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9426发布日期:2023-05-15 02:3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烟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1、ht-63 型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是烟草行业制丝生产线较为常见烟丝增温增湿设备,主要对切后烟丝增温增湿,以达到膨胀效果。之后,利用烘丝筒体的高温迅速将高温高湿的来料烟丝中水分烘出,并用高温的热风将烘出的水分带走,从而使烟丝保持膨胀,冷却定型后即得到膨胀烟丝。因此该设备直接影响最终膨胀上限。

2、现有的 ht-63 型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其管路系统存在 2 个问题:

3、1、生产结束后,蒸汽管路内存在冷凝水且排放不畅

4、主蒸汽依次通过截止阀、过滤器、汽水分离器、减压阀、薄膜阀分为三路进入槽体内部。ht 每批生产结束后,蒸汽管路内及槽体内部残留蒸汽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并形成冷凝水,而蒸汽管路的末端由于位置较低,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水顺着分汽管路倒流,逐渐积累于蒸汽管路内部及末端位置,导致以下问题:

5、①首批生产时,聚集于主蒸汽管路末端的冷凝水在蒸汽的推动作用下进入槽体,造成槽体内部残留水渍,造成水湿烟丝,使得ht 加工工艺不能满足工艺指标;

6、②下批生产时,未能通过疏水阀及时排除的冷凝水不仅影响管道进蒸汽量,同时也会大幅降低管道喷出蒸汽热效能,进而影响烟丝膨胀效果;

7、③形成水击效应,造成设备不稳定。

8、2、当冷凝水采用管网式集中回收时,冷凝水罐体内部被压过大,无检测手段,罐体内部冷凝水无法及时,导致槽体内部冷凝水不能及时排走,冷凝水与槽体内部物料直接接触,造成水湿烟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可及时排出设备内的冷凝水,避免水湿烟丝,改善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包括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主蒸汽管路,主蒸汽管路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水管路和增湿管路,所述主蒸汽管路和所述增湿管路之间依次设置有截止阀、过滤器、减压阀和气动薄膜阀,还包括设置于主蒸汽管路末端的第一阀,以及设置于所述增湿管路与第一阀之间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主蒸汽管路末端通向地沟,所述第一阀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蒸汽温度开启或关闭。

3、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启闭的计算机,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计算机,计算机用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的开启时间。

4、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主蒸汽管道内的蒸汽温度未到达生产工艺所要求的额定温度时,第一阀开启,使温度未达标的含有冷凝水的蒸汽从主蒸汽管道末端排出,排入到地沟内;当主蒸汽管道内的蒸汽温度达到额定温度后,第一阀关闭,蒸汽无法排出,从而进入到增湿管路中,经增湿管路对烟筒内的烟丝进行增湿。

5、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湿管路连接装有烟丝的烟筒,所述增湿管路与所述主蒸汽管路的连接口位于所述主蒸汽管路的上方。当第一阀开启排出蒸汽时,夹杂有冷凝水的蒸汽经过增湿管路的主蒸汽管理的连接口,连接口位于主蒸汽管路的上方可避免冷凝水进入到增湿管路中,避免冷凝水在增湿管路中冷凝流入烟筒内,打湿烟丝。

6、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水管路与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冷凝水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罐,所述冷凝水罐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管。

7、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水罐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排压管,所述排压管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第二阀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冷凝水罐内压力开启或关闭。

8、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罐内部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第二阀开启,将冷凝水罐内的冷凝水排放至地沟内,以卸除冷凝水罐内部背压,提升冷凝水罐内的冷凝水排放效率,保证烟丝膨胀效果以及设备运行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阀均连接计算机,计算机用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压力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启闭。

10、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均为气动球阀。

11、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排压管通向地沟。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反应迅速,便于实施。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主蒸汽管路内的蒸汽温度及冷凝水罐罐体内部压力,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计算机,计算机通过预设条件启闭第一阀及第二阀,以排出 ht-63 型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在结束生产或者换批次过程中设备待机,主蒸汽管路内由于蒸汽温度下降产生的冷凝水,从而防止在设备开机初期主蒸汽管路内存在冷凝水造成物料水份异常;可对冷凝水罐罐体内部压力进行自动检测,并提高罐体内部冷凝水排放效率,保障生产过程中冷凝水及时排放,避免冷凝水与物料混杂,保障烟丝物料加工过程中水份均匀性、一致性和工艺稳定性,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包括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主蒸汽管路(1),主蒸汽管路(1)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水管路(9)和增湿管路(6),所述主蒸汽管路(1)和所述增湿管路(6)之间依次设置有截止阀(2)、过滤器(3)、减压阀(4)和气动薄膜阀(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主蒸汽管路(1)末端的第一阀(8),以及设置于所述增湿管路(6)与第一阀(8)之间的温度传感器(7),所述主蒸汽管路(1)末端通向地沟(15),所述第一阀(8)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蒸汽温度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8)启闭的计算机,所述温度传感器(7)连接计算机,计算机用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检测得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8)的开启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管路(6)连接装有烟丝的烟筒,所述增湿管路(6)与所述主蒸汽管路(1)的连接口位于所述主蒸汽管路(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管路(9)与所述过滤器(3)连接,所述冷凝水管路(9)上设置有冷凝水罐(10),所述冷凝水罐(10)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管(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罐(10)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和排压管(13),所述排压管(13)上设置有第二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1)和所述第二阀(14)均连接计算机,计算机用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11)检测得到的压力控制所述第二阀(14)的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8)和所述第二阀(14)均为气动球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压管(13)通向地沟(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式增温增湿设备冷凝水系统优化结构,包括连接蒸汽发生装置的主蒸汽管路,主蒸汽管路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凝水管路和增湿管路,主蒸汽管路和增湿管路之间依次设置有截止阀、过滤器、减压阀和气动薄膜阀,还包括设置于主蒸汽管路末端的第一阀,以及设置于增湿管路与第一阀之间的温度传感器,主蒸汽管路末端通向地沟,第一阀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蒸汽温度开启或关闭。本技术可排出设备在结束生产或者换批次过程中设备待机,主蒸汽管路内由于蒸汽温度下降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与烟丝混杂,保障烟丝加工过程中水份均匀性、一致性和工艺稳定性,保障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霍建松,张春全,张立,余攀,罗超,王翔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