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452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现代人类已经意识到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香烟烟雾对大气环境尤其是室内环境的污染,且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外在环境尤其是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视,戒烟势在必行。为了解决“瘾君子”对传统香烟的过度依赖,近年来电子烟,也即电子雾化装置则应运而生。

现阶段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主要有两类,其一,储油式雾化器,发热丝阻值已经被固定了的雾化芯固定设置雾化腔中,烟油通过导油孔进入到雾化腔中的雾化芯上;其二,RDA(Rebuildable DrippingAtomizer,可重建滴油雾化器)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使用者首先需要自己根据需要DIY发热丝和导油体,然后使用时需要不间断的向雾化芯中滴加雾化液,如烟液。

但是,目前用户使用的上述两种,都是于导油棉外缠绕螺旋状的发热丝,这种雾化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发热丝中间部位的供油量不足,雾化不均匀,口感不一致;为了增加发热丝的发热量,一般会通过增加发热丝的长度来增加发热丝的电阻,而较长的发热丝会使得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长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Rebuild able Dripping Tank Atomizer,简称RDTA)。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包括吸嘴,雾化座,雾化芯,储油仓座、进气调节环以及电连接件;雾化座的上端与吸嘴密封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雾化腔,雾化芯置于雾化腔中,雾化座的下端与储油仓座密封固定连接后形成一储油仓,电连接件电绝缘设置在储油仓座的底座上并与雾化芯形成电连接;进气调节环环套在雾化座外壁,并可相对雾化座转动以使雾化腔中的进气通道呈打开或关闭;雾化芯包括导油体以及发热体;导油体置于雾化座上,且发热体置于导油体表面;发热体为若干组发热丝按照同心圆间隔排布设置呈圆盘状结构,且相邻发热丝之间呈间隔错位构成串联连接,导油体的最外侧的发热丝设置有与雾化座电连接的引脚,导油体的最内侧的发热丝与电连接件形成电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在雾化座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油孔以及电极孔,电连接件密封且电绝缘式穿过电极孔与发热体形成电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还包括进气环,该进气环与雾化座适配密封固定连接,进气调节环套设在进气环外壁,且在进气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环与设置在进气调节环上的第一进气孔构成进气通道。

一种优选方案是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还包括注油结构,该注油结构包括注油芯和密封塞,注油芯为柱状结构,通过绝缘塞设置在雾化座的电极孔中,注油芯的下端通过内螺纹与电连接件形成电连接,注油芯的上端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注油孔,在注油芯的中部沿垂直轴线方向开设有进油孔,注油孔与进油孔贯通连接;密封塞插塞入注油孔中。

一种优选方案是在注油芯上端外设有用于紧固发热体的螺纹帽。

一种优选方案是储油仓座包括底座和管状的外壳,外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底座及雾化座呈端面密封设置。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导油体平铺于发热丝的下表面,因此导油体各部位的供油量均匀充足,使得发热丝雾化均匀;发热体包括多个环状的发热丝,且相邻两发热丝之间相互串联,因此在增加发热丝电阻的情况下,不会增加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的长度;储油仓内可以储存大量烟油,不需频繁向雾化器中滴入烟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发热丝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导油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进气调节环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进气环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储油仓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注油芯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注油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包括吸嘴10,雾化座201,雾化芯50,储油仓座40,进气调节环202以及电连接件401;雾化座201的上端与吸嘴10密封固定连接后形成一雾化腔204,雾化芯50置于雾化腔204中,雾化座201的下端与储油仓座40密封固定连接后形成一储油仓405,电连接件401电绝缘设置在储油仓座40的底座403上并与雾化芯50形成电连接;进气调节环202环套在雾化座201外壁,并可相对雾化座201转动以使雾化腔204中的进气通道呈打开或关闭;雾化芯50包括导油体502以及发热体501;导油体502置于雾化座201上,且发热体501置于导油体502表面;发热体501为若干组发热丝5011按照同心圆间隔排布设置呈圆盘状结构,且相邻发热丝5011之间呈间隔错位构成串联连接,导油体502表面最外侧的发热丝5011设置有与雾化座201电连接的引脚,导油体502表面最内侧的发热丝5011与电连接件401形成电连接。

由于导油体502平铺于发热体501的下表面,导油体502能够均匀充足的为发热体501供油,使得发热体501雾化均匀;发热体501包括多个环状的发热丝5011,且相邻两发热丝5011之间相互串联,因此在增加发热丝5011电阻的情况下,不会增加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的长度。

进一步地,发热体501中,各发热丝5011呈同心圆状分布排列,且相邻发热丝501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除最外侧和最内侧发热丝外,其他各发热丝5011分别与相邻的内侧发热丝和外侧发热丝之间的连接呈中心直径线性间隔错位连接,如图2所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发热丝5011的各连接段的阻值相对均匀,以提升雾化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导油体50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疏松材质构成的片状结构,如有机棉、无纺布、玻璃纤维;其厚度约为2~5mm;这样可以确保导油体501的吸油性。本实施例中,优选3mm厚度的有机棉层导油体。

具体地,如图1和图6所示,在雾化座20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导油孔2011以及电极孔2012,储油仓405内的烟油沿导油孔2011进入导油体502。电连接件401密封且电绝缘式穿过电极孔2012与发热体501形成电连接。

如图1和图5所示,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还包括进气环203,该进气环203与雾化座201适配密封固定连接,进气调节环202套设在进气环203外壁,且在进气环20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2031,第二进气环203与设置在进气调节环202上的第一进气孔2021构成进气通道,调节第一进气孔2021与第二进气孔2031的重合度以调节进入雾化腔204中的空气量。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可重建储油式电子雾化器还包括注油结构,该注油结构包括注油芯504和密封塞5031,注油芯504为柱状结构,通过绝缘塞5044设置在雾化座201的电极孔2012中,注油芯504的下端通过内螺纹5043与电连接件401形成电连接,注油芯504的上端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注油孔5041,在注油芯504的中部沿垂直轴线方向开设有进油孔5042,注油孔5041与进油孔5042贯通连接;密封塞5031插塞入注油孔5041中。在注油芯504上端外设有用于紧固发热体501的螺纹帽503,因此可方便发热体501与注油芯504的拆卸和连接,以便更换不同的发热体501。

如图1所示,储油仓座40包括底座403和管状的外壳404,外壳404的下端与底座403呈端面密封设置,上端与雾化座201呈端面密封设置。底座403的底部贯穿有通孔,环套有绝缘环402的电连接件401穿过通孔后与注油芯504螺纹连接。

如图1所示,导油体502为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导油体502为导油棉,导油棉平铺在雾化室204的底部,当接通电源时,发热丝501开始工作,储油仓405内的烟油流向导油棉,发热丝501加热并雾化含在导油棉中间的烟油,再调节进气环203与进气调节环202的相对位置以调节进入雾化室204内的空气量,空气与雾化蒸汽混合后通过吸嘴10进入到用户口中。

该雾化器使用时,如果发现导油体502中吸附的烟油太少或者没有吸附烟油,则需要将该雾化器反转过来倒置后静置3~8秒钟,使储油仓中的烟油通过雾化座201上的导油孔2011渗透到导油体502中,使导油体502吸油至饱和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导油孔2011将条状的吸油体(图中未示出)一端深入至烟油中,另一端与导油体502整合在一起,这样吸油体就可以将烟油通过吸附作用引入到导油体502中,使导油体502吸油饱和。吸油体可以是有机棉条、无纺布条、或者其他可以吸附液体的疏松状物质。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