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1315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讲,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茶叶和茯苓为原料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喝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随着饮茶越来越普及,人们希望在饮茶过程中,摄入更多的对于人体有益的物质。 因此,在茶饮品中加入便宜的、具有广泛治疗效果的成分,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茶叶和茯苓为原料的保健茶,结合了茶和茯苓的优点,具有茶的清香和茯苓的药用价值。主要成分介绍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综上茯苓具有获取容易、味甘和广泛治疗效果等优点,非常适合加入到茶饮品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健茶,该保健茶由茶叶和茯苓提取液制成,其中,茯苓提取液的体积为茶叶质量的5% -7.5%。其中,当茶叶的重量单位为克时,茯苓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当茶叶的重量单位为千克时,茯苓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升。进一步地,茯苓提取液分两次喷洒在茶叶上。首先,按照茶叶与茯苓提取液配比,根据茶叶的质量计算需添加的茯苓提取液总体积;其次,第一次加入时,将茯苓提取液总体积的35% -40%在揉捻茶叶的加工过程前加入;最后,第二次加入时,将余下的茯苓提取液在炒制茶叶的加工过程后加入,即将剩余的茯苓提取液(占总体积的60% -65% )喷洒在茶叶上。当然,根据茶叶的制作过程不同,添加茯苓提取液的次数、添加量和添加时机不同,如红茶只添加一次茯苓提取液,在揉捻过程与烘干过程之间喷洒。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制茶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茶中,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茶叶为包含茯苓提取液的绿茶。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茶叶为包含茯苓提取液的毛尖茶。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保健茶的制备方法,该保健茶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制备培养茯苓的液体培养基,其中,该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以重量计为土豆5-10 %,红糖2 %,石膏2 %,磷酸ニ氢钾0.1%,硫酸镁0.5%,余量为水。将上述配方混合后煮沸,再过滤,即得到培养茯苓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备用。其次,制备茯苓提取液,其方法为(I)做种选择个大、色红、皮薄、香气浓郁的茯苓,在气温24°C -26°C,空气湿度70% -80%时,用无菌刀拔去茯苓表皮,取一小片实体,贴附在种子培养基的试管壁上,待孢子脱落后转管提纯,即取脱落的孢子进行培养,提纯做种得母种;其中,种子培养基为常见的琼脂斜面培养基。(2) 一级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母种,培养7天,作为第一代种子液; (3) ニ级培养将得到的第一代种子液按培养基体积10% -15%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作为第二代种子液;一级培养和ニ级培养都使用前述已经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4)浓缩对前述得到的第二代种子液进行灭菌处理后,反复煎熬至有浓郁的茯苓香味时,通过过滤得到浓缩茯苓液;(5)灭菌对前述浓缩得到的浓缩茯苓液进行高压灭菌,即得到茯苓提取液,灭菌温度为180°C-20(TC。灭菌后冷藏备用。其中,在该灭菌温度下,不仅能杀灭菌丝的活性,还能使茯苓提取液的ロ感更好。最后,保健茶复合制备,本发明实施以毛尖茶的制备过程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其制备过程为(I)杀青杀青时锅温150°C _160°C,将茶叶先抛抖后焖炒,抛抖和焖炒交替进行,炒至青气挥发,香气透露,叶色暗緑,处理时间为6-7分钟,一般每锅投入茶叶的量为350-400g ;(2)抖散摊凉将杀青后的茶叶置于簸箕内,双手将茶叶抖散或簸扬7-15次,再摊凉,处理时间为4_6小时;(3)润泽待茶叶摊凉后,按照茶叶与茯苓提取液的配比计算需加入的茯苓提取液总体积,再向摊凉的茶叶喷洒茯苓提取液,喷洒量为计算得到的茯苓提取液总体积的35%-40%,即如果茶叶100g,按照6%的配比计算得到需加入的茯苓提取液总体积为6ml,则在润泽过程中需加入2. lml-2. 4ml茯苓提取液,反复搓揉拌匀;(4)揉捻对茶叶做回转滚揉处理,揉抖结合,揉至80%的茶叶成条,且茶汁粘附叶面为适;(5)炒制炒制时锅温60°C -80°C,先高温炒制后低温炒制,抖炒结合,抖炒至茶叶的粘性減少,即使茶叶达到握之成团和抛之则散的效果;也即妙至茶叶的含水量为25-35% ;(6)凝醇炒制结束后,在茶叶起锅时迅速喷洒剩余的茯苓提取液(占茯苓提取液总体积的60% -65% ),即如果需向茶叶中加入的茯苓提取液总体积为6ml,而在润泽过程中加入了 2. lml-2. 4ml茯苓提取液,则在凝醇过程中需加入剩下的3. 6ml_3. 9ml茯苓提取液,搅拌混匀。混匀处理过程具体为用双手对茶叶进行拌匀-收堆-搓揉-抖散处理,反复进行8-10次,使茯苓提取液均匀的渗进茶叶中,使茶叶香味持久,滋味鲜甘醇厚;
