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接机组设备及其供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3446发布日期:2022-10-04 23:5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接机组设备及其供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供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胶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供胶装置的卷接机组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protos2-2(zj116)卷接机组的max上胶装置是烟支卷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有技术中,大部分protos2-2(zj116)卷接机组的供胶系统都采用齿轮泵供胶,然而,采用齿轮泵供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缺陷:管路清洁工作繁重,设备停机状态时胶水无法储存,需要清水多次清洗,正常开机生产时,需要多次排除管内的胶水混合物;齿轮泵调节速度慢,在用清水清理管路时,清洁不彻底,残留的胶水多,正常工作时,上胶速度慢,工作效率低;齿轮泵及其驱动电机需要定期加润滑油保养,齿轮泵中的齿轮也容易磨损,故障率高;齿轮泵为电机驱动,电路离胶桶很近,加胶、清洗、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根据当前卷接机组的使用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稳定可靠、且能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供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胶装置,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供胶装置的卷接机组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供胶装置,包括胶桶和胶缸,还包括第一泵、第二泵、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
6.第一泵的进口与胶桶相连,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一阀相连,第一阀与胶缸相连,胶缸与第三阀相连,第三阀与第四阀相连,第四阀与第二泵的进口相连,第二泵的出口与胶桶相连,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二阀相连,第二阀分别与第三阀和第四阀相连;
7.当第一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打开,第二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和第二泵,胶桶中的胶液经第一泵、第一阀进入胶缸,进入胶缸后的胶液经第三阀、第四阀和第二泵注回胶桶内;
8.当第二阀和第四阀打开,第一阀和第三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和第二泵,胶桶中的胶液或清水经第一泵、第二阀、第四阀和第二泵进入胶桶内;
9.当第二阀和第三阀打开,第一阀和第四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胶桶中的胶液经第一泵、第二阀、第三阀和胶缸排入与胶缸相连的接胶盒内;
10.当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打开,第四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胶桶中的清水经第一泵、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胶缸排入接胶盒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球阀,球阀与第二泵的出口相连,球阀用于排出管路中的胶液或废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控制器,第一电磁阀与第一阀通过气管相连,第二电磁阀与第二阀通过气管相连,第三电磁阀与第三阀通过气管相连,第四电磁阀与第四阀通过气管相连;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相连,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开闭。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第六电磁阀与第一比例阀通过气管相连,第一比例阀与第一泵通过气管相连,第五电磁阀与第二比例阀通过气管相连,第二比例阀与第二泵通过气管相连,且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均与控制器相连。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胶缸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胶缸内的液位。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为plc。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触控操作界面,触控操作界面与控制器相连。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泵和第二泵均为隔膜泵。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均为角座阀。
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卷接机组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供胶装置。
20.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供胶装置,包括胶桶和胶缸,还包括第一泵、第二泵、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其中,第一泵的进口与胶桶相连,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一阀相连,第一阀与胶缸相连,胶缸与第三阀相连,第三阀与第四阀相连,第四阀与第二泵的进口相连,第二泵的出口与胶桶相连,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二阀相连,第二阀与第三阀和第四阀相连。这样一来:
21.泵胶时:
22.1、设备开机启动运行前,先将胶液注入胶桶中。
23.2、当第一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打开,第二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和第二泵,胶桶中的胶液经第一泵、第一阀进入胶缸,进入胶缸后的胶液经第三阀、第四阀和第二泵注回胶桶内。
24.3、当第二阀和第四阀打开,第一阀和第三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和第二泵,胶桶中的胶液经第一泵、第二阀、第四阀和第二泵进入胶桶内,注胶完成。
25.4、设备停止运行后,当第二阀和第三阀打开,第一阀和第四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胶桶中的胶液经第一泵、第二阀、第三阀和胶缸排入与胶缸相连的接胶盒内。
26.冲洗、排水时:
27.1、设备停机,停止运行,胶桶排胶完成后,胶桶中注入清水;
28.2、当第二阀和第四阀打开,第一阀和第三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和第二泵,胶桶中的清水经第一泵、第二阀、第四阀和第二泵返回胶桶内,完成第一泵、第二泵及连接管路的冲洗。
29.3、当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打开,第四阀关闭时,开启第一泵,胶桶中的清水经第一泵、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胶缸排入接胶盒内,完成相关管路冲洗并排出废水,直至胶桶排空。
