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649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类号a23f3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茶叶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杀青是茶叶加工中的最重要工序。杀青工艺是指通过高温破坏和抑制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中止茶多酚等酶的氧化。同时蒸发鲜叶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形,并形成良好香气。杀青后须冷却方能进步下一道工序,由于杀青后的茶叶温度较高,若降温冷却不及时,则易发生二次发酵现象,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成分极易发生氧化,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

传统茶叶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摊凉)和输送中风机强制风冷。采用自然冷却方式,茶叶降温时间长、冷却区域不均匀,需要人工定时翻动,劳动强度大。而风机强制吹风冷却,多在输送链板上进行,由于输送距离长度限制,茶叶与冷风的接触时间短,存在冷却不完全、透彻现象。

公开号为cn1027152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的方法,该方法为在水平输送带上设置密闭的冷却箱,使茶叶从杀青机出来通过输送冷却带快速送到冷却箱实现杀青茶叶快速冷却。公告号为cn285030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贮放机,其将茶叶置入上面敞开的冷却盛茶车内,分两次吹入高速空气和冷气实现杀青叶降温。公告号为cn20122296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杀青后空调冷却输送装置,其为利用空调冷气吹至输送带下的腔体内,杀青叶随输送带通过腔体时进行冷却,在腔体之外进行自然风冷。

上述技术中,虽能起到一定冷却作用,但均为在水平输送过程中或上或下吹冷风实现,而输送距离受场地、能耗和设备成本等条件限制,实际中输送距离均设计较短,且鲜叶在输送中静止,链板上孔对气流具有阻流作用,鲜叶与冷风实际接触面积较小,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完全的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叶冷却过程中行程较短,且茶叶对通风孔具有阻流作用,导致茶叶冷却时间短且不均匀,影响茶叶口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风冷机构和用于茶叶移动的运输机构,所述冷却箱上方设有进料箱,进料箱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冷却箱的下方设有排料箱;所述运输机构安装在冷却箱内,风冷机构设于冷却箱内壁上;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环形位移机构和若干个用于盛装茶叶的茶箱,所述环形位移机构竖直布置,若干茶箱均匀的转动连接在环形位移机构上并跟随环形位移机构循环移动;所述茶箱上密布有风孔,茶箱为长方体状,风冷机构正对于茶箱的侧面,茶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茶箱始终保持垂直的重力块,茶箱的侧面上远离重力块的一端设有开口,茶箱上靠近重力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盖板,盖板上设有用于关闭茶箱的复位件,盖板上设有永磁铁,所述冷却箱的下方设有和永磁铁对应的电磁铁;所述冷却箱内设有滚轮,且滚轮位于环形位移机构的上方移动到上端的茶箱在滚轮的限位推动下横向转动,茶箱转动到横向时开口和进料箱的出料口相对。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冷却开始前,启动风冷机构,运行环形位移机构,让茶箱跟随其做环形运动,茶箱在运动过程中,茶箱的重力块的一端总是位于下方使茶箱保持竖直,当茶箱移动到环形位移机构的顶端时,在滚轮的限制下发生转动,当茶箱转至横向时,茶箱上的开口正好和进料箱的出料口相对。将经过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到进料箱中,茶叶通过进料箱的出料口进入茶箱,茶箱在脱离滚轮限制之后复位继续保持竖直,实现装料。茶箱在行径过程中,风冷机构持续排出冷风,透过茶箱上的风孔对茶叶进行冷却。当茶叶冷却完成后,启动冷却箱下端的电磁铁,电磁铁吸引盖板上的永磁铁,盖板克服复位件的反作用力打开,将茶箱内的茶叶排出,落入排料箱。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茶叶的冷却程度,选择茶箱在环形位移机构上的循环次数,以达到所需要的冷却效果。另外,风冷机构在对茶箱进行风冷的时候,使茶箱来回摆动,以改变茶箱内茶叶的风冷角度。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了循环的茶箱运动路径,减小了冷却路径所占用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茶箱的位移圈数,冷却时间可控,冷却更加的充分;2.滚轮的设置保证了茶箱的自动填料,保证了茶叶冷却过程中装料和排料的连续性,自动化程度更高;3.茶箱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使得侧面一直和冷风机构相对,受风面积大,冷却效率高。

方案二:此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环形位移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链轮链条机构,一个链轮链条机构由两个链轮和配合链轮的链条组成,所述茶箱的两端分别和链条连接。有益效果:通过链轮和链条的配合方式组成的环形位移机构,可以增加两个链轮之间的间距以增加链条安装行程,从而增加茶箱的直线位移行程,增加单个环形位移过程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率。

