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394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果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红松籽是野生红松的种子,是一种无污染的天然绿色产品。红松籽中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物。

陈宝在《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0期第160页)中就报道过:红松籽是一种具有美肌润脏,具有延岁不老之功效的保健食品。同时,刘静波在《食品科学》(2014年第23期第257页-260页)中也报道过:红松籽油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吴晓红在《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年第2期第135页-140页)中同样报道过:红松籽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其蛋白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5%,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在现有技术中,红松籽既可单食,也可做成糕点糖果、冲剂或者粥酱菜肴之类的食品。然而,由于红松籽中含油脂高达60%以上,易造成产品的渗油及氧化变质,为深加工产品渗油成为全红松籽产品加工的瓶颈。

目前,红松籽的主要深加工产品的方向为将红松籽蛋白与油进行分离,并加工成红松籽蛋白食品与红松籽油。但是,现有的深加工产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在于现有的深加工方法中,既没有共同发挥红松籽蛋白和油脂活性的功效,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深加工产品渗油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本发明中,通过将紫苏、月见草复合使用,从而能够实现脂肪酸的平衡;同时,通过复合低脂肪且具有降脂作用的野生蔬菜粉,也能够进一步吸收红松籽中的部分油脂,达到产品油脂平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松籽深加工产品渗油问题,同时还能增强红松籽蛋白与油的协同功效。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通过以本发明所述组分为原料,并进一步选择和优化工艺以制备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具有制备方法便捷、所制得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油脂平衡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的用途,本发明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营养丰富,且油脂平衡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效,因而能够进一步作为降血脂食品或药物的原料。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红松籽,紫苏籽,萝卜籽,芥菜籽,月见草籽以及核桃仁混合,得到复合果仁;将复合果仁加热、冷冻并再次加热,然后碾压,得到果仁饼;

将野菜脱水烘干并粉碎筛分后,得到野菜粉;

将果仁饼和野菜粉混合,并在研磨干燥后过筛,即得所述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红松籽,紫苏籽,萝卜籽,芥菜籽,月见草籽以及核桃仁的原料份数比例为:(60~80):(2~4):(2~4):(2~4):(7~13):(7~15)。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果仁饼和野菜粉的质量克数比例为1:4~7。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野菜为山芹菜和/或刺五加。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野菜脱水烘干并粉碎具体为:将野菜离心脱水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2%,并在粉碎后以孔径为100~15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将复合果仁加热具体为:将复合果仁蒸煮加热0.5~1h。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冷冻具体为:在-10~-25℃条件下冷冻10~15h。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再次加热具体为:微波加热7~10min。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其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同样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在制备降血脂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通过在具有优异的保健作用的降血脂红松籽中复合紫苏以及月见草,从而能够有效平衡脂肪酸;同时,通过进一步复合低脂肪且具有降脂作用的野生蔬菜粉,从而能够吸收红松籽中的部分油脂,达到产品油脂平衡。进一步的,本发明中通过优化的加工工艺,并制备得到了具有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这不仅解决了红松籽深加工产品渗油问题,同时也增强了红松籽蛋白与油的协同功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及其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红松籽为脱皮红松籽;和/或,所述紫苏籽为脱皮紫苏籽;和/或所述萝卜籽为白萝卜籽;和/或所述核桃仁为山核桃仁。

同时,本发明中,将红松籽,紫苏籽,萝卜籽,芥菜籽,月见草籽以及核桃仁等组分原料混合后,得到复合果仁;然后,用蒸锅蒸煮0.5~1h后,置于竹帘上冷却至室温,并于-10~-25℃冷柜中冷冻10~15h,接着在2300~2500MHz、15~25KW的微波炉中加热7~10min,对冷冻后复合果仁进行解冻和干燥;然后,以碾压机进行碾压,得到果仁饼;

与此同时,采集新鲜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山芹菜或者刺五加,然后除去泥土和杂草,并用清水洗净;然后,在2200~2500r/min条件下,离心8~10min,接着,以气流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2%;然后,将烘干后的野菜研磨粉碎,并以孔径为100~15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得到野菜粉;

