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77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
马尾藻主要产于广东和海南等沿海地区,是我国产量最大的一种野生海藻,该藻含有丰富的海藻胶、海藻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生产高活性膳食纤维的好原料。马尾藻大部分在近海沿岸天然生长,容易获得。但在民间里不能直接食用,只有小部分被用作饲料、藻胶、饮料和医药工业的原料,大部分马尾藻尚未得到很好利用,其开发利用价值低。为了开发这一大型藻类,提高其附加值,我们通过改变马尾藻的加工方法,研发一种高活性马尾藻膳食纤维,为水产功能食品增加了新的品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马尾藻原料经洗净切碎后浸软藻体;
b.藻体用碳酸钠提取过滤后分成滤液和滤渣;c.滤液中和后加入氯化钙凝胶,胶体用次氯酸钠漂白,然后经活化、脱水、烘干、粉碎而成为粉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d.滤渣经酸、碱处理后用次氯酸钠漂白,再经脱水、烘干、粉碎成为粉状的不溶性膳食纤维;e.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将浸软的藻体洗净、沥干,在75~80℃温度下用25~30倍的1~2%碳酸钠溶液提取2h,加入适量水稀释后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中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4~6倍量的10%氯化钙溶液,搅拌、凝胶20~30min,过滤,胶体用水冲洗后,加入30~40倍量有效氯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用稀盐酸调节pH5.0~5.5,漂白20~30min,滤去漂白液,加入1%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然后加入25~30倍量1~2%的氯化钠溶液活化处理1h,洗净、离心过滤,最后用适量95%乙醇脱水,挤干,于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可溶性的膳食纤维。
本发明所述步骤d中滤渣先用3~5倍量1.25%硫酸溶液煮沸处理0.5h,滤去酸液、洗净、挤去水分,再用3~5倍量1.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0.5h,过滤碱液、洗净,按照上述滤液的方法进行漂白、脱氯和脱水,然后在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不溶性的膳食纤维。
本项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1.应用该项工艺技术提取马尾藻膳食纤维,不仅产率高而且质量好。经检定,膳食纤维的总产率达27.9%。干基含量达78.4%,钙为6.82%、磷为13ppm、膨胀力为29.5ml/g、持水力为1367%。2.膳食纤维的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标准(西方国家小麦麸皮膳食纤维含量40.09%,膨胀力4ml/g,持水力400%)。该膳食纤维产品经小白鼠动物实验,证明属于无毒级、食用安全。对分别服用本发明提取出的高活性膳食纤维与小麦麸皮膳食纤维的100例便秘患者的作用进行临床比较,实验统计如下表所示,证明本发明提取出的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效果更加明显。
患者 试验前 试验后样品3天/次 7天/次1天/次2天/次3天/次马尾藻膳食纤维 75% 25% 70.0%25.0%5.0%小麦麸皮膳食纤75% 25% 37.5%30.0%32.5%维3.使马尾藻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都得到了利用,解决了马尾藻加工中残渣的出路,首次研究了从马尾藻中提取高活性膳食纤维,改变了马尾藻的加工方法,提高了马尾藻的利用价值,填补了国内的空白。4.膳食纤维的钙含量高,可避免影响人体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5.该工艺技术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且产品质量稳定,可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将浸软的藻体洗净、沥干,在75℃温度下用25倍的1%碳酸钠溶液提取2h,加入适量水稀释后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3)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6倍量的10%氯化钙溶液,搅拌、凝胶20min,过滤,胶体用水冲洗后,加入30倍量有效氯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用稀盐酸调节pH5.0,漂白20min,滤去漂白液,加入1%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然后加入30倍量1%的氯化钠溶液活化处理1h,洗净、离心过滤,最后用适量95%乙醇脱水,挤干,于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可溶性的膳食纤维。
(4)滤渣先用3倍量1.25%硫酸溶液煮沸处理0.5h,滤去酸液、洗净、挤去水分,再用3倍量1.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0.5h,过滤碱液、洗净,按照上述滤液的方法进行漂白、脱氯和脱水,然后在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不溶性的膳食纤维。
