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化剂制备方法及其所制备的酸化剂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6336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化剂制备方法及其所制备的酸化剂。



背景技术:

酸化剂已成为继抗生素之后与益生素、酶制剂等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饲料添加剂之一,大量试验研究表明酸化剂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类物质,这一点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酸化剂在动物养殖中最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饲料和动物消化道pH值,为动物提供最适消化道环境,从而提高消化酶活性,并促进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二是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胃肠道pH值进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促进有益菌增殖,从而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动物的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酸化剂通常是由磷酸、乳酸、柠檬酸、富马酸、甲酸、乙酸和丙酸等几种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磷酸、柠檬酸、富马酸等酸性较强的酸对降低饲料和动物消化道pH更有利,而乳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对动物肠道更加有益。而目前常见的酸化剂要么是直接将各种酸和载体简单混合复配成产品,要么是将各种酸混合后再统一包膜形成产品。这两种加工方式得到的产品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前一种直接混合复配的产品,其没有缓释性能,在胃内会迅速释放,会导致胃内pH急剧下降,进而抑制动物本身的胃酸分泌,而且过低的pH还可能伤害胃黏膜等组织;对于后一种混合后包膜的产品,则可能存在相反的问题,由于大多采用脂质包膜,为了使得其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所需的膜材较厚,可能导致其进入动物胃内后不能释放比较大量的酸,使得动物胃内pH无法较快达到合适的范围,进而影响蛋白酶原的激活。

因此,研究一种既可以在胃内快速释放出大量的酸使其pH得以迅速下降,又能顺利进入肠道持续释放有机酸而使得肠道菌群得以调节的酸化剂,对于酸化剂的研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在胃内快速释放出大量的酸,又能保证在肠道持续释放有机酸的酸化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酸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短链脂肪酸和乳酸进行混合,再以载体一进行吸附,形成芯材A。

2)将芯材A置于侧喷流化床中,将脂质包膜材料加热融化,趁热将其喷涂于芯材A形成微囊酸B。

3)将磷酸和/或乳酸用载体二吸附,同时将固体有机酸粉碎,再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粉状酸C。

4)将微囊酸B置于撒粉制丸机中,向其中加入粉状酸C,同时喷入粘合剂,使粉状酸C逐渐富集包裹于微囊酸B的表面,直至最终完全形成球状微丸D。

5)向球状微丸D喷入融化的脂质包膜材料,即得最终酸化剂产品。

进一步的,上述短链脂肪酸为甲酸、乙酸、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短链脂肪酸质量份数为5~15份,乳酸质量份数为0~10份,载体一质量份数为10~20份。

进一步的,上述载体一为粒径80~120目的二氧化硅,载体二为粒径120目以下的二氧化硅。

进一步的,上述脂质包膜材料包括硬脂酸、硬脂酸单甘酯、棕榈硬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上述微囊酸B比芯材A增重40~80%。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5)中脂质包膜材料的质量为球状微丸D质量的5~15%。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3)中固体有机酸为柠檬酸和/或富马酸,且固体有机酸粉碎至120目以下;所述磷酸质量份数为0~25份,乳酸质量份数为0~30份,固体有机酸质量份数为5~20份。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4)中粉状酸C与微囊酸B的质量比为1:1~1.5。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4)中粘合剂为糊精、甲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水溶液;粘合剂的用量为粉状酸C的质量的5~10%。

另外,本发明还保护了上述任一方法制备的酸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酸化剂制备方法使得该酸化剂可以实现定点定量释放,最外层的脂质包膜材料由于膜材用量少,衣膜较薄,进入动物的消化道后会迅速溶蚀和崩解,进而释放出大量的磷酸和固体有机酸,从而迅速降低胃内pH;而以短链脂肪酸为主的内芯由于膜材用量多,脂质包膜材料层较厚,故而可以通过胃而进入肠道,在肠道中的脂肪酶及水性环境下进一步溶蚀和崩解,从而缓慢释放出其中的短链脂肪酸,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酸化剂制备方法制得的酸化剂由于最外层包覆了少量的脂质包膜材料,使得其可以稳定保存,并且不与饲料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避免造成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酸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2份甲酸、5份乙酸、8份丙酸进行混合,将其喷入20份80目的二氧化硅中进行均匀混合吸附,得到芯材A。

(2)将上述芯材A置于侧喷流化床中,将15份硬脂酸加热融化,趁热将其喷涂于芯材A上形成微囊酸B。

(3)将25份磷酸用400目的二氧化硅吸附,将15份柠檬酸和5份富马酸粉碎至120目以下,再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粉状酸C。

(4)将微囊酸B置于撒粉制丸机中,开启机器,将粉状酸C少量多次加入其中,同时向其中喷入5%糊精水溶液作粘合剂,使得粉状酸C逐渐富集包裹于微囊酸B的表面,直至最终完全形成球状微丸D。

(5)向球状微丸D中喷入其质量5%的融化的硬脂酸,得到最终酸化剂产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酸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2份甲酸、3份乙酸、10份乳酸进行混合,将其喷入15份100目的二氧化硅中进行均匀混合吸附,得到芯材A。

(2)将上述芯材A置于侧喷流化床中,将24份棕榈硬脂加热融化,趁热将其喷涂于芯材A上形成微囊酸B。

(3)将30份乳酸用400目的二氧化硅吸附,将10份柠檬酸和1份富马酸粉碎至120目以下,再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粉状酸C。

(4)将微囊酸B置于撒粉制丸机中,开启机器,将粉状酸C少量多次加入其中,同时向其中喷入1%甲基纤维素溶液作粘合剂,使得粉状酸C逐渐富集包裹于微囊酸B的表面,直至最终完全形成球状微丸D。

(5)向球状微丸D中喷入其质量10%的融化的棕榈硬脂,得到最终酸化剂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酸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5份乙酸、5份丙酸、10份乳酸进行混合,将其喷入20份100目的二氧化硅中进行均匀混合吸附,得到芯材A。

(2)将上述芯材A置于侧喷流化床中,将25份棕榈硬脂加热融化,趁热将其喷涂于芯材A上形成微囊酸B。

(3)将15份磷酸和10份乳酸用400目的二氧化硅吸附,将5份柠檬酸粉碎至120目以下,再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粉状酸C。

(4)将微囊酸B置于撒粉制丸机中,开启机器,将粉状酸C少量多次加入其中,同时向其中喷入2%羧丙基纤维素溶液作粘合剂,使得粉状酸C逐渐富集包裹于微囊酸B的表面,直至最终完全形成球状微丸D。

(5)向球状微丸D中喷入其质量15%的融化的棕榈硬脂,得到最终酸化剂产品。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