将所制得的果仁饼和野菜粉按照1:4~7的比例混合,然后搅拌研磨,并在微波干燥粉碎后,以孔径为80~10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检查粒度均匀性合格后,进行真空封装,即得到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

(a)制备果仁饼:2015年10月从吉林省吉林市东市场购进脱皮红松籽、脱皮紫苏籽、白萝卜籽、芥菜籽、月见草籽、山核桃仁,分别称取60kg脱皮红松籽、4kg脱皮紫苏籽、4kg白萝卜籽、4kg芥菜籽、13kg月见草籽以及15kg山核桃仁混合,得到复合果仁;

将复合果仁用蒸锅蒸煮0.5h后,置于竹帘上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20℃冰柜中冷冻12h,接着在2450MHz、20KW的微波炉中加热8.2min,及逆行解冻和干燥;然后,采用碾压机进行碾压,并得到果仁饼;

(b)制备野菜粉:2015年5月9日,从吉林省集安市大路镇林下采集无病虫害山芹菜(Spuriopimpinella brachyara)植株上部8-12cm部分的嫩叶,去除泥土与杂草,用清水洗净,经离心机脱水,2500转/分钟离心8min,采用气流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小于2%,再经研磨粉碎后过孔径为120目的筛网过滤,得到山芹菜粉;

(c)制备红松籽复合粉:将上述步骤(a)制备果仁饼的和步骤(b)野菜粉按重量份数比为1:7的比例混合,经过搅拌研磨,微波干燥粉碎后,以孔径为8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检验粒度均匀性后进行真空包装,即得实施例1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的制备方法流程可以参考图1。

实施例2

分别称取80kg脱皮红松籽、2kg脱皮紫苏籽、2kg白萝卜籽、2kg芥菜籽、7kg月见草籽以及7kg山核桃仁,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制作果仁饼;同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2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3

分别称取70kg脱皮红松籽、3kg脱皮紫苏籽、3kg白萝卜籽、3kg芥菜籽、10kg月见草籽以及11kg山核桃仁,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制作果仁饼;同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3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4

分别称取65kg脱皮红松籽、2kg脱皮紫苏籽、2kg白萝卜籽、3kg芥菜籽、13kg月见草籽以及15kg山核桃仁,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制作果仁饼;同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4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5

分别称取72kg脱皮红松籽、2kg脱皮紫苏籽、2kg白萝卜籽、2kg芥菜籽、8kg月见草籽以及8kg山核桃仁,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制作果仁饼;同时,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c)中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5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的重量份数比例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6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2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7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2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8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3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9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4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0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5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6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1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和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5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2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中将果仁饼野菜粉重量份数比调整为1:4的比例,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3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4

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其中,将山芹菜嫩叶替换为刺五加叶;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4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5

按照实施例2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其中,将山芹菜嫩叶替换为刺五加叶;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5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6

按照实施例3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其中,将山芹菜嫩叶替换为刺五加叶;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6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7

按照实施例4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其中,将山芹菜嫩叶替换刺五加叶;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7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施例18

按照实施例5中的步骤(a)加工果仁饼,其中,将山芹菜嫩叶替换为刺五加叶;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b)制作野菜粉,并在步骤(c)加工成红松籽复合粉成品,即为实施例18的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实验例1

(1)红松籽复合粉抗氧化性与降血脂活性试验:

红松籽粉醇醚提取液制备:将脱皮红松籽粉碎制得红松籽粉。然后,称取红松籽粉20g,分别采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提取使用100mL乙醚,然后将提取所用乙醚合并,并浓缩至干;

然后,以25mL乙醚溶解浓缩后所得固形物,并得到红松籽粉乙醚提取液;未溶解的固形物残渣继续用100mL乙醇提取,重复3次,合并提取所用乙醇后浓缩至干,再以25mL乙醇溶解浓缩乙醇后所得固形物,得到红松籽粉乙醇提取液;

