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腌腊食材的高效发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3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腌腊食材的高效发酵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腌腊食材的高效发酵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火腿、香肠、腊肠等腌腊食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火腿、香肠、腊肠等腌腊食材是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发酵作用,使原料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而形成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以及较长保藏期的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质期长,通过益生菌发酵,引起肉中蛋白质变性和降解,既改善了产品质地,也提高了蛋白质吸收率,在微生物发酵及内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醇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核苷酸等大量芳香类物质,赋予产品的独特的风味。

目前,在腌腊食材的加工过程中,凉挂发酵是加工腌腊食材的必要工序,所述凉挂发酵实际上就是在日晒之后,将腌腊食材转移室内凉挂发酵,其目的是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并使肉中蛋白质分解,增进产品的色、香、味。在现有的技术中,腌腊食材的一般都是设置在一个较大的房间内,采用两侧开窗通风自然风干的形式,发酵的过程中如遇到闷热的天气需要辅以风扇加速风循环,如阴雨天房内湿度大时,需要打开散热器进行加热,上述发酵室的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发酵室内的空气循环效果较差,循环时空气一直保持高湿状态,气体接近饱和状态,热风在发酵室内不能均匀的流通,发酵房在发酵、风干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大的湿气,室内的湿度比较高,使发酵室内温度不均匀,影响发酵、烘干的效果,降低了发酵房的工作效率,也增加可发酵的时间及成本,造成了大量热能的过渡浪费;二是利用风扇进行散热,由于发酵房的空间较大,很难以满足发酵室内的温度均匀,同时,发酵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是人工控制,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不同,也会存在产品质量不均匀的现象。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合理、既能实现自动控温和控湿、又能保证室内温度均匀、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发酵质量的腌腊食材的高效发酵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能实现自动控温和控湿、又能保证室内温度均匀、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发酵质量的腌腊食材的高效发酵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系统包括发酵室和设置在发酵室外的加热室,加热室内设置有电加热器,发酵室内放置有多个放置架,发酵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放置架进出的密封门,发酵室内的顶部水平安装有上通风管,上通风管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透风口,发酵室内的底部沿着发酵室的侧壁布置有下通风管,下通风管的侧壁上也设置有透风口,上通风管和下通风管通过送风管与电加热器连通,发酵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抽风口,多个所述抽风口与一排风管相连,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抽风机,排风管的端部安装有除湿器,除湿器通过循环管与电加热器连通,发酵室内顶部的每个顶角处均安装有吹风机,发酵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抽风机、电加热器和吹风机均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发酵室外的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圆柱形的外筒体以及安装在外筒体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的端部安装有封板,所述外筒体的外表面沿着外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有多根导磁条,所述导磁条外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外筒体的内部沿着外筒体的径向方向设置有数根散热杆,所述散热杆通过连杆与外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循环管与进风口的侧壁相连,所述送风管竖直安装在出风口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器包括圆柱形的固定筒以及安装在固定筒两端的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所述第一锥筒与循环管相连,所述第二锥筒与排风管相连,所述固定筒上活动安装有一除湿筒,所述除湿筒的筒壁上加工有数个透气孔,除湿筒内填充有干燥剂,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方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矩形框架上沿着矩形框架的高度方向上活动安装有多层悬挂架,每层悬挂架的下方均设置有一层吸油布,所述矩形框架的内侧平行设置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悬挂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边杆和等间距固定连接在两边杆之间的数根承重杆,所述边杆插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间距内。