(5)将可溶性和不溶性的两种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2)将浸软的藻体洗净、沥干,在80℃温度下用30倍的2%碳酸钠溶液提取2h,加入适量水稀释后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3)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4倍量的10%氯化钙溶液,搅拌、凝胶30min,过滤,胶体用水冲洗后,加入40倍量有效氯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用稀盐酸调节pH5.5,漂白30min,滤去漂白液,加入1%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然后加入25倍量2%的氯化钠溶液活化处理1h,洗净、离心过滤,最后用适量95%乙醇脱水,挤干,于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可溶性的膳食纤维。
(4)滤渣先用5倍量1.25%硫酸溶液煮沸处理0.5h,滤去酸液、洗净、挤去水分,再用5倍量1.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0.5h,过滤碱液、洗净,按照上述滤液的方法进行漂白、脱氯和脱水,然后在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不溶性的膳食纤维。
(5)将可溶性和不溶性的两种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实施例3(1)将马尾藻原料洗净切碎,用清水浸泡0.8h。
(2)将浸软的藻体洗净、沥干,在78℃温度下用27倍的1.5%碳酸钠溶液提取2h,加入适量水稀释后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3)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5倍量的10%氯化钙溶液,搅拌、凝胶25min,过滤,胶体用水冲洗后,加入35倍量有效氯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用稀盐酸调节pH5,漂白25min,滤去漂白液,加入1%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然后加入28倍量1.5%的氯化钠溶液活化处理1h,洗净、离心过滤,最后用适量95%乙醇脱水,挤干,于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可溶性的膳食纤维。
(4)滤渣先用4倍量1.25%硫酸溶液煮沸处理0.5h,滤去酸液、洗净、挤去水分,再用4倍量1.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0.5h,过滤碱液、洗净,按照上述滤液的方法进行漂白、脱氯和脱水,然后在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不溶性的膳食纤维。
(5)将可溶性和不溶性的两种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权利要求
1.一种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马尾藻原料经洗净切碎后浸软藻体;b.藻体用碳酸钠提取过滤后分成滤液和滤渣;c.滤液中和后加入氯化钙凝胶,胶体用次氯酸钠漂白,然后经活化、脱水、烘干、粉碎而成为粉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d.滤渣经酸、碱处理后用次氯酸钠漂白,再经脱水、烘干、粉碎成为粉状的不溶性膳食纤维;e.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浸软的藻体洗净、沥干,在75~80℃温度下用25~30倍的1~2%碳酸钠溶液提取2h,加入适量水稀释后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4~6倍量的10%氯化钙溶液,搅拌、凝胶20~30min,过滤,胶体用水冲洗后,加入30~40倍量有效氯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用稀盐酸调节pH5.0~5.5,漂白20~30min,滤去漂白液,加入1%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然后加入25~30倍量1~2%的氯化钠溶液活化处理1h,洗净、离心过滤,最后用适量95%乙醇脱水,挤干,于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可溶性的膳食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滤渣先用3~5倍量1.25%硫酸溶液煮沸处理0.5h,滤去酸液、洗净、挤去水分,再用3~5倍量1.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处理0.5h,过滤碱液、洗净,按照上述滤液的方法进行漂白、脱氯和脱水,然后在50℃温度下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不溶性的膳食纤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马尾藻中提取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马尾藻原料经洗净切碎后浸软藻体;2.藻体用碳酸钠提取过滤后分成滤液和滤渣;3.滤液中和后加入氯化钙凝胶,胶体用次氯酸钠漂白,然后经活化、脱水、烘干、粉碎而成为粉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4.滤渣经酸、碱处理后用次氯酸钠漂白,再经脱水、烘干、粉碎成为粉状的不溶性膳食纤维;5.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按4∶1比例混合重组包装,即为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本发明使马尾藻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都得到了利用,解决了马尾藻加工中残渣的出路,提高了马尾藻的利用价值。
文档编号A23L1/337GK1413514SQ02134880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陈培基, 刁石强, 李刘冬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李来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