方案三:此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扭簧设于盖板和茶箱的转动连接部位。有益效果:扭簧可以能够隐形地安装在盖板和茶箱的连接部位,相比其它弹性件占用空间小,更加适合用于转动部件的复位。

方案四:此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进料箱为漏斗状,进料箱的上端设有进料口并伸出冷却箱外。有益效果:将进料箱加工成漏斗状,增加茶叶进料的面积,避免茶叶落入冷却箱外,减少茶叶的浪费。

方案五:此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茶箱的数量为8个。有益效果:在实施例过程中,有6个茶箱位于冷却路径上,另外两个茶箱一个处于装料状态,另一个处于排料状态,设计更加合理。

方案六:此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茶箱的开口处设有红外发射器,所述进料箱的出料口处设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出料阀开启的红外感应装置。有益效果:当茶箱运动到环形位移机构的顶端时,在滚轮的作用下横向摆动,红外发射器照射到红外感应装置时,红外感应装置控制出料阀打开,进料箱中的茶叶自动排出落入茶箱中,实现自动加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冷却箱1、进料箱11、配料箱12、电磁铁121、风冷机构2、链轮3、链条31、茶箱4、开口41、重力块42、盖板43、永磁铁431、滚轮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茶叶杀青后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风冷机构2和用于茶叶移动的运输机构,所述冷却箱1上方安装有进料箱11,进料箱11为漏斗状,进料箱1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并伸出冷却箱1外,进料箱11的下端加工有出料口,冷却箱1的下方安装有排料箱。运输机构安装在冷却箱1内,风冷机构2安装在冷却箱1内壁上,风冷机构2为若干个风冷机组成的风冷机组。运输机构包括环形位移机构和若干个用于盛装茶叶的茶箱4,环形位移机构竖直布置,若干茶箱4均匀的转动连接在环形位移机构上并跟随环形位移机构循环移动。

环形位移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链轮链条机构,一个链轮链条机构由两个链轮3和配合链轮3上的链条31组成,茶箱4连接在两相对布置的链条31之间。通过链轮3和链条31的配合方式组成的环形位移机构,可以增加两个链轮3之间的间距以增加链条31安装行程,从而增加茶箱4的直线位移行程,增加单个环形位移过程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率。

茶箱4上密布有风孔,茶箱4为长方体状,风冷机组正对于茶箱4的侧面,茶箱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茶箱4始终保持垂直的重力块42,茶箱4的侧面上远离重力块42的一端加工有开口41,茶箱4上靠近重力块4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盖板43,盖板43上设有用于关闭茶箱4的复位件,复位件为扭簧,扭簧安装在盖板43和茶箱4的转动连接部位。扭簧可以能够隐形地安装在盖板43和茶箱4的连接部位,相比其它弹性件占用空间小,更加适合用于转动部件的复位。如图3所示,盖板43上安装有永磁铁431,冷却箱1的下方安装有和永磁铁431对应的电磁铁121。冷却箱1内环形位移机构的上方安装有滚轮5,移动到上端的茶箱4在滚轮5的限位推动下横向转动,茶箱4转动到横向时开口41和进料箱11的出料口相对。

茶箱4的数量为8个。有益效果:在实施例过程中,有6个茶箱4位于冷却路径上,另外两个茶箱4一个处于装料状态,另一个处于排料状态,设计更加合理。茶箱4的开口41处安装有红外发射器,进料箱11的出料口处安装有出料阀,出料阀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出料阀开启的红外感应装置。当茶箱4运动到环形位移机构的顶端时,在滚轮5的作用下横向摆动,红外发射器照射到红外感应装置时,红外感应装置控制出料阀打开,进料箱11中的茶叶自动排出落入茶箱4中,实现自动加料。

工作原理:冷却开始前,启动风冷机组,运行环形位移机构,链轮3带动链条31循环运动。茶箱4跟随链条31做环形运动,茶箱4在运动过程中,茶箱4的重力块42的一端总是位于下方使茶箱4保持竖直。当茶箱4移动到环形位移机构的顶端时,在滚轮5的限制下发生转动,茶箱4转至横向,茶箱4上的开口41正好和进料箱11的出料口相对。将经过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到进料箱11中,茶叶通过进料箱11的出料口进入茶箱4,茶箱4在脱离滚轮5限制之后复位继续保持竖直,实现装料。茶箱4在行径过程中,风冷机构2持续排出冷风,透过茶箱4上的风孔对茶叶进行冷却。当茶叶冷却完成后,启动冷却箱1下端的电磁铁121,电磁铁121吸引盖板43上的永磁铁431,盖板43克服复位件的反作用力打开,将茶箱4内的茶叶排出,落入排料箱。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茶叶的冷却程度,选择茶箱4在环形位移机构上的循环次数,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