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613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同时,还涉及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态制剂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类能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活菌制剂,能通过重建肠内正常微生态系统,或者通过代谢产酸而增高肠内酸度,或者通过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浸入等不同作用原理,对菌群失调,以及由菌群失调导致的多种病症(如腹泻、肠炎等)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目前国内微生态制剂产品主要为药品和保健品,获得药物批准文号在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主要为益生菌制剂;作为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的微生态制剂有益生菌制剂、益生元制剂和合生元制剂几种;在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开发方向上逐渐从单纯的“益生菌”或“益生元”转向结构合理、效果更加优越的“合生元”,即“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或并用的制剂。

菊粉是一类天然果聚糖的混合物,通常商品化菊粉中果聚糖的平均聚合度为10-30,其中含有少量的低聚果糖。几乎所有的植物中都可以发现菊粉的存在,它是除淀粉外植物的另一种能量储存形式,从菊芋植物中提取并精制得到的菊粉产品聚合度为2~60。菊粉作为一种天然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可以作为脂肪替代品应用于低能量食品生产,而且具有膳食纤维以及益生元的生理功能,是一种优秀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但以菊粉作为益生元复配原料开发的合生元制剂未得到充分研究,造成菊粉的功效发挥以及合生元制剂的应用都受到限制,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2406116A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体内微生态环境的食疗产品,是以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配伍菊粉,并使用肠溶性胶囊作为外壳制成胶囊制剂,该合生元制剂中菊粉对益生菌的增殖功能性有限,且必须以胶囊制剂形式才能保证功能性,而对于儿童、老人这些需求人群在服用胶囊时有困难,造成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显著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而且不受制剂剂型的局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益生菌1份,益生元8-15份;所述益生菌为包括嗜酸乳杆菌和长双岐杆菌的肠溶衣包被冻干粉,所述嗜酸乳杆菌与长双岐杆菌的重量配比为1:(1-2.5);所述益生元包括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果胶膳食纤维,所述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与果胶膳食纤维的重量配比为6:(2-4):(2-4):(2-3)。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以菊粉作为益生元的主原料,配以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果胶膳食纤维,通过不同物质的复配为由嗜酸乳杆菌和长双岐杆菌组成的益生菌在肠道的增殖分别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增殖营养以及辅助增殖功效等,由于肠道益生菌的增殖需要多种营养、各类多糖的协调、均衡,而单一物质不能满足益生菌的增殖需求,会影响增殖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益生元选取特定物质以特定重量配比的配合,为益生菌的增殖,以及抑制肠道中有害菌方面发挥全面、均衡、显著的助益作用,从而具有双向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能够显著增殖益生菌、软化粪便、抑制有害微生物、预防直肠、结肠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提高糖耐量、防治胆结石、促进改善新陈代谢、减肥等。另外,在益生菌的选择上,通过对菌株进行耐酸试验、耐胆盐试验、粘附试验、抑菌试验等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菌种种类及菌量配比,以使获得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最适的益生菌,并且益生菌采用肠溶衣包被冻干粉,使复合微生态制剂稳定性高,可以以任何方便的剂型存在,适于肠道菌群紊乱人群的食用;再一方面,在益生元与益生菌的配伍上,通过动物试验确定适宜的重量配比,以使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显著的对肠道菌群的双向调解功效。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果胶膳食纤维包括苹果果胶、柚皮果胶、菠萝果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还包括以下辅料:玉米淀粉、甜菊甙、胡精、甜橙香精、二氧化硅或硬脂酸镁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组分中,还需要增加一些常用的药品或食品辅料,可调节产品口味,并利于制剂的成型。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为粉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稳定性高,不受胃液的影响,在经胃部消化、吸收过程,其效果不会降解、失活,因此产品剂型不受限制,可制成粉剂、颗粒剂等固体冲剂,也可制成片剂或压片糖果,还可制成硬胶囊、肠溶胶囊等任何方便食用的剂型。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除益生菌以外的其它组分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在低于55℃下烘干;

b、将嗜酸乳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与长双歧杆菌肠溶衣包冻干粉混合,然后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烘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制成剂型,得到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在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过程,先将益生菌以外的其它组分原料益生元、辅料等混合、制成颗粒、烘干,再混合制成肠溶衣包被的益生菌冻干粉,可以有效避免制备烘干过程对菌种活性的影响,获得功效显著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为益生元和益生菌复配的复合制剂,利用以菊粉为主的多种物质的特定复配作为益生元,为由嗜酸乳杆菌和长双岐杆菌组成的益生菌提供有利的增殖助益,从而在肠道中发挥全面的、均衡的、显著的双向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此外,该复合微生态制剂采用肠溶衣包被益生菌的冻干粉,稳定性高,不受产品剂型的限制,适于肠道菌群紊乱人群的食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便于生产控制,利于对菊粉产品的开发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粉剂产品,产品规格为2g/袋。

以1000袋计,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配方为:嗜酸乳杆菌冻干粉55g、长双歧杆菌冻干粉110g、菊粉702g、低聚果糖351g、低聚异麦芽糖351g、苹果果胶234g,辅料197g;所述辅料包括玉米淀粉154g、甜菊甙15g、甜橙粉25g、二氧化硅1g、硬脂酸镁2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除益生菌以外的其它组分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在低于55℃下烘干;

b、将嗜酸乳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与长双歧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混合后,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烘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分装、质检,得到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片剂产品,产品规格为0.5g/片。

