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59404发布日期:2023-07-23 05:0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子雾化器所采用的发热网,通常是在中部发热区域的两端设置导电区域,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与电极电连接,由于现有发热网的发热区域和两端导电区域的连接面积过大,发热区域所产生的热量过多的向导电区域传导,导致实际发热效率较差。而且,现有的发热网都是单独一个一个制造,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体。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所述导电部向远离所述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所述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

3、可选地,所述导电部靠近所述发热部的区域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孔。

4、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厚度为0.05-0.2mm。

5、可选地,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

6、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在位于纵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部。

7、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8、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纵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横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9、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矩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间隔设置,并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并平行相对的第一发热段,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发热段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10、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发热段连接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11、可选地,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延伸。

12、可选地,其中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倾斜延伸,另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倾斜延伸。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发热段为中部向外凸出的弧形状。

14、可选地,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发热段的连接处还延伸形成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15、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菱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所述发热丝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16、可选地,若干所述发热丝的短轴方向沿横向设置,长轴方向沿纵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发热丝的长轴方向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固定部。

17、根据本发明的发热体,通过在发热体两端的延伸部来于金属片蚀刻后的边框区连接,可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通过限定导电部横截面积的渐变结构,在保证导电部对发热部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使得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电部发热量少,且由于导电部与发热部连接的一端为较小端,因此减少了发热部的热量向导电部方向的传导,使产生的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使雾化效果更好,并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金属片通过蚀刻形成的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所述导电部向远离所述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所述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大于0.15mm小于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靠近所述发热部的区域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在位于纵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纵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横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矩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间隔设置,并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并平行相对的第一发热段,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发热段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发热段连接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倾斜延伸,另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倾斜延伸。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段为中部向外凸出的弧形状。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发热段的连接处还延伸形成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菱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所述发热丝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发热丝的短轴方向沿横向设置,长轴方向沿纵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发热丝的长轴方向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固定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体,发热体为金属片通过蚀刻形成的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导电部向远离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本发明通过在发热体两端的延伸部来于金属片蚀刻后的边框区连接,可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通过限定导电部横截面积的渐变结构,在保证导电部对发热部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使得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电部发热量少,同时减少了发热部的热量向导电部方向的传导,使产生的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使雾化效果更好,并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翟公高,邹志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