(7)整形精制对凝醇处理后的茶叶做整形处理;(8)烘干烘干时锅温75°C _80°C,对整形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收堆翻滚操作,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 -6%吋,即可摊凉得成品茶,精选后包装。其中,整形精制具体过程包括搓条搓条时锅温55°C -60°C,对凝醇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反复搓条,直至略显白毫,即至茶叶的含水量约为20%时停止处理,时间约为15-20分钟;做亳做毫时锅温40°C -50°C,对搓条处理后的茶叶做压茶搓团处理,直至白毫显露,时间约为10分钟。
其中,在制茶的过程中,润泽、揉捻和凝醇过程对茶叶的ロ感影响很大,则在前述三个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配比对茶叶进行处理,使茶叶的ロ感达到最好。同吋,本发明根据制茶过程中含水量的不同,分多次加入茯苓提取液,一般会在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前后加入茯苓提取液,且后面的加入量大于前面的加入量,让茯苓提取液充分渗进茶叶里,提高了茶叶的ロ感,使营养与ロ感兼得的上佳饮品。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茯苓制成液体,在茶叶加工时加入一定量的茯苓提取液。通过本方法得到的茶泡饮时清香扑鼻,入口生律。经试验品尝,该茶具有醒脑提神、清心明目、开胃补中、健脾渗湿、清热解毒之效;久饮则有除疾病、养肌肤、延年益寿之效。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茯苓提取液的制备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保健茶的复合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用来进ー步说明本发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I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保健茶的制取过程进行说明,具体制取过程如下I、液体培养基的制取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以重量计为土豆5_10%,红糖2%,石膏2%,磷酸ニ氢钾0. I %,硫酸镁0.5%,余量为水。将其反复煮沸过滤,分装到多个500ml三角瓶中,每个500ml三角瓶装入IOOml液体培养基,棉塞封ロ,高压灭菌后备用。2、參见图I,本实施例中的茯苓提取液的制取过程如下201、做种选择个大、色红、皮薄、香气浓郁的茯苓置干潮湿的地方,在气温240C -26°C,空气湿度70% -80%时,孢子就大量扩散出来,用无菌刀拔去茯苓表皮,取一小片实体,贴附在种子培养基的试管壁上,待孢子脱落后,取孢子转管提纯,提纯做种得母种。202、一级培养在步骤I制备的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母种,摇床培养7天,作为第一代种子液。203、ニ级培养在步骤I制备的液体培养基中每瓶接入10ml_15ml第一代种子液,即在IOOml液体培养基中接入10ml-15ml第一代种子液,摇床培养7天,作为第二代种子液。204、浓缩在ニ级培养的菌体成熟后,对第二代种子液进行灭菌处理,利用煎熬式的方法反复提炼,以达到有浓郁的茯苓香味为度,即通过多次煎熬的方式对第二代种子液进行浓缩,再过滤得到浓缩茯苓液。205、灭菌对浓缩茯苓液用高压锅进行180°C _200°C高压灭菌,灭菌后进行冷藏,以备在茶叶的复合制作过程中使用。3、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保健茶的复合制作过程如下 301、杀青每锅投茶叶400克(准备茯苓提取液20ml),锅温150°C,将茶叶先抛抖后焖炒,抛抖和焖炒交替进行,炒至青气挥发,香气透露,叶色暗绿,处理时间6分钟。302、抖散摊凉置茶叶于簸箕内,双手抖散或簸扬7次。303、润泽待茶叶摊凉后,喷洒前述制备好的茯苓提取液7ml,反复搓揉拌匀。304、揉捻用双手对茶叶进行回转滚揉加工,揉抖结合,即揉捻时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揉转,揉转一段时间后将茶叶进行抖散解块,揉至80%的茶叶成条,且茶汁粘附叶面为适。305、炒制先高温炒制后低温炒制,控制炒制时锅温在60°C至80°C之间变化,即先在锅温80°C左右炒制一段时间后,再减低锅温炒制,在锅温60°C左右停止炒制,抖炒至粘性减少,达到使茶叶握之成团和抛之则散的效果,也即控制茶叶的含水量在35%。306、凝醇炒制结束后,在茶叶起锅时迅速喷洒前述制备好的茯苓提取液13ml,搅拌混匀,即用双手对茶叶进行拌匀-收堆-搓揉-抖散操作,将前述四个混匀过程反复进行8次;307、搓条锅温55°C,对凝醇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反复搓条,直至略显白毫,即茶叶的含水量约为20%时停止处理,处理时间为15分钟;308、做毫锅温40°C,对搓条处理后的茶叶用双手做压茶搓团处理,直至白毫显露,处理时间约为10分钟。