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发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9334发布日期:2023-05-07 02:1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玻璃发热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体雾化,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发热片。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设备包括雾化装置和为雾化装置供电的供电器,雾化装置内部构建有储液腔、气流通道及电子雾化组件。供电器开设有容纳槽,雾化装置安装于容纳槽内,并与供电器建立电性连接。当供电器为雾化装置内部的电子雾化组件供电时,雾化组件将储液腔内部存储的溶液雾化成气雾排出。

2、雾化发热片,是雾化装置的必备元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液体加热雾化,现有的雾化发热片包括有发热丝、陶瓷发热体、晶元发热片等等,传统发热片在对液体加热都是直接加热,在对一些锁住的液体使用时会在吸出时未来得及加热,导致吸出的液体形成较大的冷凝液,影响液体雾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在微孔中锁住的液体在启动时被负压吸出的问题,能够将锁住的液体也能进行快速加热雾化,雾化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实用性好的玻璃发热片。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发热片,包括玻璃本体,渗透区,以及发热层,所述玻璃本体由两层的片状玻璃相互贴合形成;所述渗透区由多个微孔组成,所述微孔贯穿所述玻璃本体,所述微孔至少在受到负压时能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发热层设于两层所述片状玻璃之间,两层所述片状玻璃至少一层具有电极,所述电极用于发热层导电,所述发热层用于通过微孔的液体加热形成气雾。

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片状玻璃的厚度尺寸为0.01mm~0.5mm;所述玻璃本体的宽度尺寸为0.5~10mm;所述玻璃本体的长度尺寸为2.0mm~20mm。

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层通过覆膜在两层所述片状玻璃之间。

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正负极的接触盘,所述接触盘与电极连接。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两层所述片状玻璃通过复合连接形成一体。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微孔在两层所述片状玻璃的孔径不同;两层所述片状玻璃的上层微孔的孔径大于下层微孔的孔径。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微孔位于发热层的外周。

9、一种玻璃发热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s1,准备大片玻璃,并将大片玻璃表面清洁;

11、步骤s2,将均匀排布的多个发热层加工形成在大片玻璃被清洁的表面;

12、步骤s3,在大片玻璃上通过激光打孔,在发热层的外周加工形成微孔;

13、步骤s4,将大片玻璃分切形成多个的片状玻璃,完成玻璃发热片的制作。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多个发热层通过溅射方式或通过覆膜成型在大片玻璃被清洁的表面。

1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s3中,在激光打孔前,在大片玻璃被清洁的表面复合上另一大片玻璃,将发热层夹持在两层大片玻璃之间,其中一大片玻璃上具有电极与大片玻璃的两端接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相比现有的发热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层片状玻璃相互贴合形成的玻璃本体,并将发热层置于两者之间,还具有渗透区用于液体渗透,在使用时,通过发热层接电加热,可对渗透区的液体进行加热形成气雾,加热效率高,由于发热层在两层玻璃之间,在加热时更加均匀,在微孔中锁油的液体也能被雾化,减少冷凝液的产生,提升雾化效果。解决了现有在微孔中锁住的液体在启动时被负压吸出的问题,能够将锁住的液体也能进行快速加热雾化,雾化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实用性好。具体是,设置了玻璃本体,渗透区,以及发热层,所述玻璃本体由两层的片状玻璃相互贴合形成;所述渗透区由多个微孔组成,所述微孔贯穿所述玻璃本体,所述微孔至少在受到负压时能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发热层设于两层所述片状玻璃之间,两层所述片状玻璃至少一层具有电极,所述电极用于发热层导电,所述发热层用于通过微孔的液体加热形成气雾。在其中一层的片状玻璃上设置电极用于发热层供电,方便发热层接电,采用夹层结构的发热片,对液体加热效率高,稳定性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玻璃的厚度尺寸为0.01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宽度尺寸为0.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长度尺寸为2.0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覆膜在两层所述片状玻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正负极的接触盘,所述接触盘与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片状玻璃通过复合连接形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在两层所述片状玻璃的孔径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片状玻璃的上层微孔的孔径大于下层微孔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位于发热层的外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液体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发热片,包括玻璃本体,渗透区,以及发热层,玻璃本体由两层的片状玻璃相互贴合形成;渗透区由多个微孔组成,微孔贯穿所述玻璃本体,微孔至少在受到负压时能使得液体通过;发热层设于两层所述片状玻璃之间,两层所述片状玻璃至少一层具有电极,电极用于发热层导电,所述发热层用于通过微孔的液体加热形成气雾。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在微孔中锁住的液体在启动时被负压吸出的问题,能够将锁住的液体也能进行快速加热雾化,雾化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实用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明,林旺,邓思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