将所得红松籽粉乙醚提取液和红松籽粉乙醇提取液混合,得到红松籽粉醇醚提取液。

红松籽复合粉醇醚提取液制备:取6.5kg脱皮红松籽、0.25kg脱皮紫苏籽、0.25kg白萝卜籽、0.25kg芥菜籽、1.25kg月见草籽、1.5kg山核桃仁混合,并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果仁粉;同时,以山芹菜嫩叶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山芹菜粉,并将5.0kg果仁粉与15.0kg山芹菜粉混合得到20.0g,并得到本发明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

然后,按照如上所述红松籽粉醇醚提取液相同的制备方法,得到红松籽复合粉醇醚提取液。

将所制得的红松籽粉醇醚提取液和红松籽复合粉醇醚提取液分别稀释同样倍数进行DPPH清除率试验,重复5次,结果见表1。

表1.红松籽复合粉的抗氧化(DPPH清除率)效果试验结果

由表1可见,红松籽复合粉的DPPH清除率大于红松籽粉,经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证实红松籽复合粉抗氧化性比红松籽粉的抗氧化性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采用ICR小鼠进行血脂影响试验,其中,高脂饲料配方=500g基础饲料+90g猪油+9g胆固醇+0.9g胆酸盐+0.9g丙基硫氧嘧啶+300mL水。

ICR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红松籽粉组和红松籽复合粉组,每组10只,试验期为28d,除正常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饲以等量高脂饲料,均自由进食进水;同时,红松籽粉组小鼠和红松籽复合粉组小鼠还分别灌喂等量红松籽粉和红松籽复合粉。

饲养结束后禁食12h,次日清晨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示为平均值(Mean)±标准差(SD))。

表2.红松籽复合粉的降血脂效果试验结果(mmol/L,Mean±SD,n=10)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c:p<0.05,d:p<0.01,红松籽复合粉与红松籽粉比较,e:p<0.05,f:p<0.01。

从表2分析结果看,高脂模型比正常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高脂模型构建成功。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红松籽复合粉组血清中TC、LDL-C水平(p<0.05)显著降低和TG水平(p<0.01)显著降低,HDL-C水平(p<0.05)显著升高;

与红松籽粉组相比,红松籽复合粉组血清中TC水平(p<0.05)显著降低,TG水平(p<0.01)显著降低,HDL-C水平(p<0.05)显著升高,说明红松籽复合粉比红松籽粉具有更好的降血脂效果。

结论:与红松籽粉相比,红松籽复合粉醇醚提取物的抗氧化水平显著提高,降血脂能力显著提高,表明红松籽复合粉不仅保留抗氧化性和降血脂功能,而且通过复合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2)红松籽复合粉抗渗油效果试验:

将红松籽粉和红松籽复合粉分别置于真空包装袋中,并于25℃培养箱中保存6个月,取出;

红松籽粉测定油脂含量:在每片滤纸(直径20cm)上放置20g红松籽粉,摊平,在上面盖上另一片滤纸,用500mL盛满乙醇的试剂瓶反复碾压10次,轻轻用毛刷取出粘附在滤纸上的粉末,称重,计算吸油前后滤纸的增重;

红松籽复合粉测定油脂含量:按如上红松籽粉相同的制备方法处理红松籽复合粉,并计算吸油前后滤纸的增重,结果见表3。

表3.红松籽粉和红松籽复合粉渗油情况比较结果

进一步经方差分析,与红松籽粉相比,红松籽复合粉渗油水平(p<0.01)显著降低,渗油量仅为红松籽粉的四分之一,表明红松籽复合粉的加工明显改善了红松籽粉渗油的现象。

本发明降血脂红松籽复合粉中,通过将紫苏、月见草以及野生蔬菜粉复合使用,从而不仅实现复合粉中的脂肪酸的平衡,同时也能够使得复合粉产品中油脂平衡。这不仅解决了红松籽深加工产品渗油问题,同时也增强了红松籽蛋白与油的协同功效。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