309、烘干锅温75°C,对整形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收堆翻滚操作,至茶叶的含水量为6%时,即可摊凉得成品茶,再精选,精选后包装。实施例2实施2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中步骤301中每锅投茶叶400克(准备茯苓提取液30ml),锅温为160°C,杀青时间为7分钟;步骤302中抖散或簸扬15次;步骤303中使用茯苓提取液Ilml ;步骤305中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30% ;步骤306中使用茯苓提取液19ml,搅拌混匀处理10次;步骤307中锅温为60°C,处理时间为20分钟;步骤308中锅温为50°C ;步骤309中锅温为80°C,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实施例3实施3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3中步骤301中每锅投茶叶350克(准备茯苓提取液25ml),锅温为155°C,杀青时间为6. 5分钟;步骤302中抖散或簸扬10次;步骤303中使用茯苓提取液IOml ;步骤305中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25%;步骤306中使用茯苓提取液15ml,搅拌混匀处理9次;步骤307中锅温为57°C,处理时间为18分钟;步骤308中锅温为45°C ;步骤309中锅温为78°C,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 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茶由茶叶和茯苓提取液制成,所述茯苓提取液的体积为所述茶叶质量的5% -I. 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提取液分两次喷洒在所述茶叶上,35%-40%的所述茯苓提取液在揉捻所述茶叶的加工过程前加入,余下的所述茯苓提取液在炒制所述茶叶的加工过程后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包含所述茯苓提取液的绿茶。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做种选择个大、色红、皮薄、香气浓郁的茯苓,在气温24°C -26 °C,空气湿度70 % -80 %时,用无菌刀拔去茯苓表皮,取一小片实体,再取脱落的孢子进行培养,提纯做种得母种; (2)一级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所述母种,培养7天,作为第一代种子液; (3)二级培养将所述第一代种子液按培养基体积10% -15%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作为第二代种子液; (4)浓缩对所述第二代种子液进行灭菌处理后,反复煎熬至有浓郁的茯苓香味时,通过过滤得到浓缩茯苓液; (5)灭菌对所述浓缩茯苓液进行高压灭菌,得到所述茯苓提取液,灭菌温度为180 0C -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以重量计为土豆5-10 %,红糖2 %,石膏2 %,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5%,余量为水。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茶的制备过程为 (1)杀青锅温150°C-160°C,将所述茶叶先抛抖后焖炒,抛抖和焖炒交替进行,炒至香气透露,叶色暗绿; (2)抖散摊凉将所述茶叶抖散或簸扬7-15次; (3)润泽待所述茶叶摊凉后,喷洒所述茯苓提取液总体积的35%-40%,反复搓揉拌匀; (4)揉捻对所述茶叶做回转滚揉处理,揉抖结合,揉至80%的所述茶叶成条且茶汁粘附叶面; (5)炒制锅温60°C_80°C,先高温炒制后低温炒制,直至所述茶叶的含水量为25-35%停止; (6)凝醇在炒制完成后,所述茶叶起锅时迅速喷洒剩余体积的所述茯苓提取液,搅拌混匀; (7)整形精制对所述茶叶做整形处理; (8)烘干锅温75°C_80°C,对所述茶叶进行收堆翻滚操作,至所述茶叶的含水量为5% -6%时,即可摊凉得成品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精制过程,包括 搓条锅温55°C _60°C,对所述茶叶进行反复搓条,直至略显白毫; 做毫锅温40°C -50°C,对所述茶叶做压茶搓团处理,直至白毫显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茶叶和茯苓为原料制备的保健茶。该保健茶由茶叶和茯苓提取液制成,所述茯苓提取液的体积为所述茶叶质量的5%-7.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过程为杀青、抖散摊凉、润泽、揉捻、炒制、凝醇、整型精制和烘干。该保健茶泡饮时清香扑鼻,入口生津。经试验品尝,该茶具有醒脑提神、清心明目、开胃补中、健脾渗湿、清热解毒之效;久饮则有除疾病、养肌肤、延年益寿之效。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793034SQ20121032965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肖玉林 申请人:肖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