优选地,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沿着上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在发酵室内的下通风管的高度从远离密封门的一端到密封门处逐渐降低,且所述下通风管端部的发酵室底部设置有排油沟。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室内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专门设置的电加热器为发酵室提供所需要的热能,其加热的速度快、传热性能好、温度控制精确、热效率高无污染,节能环保,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上通风管和下通风管将加热后的热空气均匀的吹向整个发酵室内,在吹风机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加快发酵室内的空气流动,有效的提高了发酵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本技术方案的发酵室还具有除湿的功能,当发酵室内的湿度大于设定值时,通过排风机和排风管能够有效的除去发酵室内水分,且通过除湿器实现了湿空气中热能的循环再利用,进一步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既节能又环保。本系统与传统的发酵房相比,不仅实现了发酵室内湿热空气的循环流动,能精确控制进风和出风的速度,可以更好的控制发酵室内的环境,对发酵的参数易于控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缩短了发酵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发酵的效率和质量,而且避免了传统发酵室的直接排湿所带来的能量消耗,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综合能效更高,能进一步的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有利于广泛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剖视图;

图3为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悬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油沟,2-放置架,21-滚轮,22-矩形框架,23-下夹板,24-悬挂架,241-承重杆,242-边杆,25-上夹板,26-滚珠,27-凹槽,28-吸油布,3-下通风管,4-加热室,5-电加热器,51-封板,52-进风口,53-外筒体,54-导磁条,55-电磁加热线圈,56-散热杆,57-连杆,58-出风口,6-循环管,7-送风管,8-除湿器,81-第一锥筒,82-固定筒,83-密封塞,84-拉手,85-第二锥筒,86-透气孔,87-干燥剂,88-除湿筒,9-抽风机,10-排风管,11-抽风口,12-上通风管,13-透风口,14-发酵室,15-密封门,16-plc控制器,17-湿度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照明灯,20-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包括发酵室14和设置在发酵室14外的加热室4,所述加热室4内设置有电加热器5,所述发酵室14内放置有多个放置架2,所述发酵室14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放置架2进出的密封门15,所述发酵室14内的顶部水平安装有上通风管12,所述上通风管12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透风口13,所述发酵室14内的底部沿着发酵室14的侧壁布置有下通风管3,所述下通风管3的侧壁上也设置有透风口13,所述上通风管12和下通风管3通过送风管7与电加热器5连通,所述发酵室14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抽风口11,多个所述抽风口11与一排风管10相连,所述排风管10上设置有抽风机9,所述排风管10的端部安装有除湿器8,所述除湿器8通过循环管6与电加热器5连通,所述发酵室14内顶部的每个顶角处均安装有吹风机20,所述发酵室1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和湿度传感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7、抽风机9、电加热器5和吹风机20均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发酵室14外的plc控制器16电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发酵室14可选用一般混泥土浇注的房子,使用时,将放有腌腊食材的放置架2从密封门15处推送至发酵室14内,放置架2推送完毕后,关闭密封门15,通过温度传感器18和湿度传感器17实时监测发酵室14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这些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16进行判断,plc控制器16将这些信息与plc控制器16内部设置好的发酵环境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对比,如果发酵室14内的温度过低,plc控制器16控制电加热器5工作,电加热器5将加热后的热风通过送风管7送入到上通风管12和下通风3管,然后通过上通风管12和下通风管3的透风口13均匀的将热风送入到发酵室14内,此时,plc控制器16控制吹风机20工作,通过吹风机20来加快发酵室14内的热空气的流动速度,当发酵室14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plc控制器16控制电加热器5停止加热,上通风管12和下通风管3并停止送风,如果是发酵室14内的湿度过高,则plc控制器16控制抽风机9工作,对发酵室14进行除湿工作,发酵室14内的湿空气通过抽风口11进入到排风管10后,通过排风管10进入到除湿器8内,湿空气通过除湿器8除湿干燥后,通过循环管6进入到电加热器5内升温后循环使用。本系统与传统的发酵室14相比,不仅实现了发酵室14内湿热空气的循环流动,能精确控制进风和出风的速度,可以更好的控制发酵室14内的环境,对发酵的参数易于控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缩短了发酵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发酵的效率和质量,而且避免了传统发酵室14的直接排湿所带来的能量消耗,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综合能效更高,能进一步的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有利于广泛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器5包括圆柱形的外筒体53以及安装在外筒体53两端的进风口52和出风口58,进风口52的端部安装有封板51,所述外筒体53的外表面沿着外筒体53的轴向方向布置有多根导磁条54,所述导磁条54外设置有电磁加热线圈55,所述外筒体53的内部沿着外筒体53的径向方向设置有数根散热杆56,所述散热杆56通过连杆57与外筒体53的内壁连接,所述循环管6与进风口52的侧壁相连,所述送风管7竖直安装在出风口58的端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55的工作频率为5~40khz,所述外筒体53为碳钢材料,通过电磁加热线圈55能自身感应直接发热而将热能传递给散热杆56,散热杆56均匀分布在外筒体53空腔内,通过连杆57与外筒体53焊接为一体,散热杆56外层与外筒体53内层紧密接触,从而将外筒体53热能传递给散热杆56,同时电磁加热线圈55也能使散热杆56产生涡流而与外筒体53一起发热,所述的外筒体53与散热杆56之间热能的传递速度和效率与外筒体52交换面积成正比,散热杆56采用杆状、管状或条形状碳钢材料,散热杆56的体积应为外筒体53内空腔体积的14%以上,外筒体53轴向安装的多个导磁条54,导磁条54与外筒体53形成闭合磁路,减少了磁漏与电磁加热线圈55对外界的电磁辐射,增加了电磁感应加热的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器8包括圆柱形的固定筒82以及安装在固定筒82两端的第一锥筒81和第二锥筒85,所述第一锥筒81与循环管6相连,所述第二锥筒85与排风管10相连,所述固定筒82上活动安装有一除湿筒88,所述除湿筒88的筒壁上加工有数个透气孔86,除湿筒88内填充有干燥剂87,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塞83,从排风管10排出的湿空气首先进入第二锥筒85内,进入第二锥筒85内的湿空气通过透气孔86进入到除湿筒88内,经过除湿筒88内的干燥剂87干燥、除湿后,又通过透气孔86进入到第一锥筒81内,进入到第一锥筒81内的除湿后的低温空气通过循环管6进入到进风口52内,经过再次升温后可以循环再利用,所述除湿筒88与固定筒82为活动连接,是为了便于对干燥剂87的反复更换,除湿筒88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除湿筒88,换上新的干燥剂87,又可以进行除湿工作。

