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91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生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
【背景技术】
[0002]林栖鸟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环境的胁迫,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导致林栖鸟类的减少或迀移。而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人们通过招引将野生动物保护起来,待其恢复之后放归,但野生动物长期适应于野外生存,无法适应人类为其建设的自然环境,人类无法很好的模拟野生自然环境,使得野生动物适应了人类饲养环境,在其回归后反而无法适应野生环境,在野外难以存活。
[0003]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能让林栖鸟类在招引或放归时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包括由网格大小为4x4cm的尼龙网搭建的长、宽、高为30x20x3m的笼舍主体(I),笼舍主体(I)的底面四个角分别设有沙地区(11)、草地区(12)、土地区(13)和第一投食点(21);其中,沙地区(11)和土地区(13)对角设置,草地区(12)和第一投食点(21)对角设置;沙地区(11)和草地区(12)之间设有第二投食点(22),草地区(12)和土地区(13)之间设有浅水区(3);环绕浅水区(3)的边缘处设有树木区(31)。
[0007]进一步地,沙地区(11)上设有灌木,草地区(12)上设有杂草,树木区(31)上设有林道树和果树。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浅水区(3)的水深为20?50cm。
[0009]进一步地,所述林道树为榕树,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6?1m设有一棵。
[0010]进一步地,所述果树为桔、梅、李、桂或荔枝,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30?40m设有I
?2株。
[0011 ]进一步地,对应第一投食点(21)和第二投食点(22)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设有门。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对应浅水区(3)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为进水口,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出水口。
[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浅水区沿岸设置树木区,迎合了林栖鸟类喜有树环境的特点,并对树下植被进行适当改造,为林栖鸟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性饮水环境;树木区四周营造的杂草和灌木地带,保证了在冬季为鸸类鸟类提供出必要的种子食物和必要的藏身地;通过在靠门位置放置投食点,为日后放归做准备,使得放归后有部分鸟类由于补食要求而能留于附近活动。本实用新型迎合了林栖鸟类的栖息特点,能达到让林栖鸟类在招引或放归时更快的适应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的结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包括由网格大小为4x4cm的尼龙网搭建的长、宽、高为30x20x3m的笼舍主体I,笼舍主体I的底面四个角分别设有沙地区11、草地区12、土地区13和第一投食点21;其中,沙地区11和土地区13对角设置,草地区12和第一投食点21对角设置;沙地区11和草地区12之间设有第二投食点22,草地区12和土地区13之间设有浅水区3;环绕浅水区3的边缘处设有树木区31。
[0020]优选的,沙地区11上设有灌木,草地区12上设有杂草,树木区31上设有林道树和果树。树木区31四周营造的杂草和灌木地带,保证了在冬季为鸸类鸟类提供出必要的种子食物和必要的藏身地。在树木区31中,引入一些易招虫的蜜源性当地树种,并移植阔叶树使形成较为茂密的林子。在笼舍主体I内的生态环境形成期间的害虫防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鸟类辅以其他措施来控制虫害的暴发。
[0021]具体地,所述林道树为榕树,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6?1m设有一棵;所述果树为桔、梅、李、桂或荔枝,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30?40m设有I?2株。
[0022]所述浅水区3的水深为20?50cm,浅水区3中需清理覆盖水面的凤眼莲等水生植物,水面为林栖鸟类提供一个较好的辅助性饮水环境。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还包括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对应浅水区3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为进水口,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出水口。
[0023]进一步地,对应第一投食点21和第二投食点22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设有门。在靠门位置放置投食点,主要是为日后放归做准备,即放归后有部分鸟类由于补食要求而能留于附近活动。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野生环境,使得招引来的林栖鸟类能更容易融入自然生态,在放归时,能适应环境,从而提升生物多样性。
[00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网格大小为4x4cm的尼龙网搭建的长、宽、高为30x20x3m的笼舍主体(I),笼舍主体(I)的底面四个角分别设有沙地区(11)、草地区(12)、土地区(13)和第一投食点(21);其中,沙地区(11)和土地区(13)对角设置,草地区(12)和第一投食点(21)对角设置;沙地区(11)和草地区(12)之间设有第二投食点(22),草地区(12)和土地区(13)之间设有浅水区(3);环绕浅水区(3)的边缘处设有树木区(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沙地区(11)上设有灌木,草地区(12)上设有杂草,树木区(31)上设有林道树和果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水区(3)的水深为20?5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林道树为榕树,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6?1m设有一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树为桔、梅、李、桂或荔枝,沿浅水区(3)的边缘每30?40m设有I?2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对应第一投食点(21)和第二投食点(22)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设有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对应浅水区(3)处的笼舍主体(I)侧面为进水口,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为出水□ 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招引林栖鸟类的笼舍,包括由网格大小为4x4cm的尼龙网搭建的长、宽、高为30x20x3m的笼舍主体,笼舍主体的底面四个角分别设有沙地区、草地区、土地区和第一投食点;其中,沙地区和土地区对角设置,草地区和第一投食点对角设置;沙地区和草地区之间设有第二投食点,草地区和土地区之间设有浅水区;环绕浅水区的边缘处设有树木区。本实用新型迎合了林栖鸟类的栖息特点,能达到让林栖鸟类在招引或放归时更快的适应环境的目的。
【IPC分类】A01K31/00
【公开号】CN205320888
【申请号】CN201620054463
【发明人】闫法领, 丁晓龙, 历军, 张大达, 赵顺
【申请人】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