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6719发布日期:2023-05-27 19: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雾化装置是将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的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存储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油仓、从油仓吸取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导油体、对导油体吸取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雾化的发热体及用于供导油体和发热体安装的雾化芯支架。经过加热雾化形成的具有高温的气溶胶通过雾化装置的气道输送至抽吸端口,而高温的气溶胶在经过气道时遇到温度更低的气道侧壁发生冷凝,从而在气道的侧壁上形成冷凝液。

2、现有技术的雾化装置,其发热体通常设置在雾化芯支架的内部,并使发热体始终位于导油结构的下方(即雾化面与抽吸通道之间具有导油结构阻碍)。如此,在加热体对导入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雾化时,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易受到导油结构的阻挡,使得雾化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以致影响口感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释放气溶胶颗粒的雾化组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芯支架,所述雾化芯支架的内部设置有雾化室,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室连通的释放口;导油体,所述导油体设置于所述雾化室内;以及,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上靠近所述释放口一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室内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导油体承载于所述凸台结构上,所述导油体将所述雾化室分隔形成两个腔体且分别为雾化腔和导油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释放口连通,所述导油腔位于所述导油体的下方。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与所述导油腔连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包括第一插接部及抵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过所述释放口插接于所述雾化室内;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远离所述释放口一侧,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上端面抵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上沿所述雾化室的深度方向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通道相通的导流口,在所述导流通道看向所述释放口的方向上,所述导流口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以使冷凝液经所述雾化室的内壁流至进气通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内相对的两侧壁设置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的范围为45~75°。

10、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溶胶释放充分且冷凝回收效果好的雾化装置。

11、一种雾化装置,包括:油仓,所述油仓的一侧设置有抽吸端口;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油仓上远离所述抽吸端口一侧装配,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油仓一侧设置有安装腔体;

12、电极柱,所述电极柱设置于所述支架上远离所述油仓一侧;上述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端与所述电极柱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以及,气管,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雾化组件上远离所述支架一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抽吸端口相连。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支架底部与所述安装腔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该间隙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体的底部设置储油棉,所述储油棉用于吸收自进气通道导流而下的冷凝液。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一方面能够解决导油体对发热体加热雾化的高温气溶胶颗粒进行阻挡,造成气溶胶颗粒释放不充分的问题,并有效保证高温气溶胶颗粒的释放;另一方面,高温气溶胶颗粒产生的冷凝液通过导流体、雾化腔的内壁及进气通道流向储油棉,以便于冷凝液的吸收;再一方面,导流体上的导流口内相对的侧壁设置为倾斜面,使导流体不仅能够顺利将冷凝液导入雾化腔内,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冷凝液滴落在发热体上造成二次加热雾化,从而混入高温的气溶胶颗粒中被使用者吸食,进而影响抽吸口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内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导油体承载于所述凸台结构上,所述导油体将所述雾化室分隔形成两个腔体且分别为雾化腔和导油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释放口连通,所述导油腔位于所述导油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与所述导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包括第一插接部及抵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过所述释放口插接于所述雾化室内;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远离所述释放口一侧,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上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上沿所述雾化室的深度方向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通道相通的导流口,在所述导流通道看向所述释放口的方向上,所述导流口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以使冷凝液经所述雾化室的内壁流至进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内相对的两侧壁设置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的范围为45~75°。

8.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支架底部与所述安装腔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腔体底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该间隙与进气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的底部设置储油棉,所述储油棉用于吸收自进气通道导流而下的冷凝液。


技术总结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它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其中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芯支架,所述雾化芯支架的内部设置有雾化室,所述雾化芯支架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室连通的释放口;导油体,所述导油体设置于所述雾化室内;以及,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上靠近所述释放口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雾化组件,将导油体设置在发热体的下方,能够解决导油体对发热体加热雾化的高温气溶胶颗粒进行阻挡,造成气溶胶颗粒释放不充分的问题,并有效保证高温气溶胶颗粒的释放。

技术研发人员:安鹏展,赵贯云,赵波洋,陈跃勇,陈杰,孟繁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