以1000片计,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配方为:嗜酸乳杆菌冻干粉14g、长双歧杆菌冻干粉28g、菊粉180g、低聚果糖90g、低聚异麦芽糖90g、柚皮果胶和菠萝果胶60g,辅料38g;所述辅料包括可压淀粉28g、甜菊甙4g、糊精3g、甜橙香精2g、二氧化硅0.5g、硬脂酸镁0.5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除益生菌以外的其它组分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低于55℃下烘干;

b、将嗜酸乳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与长双歧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混合后,然后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烘干颗粒中,混合均匀,上机压片,分装、质检,得到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本发明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功能性表征。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1.1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功能实验。

功能试验的动物试验操作如下:

实验小鼠静养7d,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只,每日先经口灌胃缓冲液(0.2ml/10g.bw),20min后,按400mg/kg.bw给予受试样品(以实施例1.1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受试样品),连续14d,每周测量小鼠体重。

实验结束前ld,每组取10只小鼠禁食不禁水16h,于测定当天实验组再给予1次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予30min后,各组给予印度墨汁灌胃。25min后,立即脱颈椎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为“墨汁推进长度”。按下式计算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cm))×100%。

实验结束后,每组取10只小鼠,摘眼球取血1-2ml,肝素抗凝,测定Hb、淀粉酶含量。

动物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标出“**”表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

由上表结果可见,实验组小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血液中淀粉酶活性、对小肠推进率结果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在实验期间,小鼠体重稳定增长,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小鼠体重均无明显影响,由此说明实施例1.1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小鼠具有促进排便的功能。

功能试验的人体试验操作如下:

将实施例1.1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受试样品,用于人体试食,经统计,30人试食,年龄从21岁至6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便秘、排便次数少、食欲不振、饱腹感等现象,不使用其他肠道药物,食用受试样品7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人体试验统计结果: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的占63.3%,排便通畅的占46.7%,便秘好转30.0%,饥饿感增加的占23.3%,食欲好转占26.7%,所有试食者均没有出现不适感。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1.2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功能实验。

功能试验的动物试验操作如下:

实验小鼠静养7d,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只,每日先经口灌胃缓冲液(0.2ml/10g.bw),20min后,按400mg/kg.bw给予受试样品(以实施例1.2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受试样品),连续14d,每周测量小鼠体重。

实验结束前ld,每组取10只小鼠禁食不禁水16h,于测定当天实验组再给予1次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予30min后,各组给予印度墨汁灌胃。25min后,立即脱颈椎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为“墨汁推进长度”。按下式计算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率%=(墨汁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cm))X 100%。

实验结束后,每组取10只小鼠,摘眼球取血1-2ml,肝素抗凝,测定Hb、淀粉酶含量。

动物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标出“**”表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

由上表结果可见,实验组小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血液中淀粉酶活性、对小肠推进率结果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在实验期间,小鼠体重稳定增长,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小鼠体重均无明显影响,由此说明实施例1.2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小鼠具有促进排便的功能。

功能试验的人体试验操作如下:

将实施例1.2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受试样品,用于人体试食,经统计,30人试食,年龄从21岁至6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便秘、排便次数少、食欲不振、饱腹感等现象,不使用其他肠道药物,食用受试样品7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人体试验统计结果: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的占66.7%,排便通畅便占53.3%,便秘好转30.0%,饥饿感增加的占26.7%,食欲好转占23.3%,所有试食者均没有出现不适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本发明调节肠道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配方组成对功能性的影响。

对比例1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粉剂产品,产品规格为2g/袋,以1000袋计,配方为:嗜酸乳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55g、长双歧杆菌肠溶衣包被冻干粉110g、菊粉1650g,辅料197g,所述辅料包括玉米淀粉154g、甜菊甙15g、甜橙粉25g、二氧化硅1g、硬脂酸镁2g;采用与实施例1.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

对比例2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粉剂产品,产品规格为2g/袋,以1000袋计,配方为:嗜酸乳杆菌冻干粉55g、长双歧杆菌冻干粉110g、菊粉819g、低聚果糖409.5g、低聚异麦芽糖409.5g,辅料197g,所述辅料包括玉米淀粉154g、甜菊甙15g、甜橙粉25g、二氧化硅1g、硬脂酸镁2g;采用与实施例1.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得。

将实施例1.1、对比例1、对比例2的样品进行动物试验比较,试验用大鼠随机分成18组,每组5只,试验操作见下表:

观察正常组和便秘组、实验各组和便秘组中大鼠喂养7d后的体重变化及首粒排黑便时间、24h内排黑便粒数的差异性。

体重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验开始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试验喂养7d后,便秘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而实验组2和1大鼠体重较便秘组显著升高(p<0.05,p<0.01),由此说明实施例1.1样品和对比例1样品对大鼠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实施例1.1样品对大鼠便秘的缓解作用强于对比例1样品。

首粒排黑便时间、24h内排黑便粒数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与正常组比较,便秘组大鼠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24h内排黑便粒数显著减少(p<0.05);与便秘组比较,实验组1大鼠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降低(p<0.05)、24h内排黑便粒数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2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3的24h内排黑便粒数显著提高(p<0.05),由此说明实施例1.1样品有促进大鼠排便的作用,而对比例1样品和对比例2样品促进大鼠排便功能不如实施例1.1样品明显。

由上述结果可见,本发明通过特定的益生元配伍益生菌,以获得在肠道菌群双向调节方面具有显著功效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