30.相较于传统供胶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供胶装置采用两个泵体提供动力以
实现上胶、回胶和清洁工作,同时结合四个阀体控制胶路的通断,该结构简单有效,且稳定可靠,上述供胶装置的控制过程可采用plc控制,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操控方便,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还能降低故障率,大大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原理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中电磁阀的布置示意图。
36.其中:
37.1-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5-第五电磁阀、6-第六电磁阀、7-第一比例阀、8-第二比例阀、9-第一泵、10-第二泵、11-第一阀、12-第二阀、13-第三阀、14-第四阀、15-球阀、16-胶桶、17-胶缸。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0.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原理图;
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供胶装置中电磁阀的布置示意图。
4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供胶装置,包括胶桶16和胶缸17,还包括第一泵9、第二泵10、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其中,第一泵9的进口与胶桶16相连,第一泵9的出口与第一阀11相连,第一阀11与胶缸17相连,胶缸17与第三阀13相连,第三阀13与第四阀14相连,第四阀14与第二泵10的进口相连,第二泵10的出口与胶桶16相连,第一泵9的出口与第二阀12相连,第二阀12分别与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相连。这样一来:
43.泵胶时:
44.1、设备开机启动运行前,先将胶液注入胶桶16中。
45.2、当第一阀11、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打开,第二阀12关闭时,开启第一泵9和第二泵10,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一阀11进入胶缸17,进入胶缸17后的胶液经第三阀13、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注回胶桶16内。
46.3、当第二阀12和第四阀14打开,第一阀11和第三阀13关闭时,开启第一泵9和第二泵10,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进入胶桶16内,注胶完成。
47.4、设备停止运行后,当第二阀12和第三阀13打开,第一阀11和第四阀14关闭时,开启第一泵9,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胶缸17排入与胶缸17相连的接胶盒内。
48.冲洗、排水时:
49.1、设备停机,停止运行,胶桶16排胶完成后,胶桶16中注入清水;
50.2、当第二阀12和第四阀14打开,第一阀11和第三阀13关闭时,开启第一泵9和第二泵10,胶桶16中的清水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返回胶桶16内,完成第一泵9、第二泵10及连接管路的冲洗。
51.3、当第一阀11、第二阀12和第三阀13打开,第四阀14关闭时,开启第一泵9,胶桶16中的清水经第一泵9、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胶缸17排入接胶盒内,完成相关管路冲洗并排出废水,直至胶桶16排空。
52.相较于传统供胶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供胶装置采用两个泵体提供动力以实现上胶、回胶和清洁工作,同时结合四个阀体控制胶路的通断,该结构简单有效,且稳定可靠,上述供胶装置的控制过程可采用plc控制,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操控方便,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还能降低故障率,大大增加安全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均为隔膜泵。
54.相较于传统齿轮泵,隔膜泵的使用寿命更长,故障率低;隔膜泵可采用气体控制,实现电分离,可以大大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均为角座阀。隔膜泵和角座阀的设置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处将不再一一展开。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胶装置还包括球阀15,球阀15与第二泵10的出口相连,球阀15用于排出管路中的胶液或废水。
57.当然,该球阀15可以为手动球阀15,通过手动打开球阀15可以将管路中残留的废水排出。
5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和控制器,第一电磁阀1与第一阀11通过气管相连,第二电磁阀2与第二阀12通过气管相连,第三电磁阀3与第三阀13通过气管相连,第四电磁阀4与第四阀14通过气管相连;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和第四电磁阀4相连,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开闭。
59.也就是说,第一阀11由第一电磁阀1控制通断,第二阀12由第二电磁阀2控制通断,第三阀13由第三电磁阀3控制通断,第四阀14由第四电磁阀4控制通断,且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均为二位二通阀,任一电磁阀的常规状态处于右位(断开),该电磁阀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后得电吸合并切换至左位(闭合),此时,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相应的电磁阀进入到相应的角座阀,从而接通该角座阀,任一角座阀为二位二通阀。
60.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胶装置还包括第五电磁阀5、第六电磁阀6、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第六电磁阀6与第一比例阀7通过气管相连,第一比例阀7与第一泵9通过气管相连,第五电磁阀5与第二比例阀8通过气管相连,第二比例阀8与第二泵10通过气管相连,且第五电磁阀5、第六电磁阀6、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均与控制器相连。
61.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电磁阀5、第六电磁阀6也均为二位二通阀,任一电磁阀的常规状态处于右位(断开),该电磁阀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后得电吸合并切换至左位(闭合)。具体地,第六电磁阀6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后得电吸合并切换至左位,此时,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第六电磁阀6进入到第一比例阀7,之后进入第一泵9,并开启第一泵9;第五电磁阀5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后得电吸合并切换至左位,此时,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第五电磁阀5进入到第二比例阀8,之后进入第二泵10,并开启第二泵10。
