该栽培装置适用于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在I月中旬排种,3月中旬剪第一茬苗移栽,以后每隔10天可剪一茬薯苗。鲜薯7月中旬提早上市100天,价格可比正常上市高50%以上。应用本装置育苗早栽,7月中旬春甘薯产量可达2000 kg/亩,鲜销按2.6元/kg计,亩产值可达到5200元,效益显著。
[0036]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意图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该装置包括地面(I)、苗床(2)、地膜(3)、小拱棚(4)、大棚(5)和喷灌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大棚(5)内的地面(I)上开厢做苗床(2),苗床(2)上设置地膜(3),在苗床(2)上撑起小拱棚(4);两个苗床(2)之间铺设喷灌管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5)的棚头和棚尾分别取南北方向,东西两面为受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5)为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大棚的跨度为2.5 m,高度2.0?2.3 m,长度 10?50 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2)的深度为10 Cm,宽度为100 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2)上种薯四周的间距为I?2 cm,在种薯上覆土至与地表平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苗床(2)上撒些作物秸杆再盖地膜(3),所述的地膜(3)的厚度为0.008 mm、宽120 cm的聚乙烯白色地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苗床(2)上撑起小拱棚(4),小拱棚(4)为弧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栽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早春甘薯简易育苗装置。该装置包括在塑料大棚(5),在地面(1)上开厢做苗床(2),苗床(2)上撒些作物秸秆再盖地膜(3),四周不宜压实;苗床(2)上撑起小拱棚(4)。两个苗床(2)之间铺设喷灌管道(6)。该栽培装置适用于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1月中旬排种,3月中旬剪第一茬苗移栽,以后每隔10天可剪一茬薯苗。鲜薯7月中旬提早上市100天,价格可比正常上市高50%以上。应用本装置育苗早栽,7月中旬春甘薯产量可达2000kg/亩,鲜销按2.6元/kg计,亩产值可达到5200元,效益显著。
【IPC分类】A01G9/14, A01G9/24, A01G9/10
【公开号】CN205213573
【申请号】CN201520870568
【发明人】屈会娟, 王晓黎, 沈学善, 黄钢, 徐小俊, 王宏, 王平, 吴翠平, 龙燕梅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资阳市薯满园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