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sub>2</sub>WO<sub>6</sub>材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4348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sub>2</sub>WO<sub>6</sub>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合成与光催化领域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2WO6 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Bi2WO6禁带宽度约为2. SeV,能够吸收可见光,其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催化分解水放化方面都有应用。目前其合成方法涉及固相烧结法,水热晶化法等。目前水热合成Bi2WO6材料涉及到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EO2qPO7qEO2q)三嵌段共聚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聚乙二醇系列(PEG-400等),乙二胺四乙酸等。它们通常作为合成Bi2WO6M料的结构导向剂,能控制特定形貌的生成。离子液体在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应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利用其合成多种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无机分子筛,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无机材料。离子液体通常作为合成无机材料的表面活性剂(起模板或结构导向的作用)或反应溶剂。由于离子液体本身的阴阳离子结构可调性,在无机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能够调控产物的尺寸,形貌和分散性,从而制备出不同性能的无机材料。本发明用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分散性 Bi2WO6材料,并研究其对产物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含有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水溶液体系中,水热合成 Bi2WO6材料的方法。期望得到具有高分散性的Bi2WO6材料,并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染料RhB性能。本发明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前驱物制备将一定量的硝酸铋溶解于水溶液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离子液体,搅拌充分溶解;将钨酸钠水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水热晶化反应将上述前驱体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釜中,水热晶化10 40h ;产物经过滤,水洗,乙醇洗,烘干,得到产品。所述反应体系的原料硝酸铋与钨酸钠为计量比2 1。所述反应体系离子液体用量为IL Bi为0. 5 5。所述反应体系前驱物的pH值范围是1 7。pH值通过1. 2mol -L"1稀硝酸溶液和 0. 6mol · Γ1的NaOH溶液调节。所述反应体系水热反应的填充率是80 %。所述反应体系水热晶化的温度范围是120°C 160°C。本发明所述辅助水热合成Bi2WO6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为(1)不同侧链长的咪唑类离子液体(C4HiimBF4, C8HiimBF4, C10mimBF4,C12HiimBF4,C14HiimBF4, C16HiimBF4)。(2)羧基功能化的咪唑类离子液体AcmimBF4。其中,三种有代表性的离子液体的结构式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2WO6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咪唑类离子液体作有机添加剂辅助水热晶化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前驱物制备将一定量的硝酸铋溶解于水溶液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离子液体,搅拌充分溶解;将钨酸钠水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水热晶化反应将上述前驱物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釜中,水热晶化;得到的产物经过滤,水洗,乙醇洗,烘干,得到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咪唑类离子液体有以下两类不同侧链长咪唑类离子液体;羧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所述反应体系离子液体用量为IL Bi为0.5 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不同侧链长为C4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包括C4mimBF4,C8HiimBF4, C10mimBF4, C12mimBF4, C14HiimBF4, C16mimBF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羧基功能化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为AcmimBF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2WO6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体溶液的PH值在1到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Bi2WO6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物在水热釜中的填充率为80%,水热晶化温度在120°C到160°C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含有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水溶液体系中,水热合成Bi2WO6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所用离子液体为不同侧链长咪唑类离子液体(C4mimBF4,C8mimBF4,C10mimBF4,C12mimBF4,C14mimBF4,C16mimBF4),羧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AcmimBF4)。以硝酸铋,钨酸钠为原料,经水热晶化过程,得到光催化降解RhB性能各异的Bi2WO6材料。本发明基于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光催化材料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水热晶化法合成的Bi2WO6材料具有较高的分散性。
文档编号C30B29/32GK102373507SQ20101026455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锁江, 张香平, 李春山, 李翠霞, 韩丽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