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20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藻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以下组件:一培养单元及一收集单元。培养单元具有一管体,管体内部有一容纳含藻类培养液的容置空间,且管体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容置空间的导出孔。收集单元配置于培养单元管体下表面的下方并连通管体的导出孔,用以当一部份的藻类沉降时,收集沉降部份的藻类。
【专利说明】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藻类培养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合二阶段培养过程使用的反应器的藻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石化燃料日渐殆尽、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及全球气候诡谲多变等现象发生,人们已开始重视替代能源的开发,像是太阳能、风力、水力、生质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些替代能源中,例如生质甲烷、生质氢能、生质柴油及生质乙醇等生质能,由于具备高燃烧效率及低污染等特性,因此广受人们青睐及期待。
[0003]目前,生质能的来源主要是由藻类生成而取得。根据藻类的生理特性,生成生质能时,藻类所处在的环境往往是不利于藻类进行细胞分裂及生长,因此为得到最多量的生质能,必须利用最大量生物数的藻类来生成生质能。为此,「二阶段培养过程」便应运而生。以用来生成生质柴油的微藻为例子。首先,必须在有光且充满碳源的环境下对微藻进行第一阶段培养来得到最大量生物数的微藻;接着,将前述得到的最大量生物数的微藻转移到无光或缺乏氮源的环境下对微藻进行第二阶段培养,来生成生质柴油。由此可知,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须将藻类从第一阶段培养使用的反应器转移到第二阶段培养使用的反应器,造成了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在空间及时间利用上的困扰。
[0004]因此,如何将二阶段培养过程使用的反应器整合在一起,来解决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在空间及时间利用上的困扰,是从事藻类培养相关领域之人士或业者亟欲解决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颖的藻类培养装置。此培养装置整合了二阶段培养过程使用的反应器,从而克服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在空间及时间利用上的困扰。
[0006]于是,为实现前述及/或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以下组件:一培养单元以及一收集单元。培养单元具有一管体,管体内部有一容纳含藻类的培养液的容置空间,且管体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容置空间的导出孔。收集单元配置于培养单元管体下表面的下方并连通管体的导出孔,用以当一部份的藻类沉降时,收集沉降部份的藻类。
[0007]相较于未沉降部份的藻类,沉降部份的藻类为个体较成熟且体积较大的藻群,因此培养单元管体下表面的下方配置有收集单元,且收集单元连通管体的导出孔,藉此可透过收集单元实时收集到沉降部份的藻类,也可直接在收集单元内对收集到的藻类进行后续培养。如此一来,克服了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在空间及时间利用上的困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藻类培养装置的示意图;[0009]图2-4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述藻类培养装置的使用过程系列示意图。
[0010]【符号说明】
[0011](I)培养单元
[0012](11)管体
[0013](12)进料口
[0014](13)出料口
[0015](14)容置空间
[0016](15)导出孔
[0017](16)管径转换单元
[0018](2)收集单元
[0019](3)阀
[0020] (A)培养液
[0021](Al)藻类。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让本创作上述及/或其它目的、功效、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3]请参阅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藻类培养装置,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含有下列组件:一培养单元(I)、一收集单元(2 )及一阀(3 )。
[0024]如图1所示,培养单元(I)具有一管体(11)、一进料口(12)及一出料口(13)。管体(1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4),且管体(11)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容置空间(14)的导出孔(15 )。进料口( 12 )及出料口( 13 )分别配置于管体(11)的二相对端部,且进料口
(12)及出料口(13)均连通管体(11)内部的容置空间(14)。
[0025]如图1所示,培养单元(I)还具有二管径转换单元(16),其中这些管径转换单元
(16)中的一个设置于管体(11)及进料口( 12)之间,且自连接管体(11)的一侧向连接进料口(12)的另侧渐缩;而另一个设置于管体(11)及出料口(13)之间,且自连接管体(11)的一侧向连接出料口(13)的另侧渐缩。
[0026]如图1所示,收集单元(2 )配置于培养单元(I)管体(11)下表面的下方,并连通管体(11)的导出孔(15)。
[0027]如图1所示,阀(3 )是配置于培养单元(I)的导出孔(15 )及收集单元(2 )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导出孔(15)。
[0028]请参阅图2至图4,给出了上述较佳例的藻类培养装置的使用方式。如图2所示,阀(3)处于一关闭位置时,培养单元(I)的导出孔(15)是被关闭的。然后,从培养单元(I)的进料口( 12)通入含藻类(Al)的培养液(A),而培养液(A)流经管径转换单元(16)至含藻类(Al)的培养单元(I)内部的容置空间(14),因此培养单元(I)内部的容置空间(14)是用来承纳含藻类(Al)的培养液(A)。如图3所示,在含藻类(Al)的培养液(A)承纳于容置空间(14) 一段时间后,一部份的藻类(Al)沉降至培养单元(I)的管体(11)下表面。如图4所示,阀(3)处于一开启位置时,培养单元(I)的导出孔(15)是被打开的。因此沉降部份的藻类(Al)则经由培养单元(I)的导出孔(15)流至收集单元(2),而收集沉降部份的藻类(Al)。
[0029]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含藻类(Al)的培养液(A)可以从培养单元(I)的出料口( 13 )流出,因此培养单元(I)的出料口( 13 )可连接于另一如本较佳例的藻类培养装置,而形成一串联式藻类培养系统,用以扩大培养规模。
[0030]再值得提出的是,如图2所示,系将含藻类(Al)的培养液(A)从进料口(12)通入,且含藻类(Al)的培养液(A)经过管径转换单元(16)而流至培养单元(I)内部的容置空间
(14)。因此配置管径转换单元(16)的用意在于:减缓含藻类(Al)的培养液(A)流至容置空间(14)的流速,而使含藻类(Al)的培养液(A)迅速地静置,从而加快形成沉降部份的藻类(Al)。
[0031]一般而言,相较于未沉降部份的藻类,沉降部份的藻类系为个体较成熟且体积较大的藻群。在上述较佳例中,培养单元管体下表面的下方配置有收集单元,且收集单元连通管体的导出孔,因此收集单元可实时收集到沉降部份的藻类,也可直接在收集单元内对收集到的藻类进行后续培养。如此一来,克服了目前二阶段培养过程在空间及时间利用上的困扰。
[00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上述描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现有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该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请求保护的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 一培养单元,具有一管体,该管体内部有一容纳含藻类的培养液的容置空间,且该管体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导出孔;以及 一收集单元,配置于该培养单元管体下表面的下方并连通该管体的导出孔,用以当一部份的藻类沉降时,收集该沉降部份的藻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中该培养单元的管体更具有一进料口,该进料口配置于该管体的一端部,且该进料口连通该管体内部的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中该培养单元的管体更具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配置于该管体的一相对端部,且该出料口连通该管体内部的容置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中该培养单元更具有二管径转换单元,所述管径转换单元中的一个设置于该管体及该进料口之间,且自连接该管体的一侧向连接该进料口的另一侧渐缩;而另一个设置于该管体及该出料口之间,且自连接该管体的一侧向连接该出料口的另一侧渐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还包括:一阀,该阀配置于该培养单元的导出孔及该收集单元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该导出孔。
【文档编号】C12M1/24GK203498373SQ20132047358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张振昌, 张新福, 林秋裕, 刘兆罡, 何国铭 申请人:逢甲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