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2555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雌泥鳅的产卵,然后将卵转入孵化桶内,在适当的温度、PH值、光照和溶氧等条件下进行孵化成幼苗,因此泥鳅对孵化场所的要求较高,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入洁净的水源,保证泥鳅卵能够在孵化桶内分布均匀,且接受溶氧能力较好,现有的孵化桶底部的进水装置直接通水,通常会由于冲力过大,使受精卵受损,引起的水流影响泥鳅卵的均匀分布,现在多在孵化桶内壁设置单个增氧头,使孵化桶内溶氧程度低,且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泥鳅幼苗孵化的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包括安装架、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和下桶体均为倒锥形结构,上桶体可活动的设于安装架上,上桶体上端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设有筛网,筛网可完全覆盖上桶体口,溢流槽的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净化水装置连接,下桶体底部设有通管与其相通,通管下端分别与出苗管和进水管,进水管另一端与净化水装置连通,其中出苗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出苗阀门,进水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进水阀门,在通管上方设有凹形圆挡板,圆挡板四周均匀设有多根连接棒,在上桶体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增氧头。
[000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桶体的上口径为80cm,高1.5m;溢流槽为上口径外侧展边20cm,高1cm;增氧头设有12个。
[0006]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桶体和下桶体侧壁设有恒温装置。
[000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水装置包括初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装置。
[000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棒为沿凹形圆挡板的方向与下桶体内壁连接。
[000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棒为在凹形圆挡板下与下桶体内壁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中水由进水管通过通管进入下桶体,由于受到凹形圆挡板的阻挡和分散力,使水流的方向向四周散开,由下桶体内壁向上流动,从而使上桶体和下桶体内的孵化水缓慢均匀的旋转,带动受精卵随水轻微的翻滚,同时在上桶体内壁一周均匀设有增氧头,与向上的水流同时作用,使桶内孵化水循环向内翻滚,保证充分的溶氧,恒温装置根据实时检测的孵化水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保持孵化水温度恒定,从而提高孵化率,在受精卵孵化完毕后,关闭进水阀门,打开出苗阀门,使其经出苗管排出并收集。
[0011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I)通过在通管上加设圆挡板将水流冲力分散,与增氧头协同作用,使桶内水向内轻微翻滚,即保证了溶氧量,也避免了受精卵由于强烈的冲击受损或分散不均;
[0013](2)圆挡板为向下凹的结构,能够防止受精卵在圆挡板上方聚集无法排出,也能够使进水遇到圆挡板后将冲力向四周散开,由下桶体沿内壁向上缓慢流动;
[0014](3)通过将传统上桶体的圆柱体结构改为倒锥形,并增加了上桶体的容积,使放苗量增加了 2/3左右,提高了孵化成活率;
[0015](4)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操作便捷,能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和温度条件,从而提高孵化率,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圆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3中所示,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包括安装架1、上桶体2和下桶体3,上桶体2和下桶体3均为倒锥形结构,上桶体2可活动的设于安装架I上,上桶体2上端设有溢流槽4,溢流槽4内设有筛网5,筛网5可完全覆盖上桶体2 口,溢流槽4的一端设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与净化水装置7连接,下桶体3底部设有通管8与其相通,通管8下端分别与出苗管9和进水管11,进水管11另一端与净化水装置7连通,其中出苗管9与通管8连接处设有出苗阀门10,进水管11与通管8连接处设有进水阀门12,在通管8上方设有凹形圆挡板13,圆挡板13四周均匀设有多根连接棒14,在上桶体2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增氧头15。
[0022]其中,所述上桶体的上口径为80cm,高1.5m;溢流槽为上口径外侧展边20cm,高1cm;增氧头设有12个。
[0023]其中,所述上桶体2和下桶体3侧壁设有恒温装置。
[0024]其中,所述净化水装置7包括初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装置。
[0025]其中,所述连接棒14为沿凹形圆挡板13的方向与下桶体3内壁连接。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2、3中所示,除连接棒为在凹形圆挡板下与下桶体内壁连接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28]本实用新型中水由进水管11通过通管8进入下桶体3,由于受到凹形圆挡板13的阻挡和分散力,使水流的方向向四周散开,由下桶体3内壁向上流动,从而使上桶体2和下桶体3内的孵化水缓慢均匀的旋转,带动受精卵随水轻微的翻滚,同时在上桶体2内壁一周均匀设有增氧头15,与向上的水流同时作用,使桶内孵化水循环向内翻滚,保证充分的溶氧,恒温装置根据实时检测的孵化水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保持孵化水温度恒定,从而提高孵化率。
[0029]多出的水由经筛网5过滤后存于溢流槽4中,并有出水管6排到净化水装置7内,净化水装置7将水净化处理后一部分由排污管排出,另一部分由进水管11通入下桶体3中重复使用,在受精卵孵化完毕后,关闭进水阀门12,打开出苗阀门10,使其经出苗管9排出并收集。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和下桶体均为倒锥形结构,上桶体可活动的设于安装架上,上桶体上端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设有筛网,筛网可完全覆盖上桶体口,溢流槽的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净化水装置连接,下桶体底部设有通管与其相通,通管下端分别与出苗管和进水管,进水管另一端与净化水装置连通,其中出苗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出苗阀门,进水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进水阀门,在通管上方设有凹形圆挡板,圆挡板四周均匀设有多根连接棒,在上桶体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增氧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体的上口径为80cm,高I.5m;溢流槽为上口径外侧展边20cm,高1cm;增氧头设有12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桶体和下桶体侧壁设有恒温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装置包括初级过滤器、高级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装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为沿凹形圆挡板的方向与下桶体内壁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为在凹形圆挡板下与下桶体内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鳅幼苗孵化装置,包括安装架、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和下桶体均为倒锥形结构,上桶体可活动的设于安装架上,上桶体上端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设有筛网,筛网可完全覆盖上桶体口,溢流槽的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净化水装置连接,下桶体底部设有通管与其相通,通管下端分别与出苗管和进水管,进水管另一端与净化水装置连通,其中出苗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出苗阀门,进水管与通管连接处设有进水阀门,在通管上方设有凹形圆挡板,圆挡板四周均匀设有多根连接棒,在上桶体内壁均匀设有多个增氧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增氧头和圆挡板的协同作用,改变水流方向,增加桶内溶氧量,提高孵化成活率。
【IPC分类】A01K63/04, A01K61/00
【公开号】CN205337226
【申请号】CN201521108660
【发明人】毕伸, 梁贺, 王慧, 奚业文, 董伟, 李广军, 尚俊峰
【申请人】太和县旭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