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形成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96036发布日期:2024-01-23 12: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气溶胶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常规气溶胶形成制品100包含雾化主体段10、中空段20、冷却段30和过滤段40,雾化主体段10中雾化介质基本采用均匀分布的排布方式,即填充的雾化介质在疏密程度上是一致的,孔隙率是均匀的,不随位置发生改变。在预热过程中,首先被加热的是靠近加热组件的区域,所以此区域释放的气溶胶浓度相对较高,但是由于雾化介质是疏密均匀的,抽吸时气流流速均匀分布在整个雾化介质内,无法有效带出足量的气溶胶,导致整体的气溶胶产生速度慢,预热时间长,前两口气雾量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形成制品,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气溶胶形成制品,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靠近加热组件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呈圆柱状,包括轴向以及径向;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径向上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层叠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密度朝远离所述加热组件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多孔结构;

6、所述第一部分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孔隙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加热组件热量传递方向上呈多层结构;

8、所述第一部分层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层间距。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雾化介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雾化介质不同或形态不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雾化介质为固体;

11、所述第二部分的雾化介质为流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雾化介质呈颗粒状、片状、膏状或胶状;

13、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雾化介质呈颗粒状、片状、膏状或胶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中的分隔结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膜状或者片状。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通过卷绕形成柱状结构。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气流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包括锡箔纸、铝箔、导热系数高的膜片、或高温易分解膜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受热易变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在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时朝远离所述加热组件方向产生形变进而挤压形成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介质使其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片状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片状本体层叠设置的第二片状本体;

21、所述第一片状本体的膨胀系数高于所述第二片状本体;

22、所述第一片状本体靠近所述加热组件设置。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双金属片、形状记忆合金、或形状记忆聚合物。

24、本发明还构造另一种气溶胶形成制品,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呈圆柱状,包括轴向以及径向;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

25、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装配于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上。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外周。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插设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中。

28、实施本发明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气溶胶形成制品通过将靠近该加热组件设置的第一部分的密度小于远离该加热组件设置的第二部分的密度设置,从而可在预热时增大对流换热效果,缩短预热时间,有效提升气溶胶传输效率,有效提升气雾量和前两口的口感体验,且仍然保证抽吸阻力在舒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11);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111)以及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靠近加热组件(200)设置,所述第二部分(112)远离所述加热组件(200)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11)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呈圆柱状,包括轴向以及径向;所述第一部分(1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112)在所述径向上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111)的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层叠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密度朝远离所述加热组件(200)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呈多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在所述加热组件(200)热量传递方向上呈多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的雾化介质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雾化介质不同或形态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的雾化介质为固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1)的雾化介质呈颗粒状、片状、膏状或胶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之间的分隔结构(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12)包括本体(121);所述本体(121)呈膜状或者片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通过卷绕形成柱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上设置有气流通孔(122),用于供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第二部分(112)之间的热量传递。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12)包括锡箔纸、铝箔、导热系数高的膜片、或高温易分解膜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12)包括受热易变形的本体(121),所述本体(121)在所述加热组件(200)加热时朝远离所述加热组件(200)方向产生形变进而挤压形成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的雾化介质使其形成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包括第一片状本体(12a)以及与所述第一片状本体(12a)层叠设置的第二片状本体(12b);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包括双金属片、形状记忆合金、或形状记忆聚合物。

17.一种气溶胶形成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11);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111)以及第二部分(112);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呈圆柱状,包括轴向以及径向;所述第一部分(1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112)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111)的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部分(112)的密度。

18.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形成制品(100)以及加热组件(200);所述加热组件(200)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100)以产生气溶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00)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100)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11)的外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00)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插设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100)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气溶胶形成制品,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靠近加热组件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该气溶胶形成制品通过将靠近该加热组件设置的第一部分的密度小于远离该加热组件设置的第二部分的密度设置,从而可在预热时增大对流换热效果,缩短预热时间,有效提升气溶胶传输效率,有效提升气雾量和前两口的口感体验,且仍然保证抽吸阻力在舒适范围内。

技术研发人员:郭聪慧,宋稳亚,潘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