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1106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中,该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气流通道一般都是处于打开状态,在不使用时,该雾化器中的液态雾化介质容易从该气流通道漏出,从而影响用户的抽吸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底座、壳体、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包括供气体输出的出气口;

3、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气口打开;

4、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气口关闭。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及限位滑块;

7、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相对运动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8、所述限位滑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并往复滑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9、或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相对运动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10、所述限位滑块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并往复滑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滑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防滑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相对于所述出气口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远离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封堵所述出气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设有第二气流通道,所述阻挡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

16、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17、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封堵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被阻断。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结构的两相对侧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用于供气体通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储液腔、以及加热结构;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壳体中;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出气方向上;

20、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腔关闭;

21、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储液腔的液态雾化介质通过所述出气口进行雾化形成气溶胶,并喷出至所述加热结构供所述加热结构进行加热。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形成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腔关闭;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储液腔的液态雾化介质通过所述出气口进行雾化形成气溶胶并喷出。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通道。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设置有阻挡结构,用于阻挡所述出气口喷出的气溶胶中携带的大粒径液滴并与所述大粒径液滴碰撞使其形成小粒径胶粒。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并朝所述出气口延伸,用于将所述储液腔中的所述液态雾化介质导至所述雾化组件。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相对于所述导液通道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储液腔导通;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阻断所述导液通道。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喷口,用于供高速气流喷出,所述喷口与所述导液通道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

29、所述阻挡结构相对于所述连通通道移动设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补气通道;

31、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关闭;

32、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以及第二补气通道,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所述第二补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接,用于供应所述高速气流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35、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供电组件以及本发明所述的雾化器。

36、实施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器通过将该壳体套设于底座上,从而使得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口可在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一位置时打开,在壳体在所述底座第二位置时关闭,进而可在不使用该电子雾化装置时,将第一气流通道封闭,进而避免液态雾化介质从该第一气流通道漏出,从而可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0)、壳体(10)、第一气流通道(410);所述壳体(10)套设于所述底座(20)上,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设置于所述底座(20)上,且包括供高速气体输出的出气口(4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和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限位槽(211)、第二限位槽(212)以及限位滑块(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限位环(31),所述限位环(3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10)以及所述底座(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设置有防滑结构(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的侧壁设置有容纳槽(213),所述容纳槽(213)用于容纳所述防滑结构(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的阻挡结构(14),所述阻挡结构(14)相对于所述出气口(4101)可移动设置,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一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14)远离所述出气口(4101);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14)封堵所述出气口(4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中设有第二气流通道(131),所述阻挡结构(14)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14)的两相对侧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用于供气体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储液腔(210)、以及加热结构(60);所述储液腔(210)形成于所述底座(20)和/或所述壳体(10)中;所述加热结构(6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出气方向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储液腔(210);所述储液腔(210)形成于所述底座(20)和/或所述壳体(10)中;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腔(210)关闭;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液腔(210)与所述出气口(4101)导通,所述储液腔(210)的液态雾化介质通过所述出气口(4101)进行雾化形成气溶胶并喷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131),所述加热结构(6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6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连通的通道(6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中设置有阻挡结构(14),用于阻挡所述出气口(4101)喷出的气溶胶中携带的大粒径液滴并与所述大粒径液滴碰撞使其形成小粒径胶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通道(51),所述导液通道(51)与所述储液腔(210)连通并朝所述出气口(4101)延伸,用于将所述储液腔(210)中的所述液态雾化介质导至所述出气口(410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的阻挡结构(14),所述阻挡结构(14)相对于所述导液通道(51)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一位置时,所述雾化组件(40)与所述储液腔(210)导通;在所述壳体(10)在所述底座(20)的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结构(14)阻断所述导液通道(5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喷口(411),用于供高速气流喷出,所述喷口(411)与所述导液通道(51)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412);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补气通道(133);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131)以及第二补气通道,所述加热结构(6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中,所述第二补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31)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连接,用于供应所述高速气体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10)。

2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供电组件用于对所述雾化器供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底座、壳体、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壳体相对滑动套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包括供气体输出的出气口;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气口打开;所述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气口关闭。该雾化器通过将该壳体与底座相对滑动套设,从而使得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口可在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时打开,在壳体在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时关闭,进而可在不使用该电子雾化装置时,将第一气流通道封闭,进而避免液态雾化介质从该第一气流通道漏出,从而可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锋,饶志强,林作飘,雷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