为了方便密封塞83取出,所述密封塞83的上方设置有拉手84。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2包括矩形框架22,所述矩形框架2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1,所述矩形框架22上沿着矩形框架22的高度方向上活动安装有多层悬挂架24,每层悬挂架24的下方均设置有一层吸油布28,所述矩形框架22的内侧平行设置有上夹板25和下夹板23,所述上夹板25与下夹板23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悬挂架24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边杆242和等间距固定连接在两边杆242之间的数根承重杆241,所述边杆242插装在上夹板25和下夹板23之间的间距内,通过设置的滚轮21可以实现放置架2的移动,利用插装的方式放置悬挂架24,使得悬挂架24可以从上夹板25和下夹板23之间抽出,非常便于在悬挂架2上吊放腌腊食材,也便于取出,避免操作人员的身上沾满油渍,同时,设置的吸油布28不仅可以避免油渍滴落在地面上,也可以避免上层悬挂架24上的油渍滴落在下层悬挂架24上,影响产品的质量。

为了便于悬挂架24在上夹板25和下夹板23之间滑动自如,插装方便,所述下夹板23的上表面沿着上夹板2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27,所述凹槽27内放置有滚珠26。

进一步的,在发酵室14内的下通风管3的高度从远离密封门15的一端到密封门15处逐渐降低,是为了防止腌腊食材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油渍滴落在下通风管3上,且所述下通风管3端部的发酵室14底部设置有排油沟1,如有油渍滴落在下通风管3上,由于下通风管3设置及倾斜的结构,滴落在下通风管3表面上的油渍顺着下通风管3流入到排油沟1内,有效的避免了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到发酵室14内人工清理下通风管3表面油渍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室14内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19,利用照明灯19照明,是为了满足在夜晚进入发酵室14内的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