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双锅曲毫机使绿茶成型的方法

文档序号:530863阅读:20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双锅曲毫机使绿茶成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中形成特定形状特色的加工步骤。
背景技术
现有绿茶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摊凉、杀青、揉捻(做型)、烘干等工艺,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因此绿茶一般多为自然形成的条型、扁型和卷曲型的形状特色。由于自然成型的绿茶其条形纤细,不适合真空保存,也非常怕挤压撞击,所以在储藏、运输和商场货架摆放上都比较容易破碎而造成损失。本发明所公布的技术,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使生产出来的干茶较为紧结,不怕挤压,所以适合真空包装,同时还具有美观的形状特色。·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使生产出的绿茶形状特色的绿茶干茶较为紧结,不怕挤压,所以适合真空包装,同时还具有美观的形状特色。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在茶叶加工其他步骤相同的情况下,经过两次揉捻和双锅曲毫机做型,使茶叶形成紧结的形状特色,再进入烘干工艺加工成成品茶叶,。制作出的绿茶产品较为紧结,不怕挤压,所以适合真空包装,同时还具有美观的翠螺茶形状特色。具体实施方法:
1、前期的加工工艺和普通卷曲型绿茶相同
2、机械揉捻
用名茶揉捻机操作。投放经杀青摊晾后的茶叶每筒10公斤,先无压空揉5分钟,轻压10分钟,再无压空揉5分钟。要求茶条索形成即可,下机后及时解团。3、初烘(毛火)
利用滚筒杀青机杀青后的余热滚烘一次,目的是进一步散失水分,以利二次揉捻,下机后快速吹风摊晾。4、复揉
每筒投叶量9公斤,揉捻时间15分钟,(其中无压空揉5分钟,轻压5分钟,无压空揉5分钟),达到条索紧细,不断碎。揉捻后下机解团。5、烘干(毛火)
采用碧螺春烘干机,温度120°C,大风量,边烘边翻,投叶量在2.5公斤左右。使其快速失水,当手感有刺手感时候,即可下机摊晾回软,含水率25%左右为宜。6、过筛
摊晾过筛、筛去碎末。
7、双锅曲毫机机做形
当锅底温度升至80°C时,每锅投叶5公斤,机械炒手大幅快档摆动。在连续不断的炒手摆动下,茶叶逐渐回软发热,打开热风机,视适当情况热风应提前加热,吹风散热,以免产生闷熟味。此时茶叶有成团现象需用手工随时不断解块。20分钟前后,茶叶在锅中滑动自如,改小幅慢档摆动,15分钟后关闭热风机,停止吹风,此时茶叶开始显毫、收紧。锅温降至50°C左右,为使茶叶延长收紧磨光的时间,历时10分钟左右,待锅中茶叶颗粒圆紧,白毫显露,色泽绿润后,下机待烘。8、最后烘干以 后的工艺和普通绿茶相同。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使翠螺绿茶形成紧结颗粒型外观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在杀青工艺后通过两次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再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加工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
2.本发明使普通大宗茶茶叶原料制作出具有形状特色的翠螺绿茶。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在杀青工艺后通过两次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其特征是:使揉捻成型后的茶叶原料更加适合双锅曲毫机加工成为紧结的螺型。
4.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利用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使翠螺绿茶形成紧结颗粒型外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通过原料投放量和加工时间,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锅曲毫机使翠螺绿茶形成紧结颗粒型外观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在杀青后通过两次次揉捻使螺型茶条索紧细成型,再经过改制后的双锅曲毫机加工使茶叶成为紧结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状特色。本发明使普通大宗茶茶叶原料制作出具有形状特色的翠螺绿茶。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070249SQ2011103285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马淳沂, 蒋向东 申请人:镇江新区雨泰香茗园艺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