62.也就是说,控制器通过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分别控制第一泵9和第二泵10以预设的流量进行工作,比例阀可以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进气量大小,从而控制泵的流量。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胶缸17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胶缸17内的液位,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液位值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向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发送相应的指令。
64.作为优选的,该控制器可以为plc。
65.需要说明的是,plc、电磁阀和比例阀的控制功能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并不是本技术的保护重点,本技术的重点是通过plc、各电磁阀以及比例阀的连接关系,控制第一泵9、第二泵10以及各个角座阀的关断,从而实现上胶、回胶和清洁等功能。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胶装置还包括触控操作界面,触控操作界面与控制器相连,触控操作界面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可供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等。
6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胶装置结构简单有效,通过隔膜泵供胶,弥补了齿轮泵上胶装置的缺点,隔膜泵的使用寿命更长,故障率低;隔膜泵采用气控制,实现电分离,大大增加了安全性。该供胶装置稳定可靠,不但能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且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此同时,上胶的控制采用plc控制模块,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且增加的触摸屏操控界面,易于使用者观察,操控方便。
68.下面具体介绍供胶装置的工作过程:
69.一、装置运行
70.1、设备开机启动运行后,第六电磁阀6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控制第一泵9进行匀速工作,此时,胶桶16中的胶液进入胶缸17,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胶缸17的液位过高时,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和第五电磁阀5打开,plc通过第二比例阀8控制第二泵10工作,当液位传感器检测不到液位后,第五电磁阀5关闭,此时,第二泵10停止工作。之后,装置进入待机状态,第六电磁阀6打开,再次进入开机启动运行循环。
71.2、当设备停止运行,进入待机状态时,第一电磁阀1、第三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关闭,第一阀11和第三阀13关闭,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停止工作。
72.二、泵胶
73.1、设备开机启动运行前,先将胶液注入胶桶16中。
74.2、第一电磁阀1、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打开,控制第一阀11、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分别控制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开启,这样一来,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一阀11进入胶缸17,进入胶缸17后的胶液经第三阀13、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注回胶桶16内。
75.3、第一电磁阀1、第三电磁阀3关闭,第二电磁阀2、第四电磁阀4打开,控制第二阀12和第四阀14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分别控制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开启,这样一来,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进入胶桶16内,注胶完成。
76.4、设备停止运行后,第一电磁阀1、第四电磁阀4和第五电磁阀5关闭,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和第六电磁阀6打开,控制第二阀12、第三阀13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控制第一泵9开启,胶桶16中的胶液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胶缸17排入与胶缸17相连的接胶盒内,这样即可将胶桶16中的胶液从胶缸17的位置排入接胶盒内。
77.5、手动打开球阀15,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打开,控制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分别控制第一泵9和第二泵10进行小流量工作,将管路中的胶液通过球阀15排出;之后,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关闭,控制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关闭,且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停止工作,放胶口不再有胶液流出时,手动关闭球阀15,排胶完成。
78.三、冲洗、排水
79.1、设备停机,停止运行,胶桶16排胶完成后,胶桶16中注入清水。
80.2、第一电磁阀1和第三电磁阀3关闭,第二电磁阀2、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打开,控制第二阀12和第四阀14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和第二比例阀8分别控制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开启工作,胶桶16中的清水经第一泵9、第二阀12、第四阀14和第二泵10返回胶桶16内,完成第一泵9、第二泵10及连接管路的冲洗。
81.3、第四电磁阀4和第五电磁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和第六电磁阀6打开,控制第一阀11、第二阀12和第三阀13打开,plc通过第一比例阀7控制第一泵9开启工作,胶桶16中的清水经第一泵9、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胶缸17排入接胶盒内,完成相关管路冲洗并排出废水,直至胶桶16排空。
82.4、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2、第三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4、第五电磁阀5和第六电磁阀6关闭,控制第一阀11、第二阀12、第三阀13和第四阀14关闭,且第一泵9和第二泵10停止工作。
83.5、手动打开球阀15,将管路中留存的废水排出,之后手动关闭球阀15。
8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卷接机组设备,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供胶装置;卷接机组设备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8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86.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卷接机组设备及其供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技术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