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81161发布日期:2023-08-02 07:1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子雾化器被众多用户使用。电子雾化器内部一般设置有雾化芯,雾化芯能够对电子雾化器内部存储的液态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进而雾化生成气溶胶,供用户使用。具体地,雾化芯还会开设有进气口,以供空气进入雾化芯内部并带动气溶胶运动,到达用户对气溶胶进行使用的出口。由于气溶胶是通过加热雾化产生,其在正常状态下呈现雾状。在用户完成使用后,位于电子雾化器内部的气溶胶容易发生冷凝,重新变为液态的气溶胶基质,反流至雾化芯内部。反流的气溶胶基质会从雾化芯上开设的进气口流出,并渗漏进入电子雾化器内部的其他部位,对内部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2、电子雾化器中还设置有咪头,咪头为电子雾化器中感应气流流动变化的元器件,当咪头感受到气流流动变化时,将会为雾化芯通电,进而开始气溶胶的产生。当咪头周围不存在气流流动变化时,将停止雾化芯的通电,进而停止气溶胶的产生。用户在正常使用电子雾化器时,一般是通过吸气产生气流变化,进而获取气溶胶。然而,用户可能发生吹气的误操作,吹气产生的气流变化也会使雾化芯通电产生气溶胶,且产生的气溶胶会随着气流深入电子雾化器内部,同样会损坏内部的元器件。因此,现有的电子雾化器容易发生气溶胶基质的反流以及用户的吹气误操作,导致气溶胶基质渗漏到其他元器件,或者气溶胶在内部元器件上冷凝,进而损坏内部咪头或者其他元器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旨在解决电子雾化器中气溶胶基质容易冷凝反流,损坏内部元器件;以及用户容易进行吹气误操作,气溶胶在内部元器件表面冷凝,造成进一步损坏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中转槽、雾化芯、吸液件、单向气阀以及咪头;所述中转槽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为雾化腔和电子腔;所述中转槽中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开设有容纳部;所述单向气阀穿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且所述单向气阀的一端在所述容纳部的内壁突出设置;所述单向气阀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电子腔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芯中开设有进气口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吸液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中,并位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单向气阀之间;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电子腔中,并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可转动地设置有旋转片;当气流自所述电子腔流向所述雾化腔时,所述旋转片朝向所述容纳部旋转,所述气流通道开通;当气流自所述雾化腔流向所述电子腔时,所述旋转片密封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关闭。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气阀还包括阀门主体;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并位于所述电子腔中;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雾化腔突出设置;所述旋转片设置于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气阀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片通过旋转轴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片的侧壁,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旋转片的侧壁中靠近所述容纳部的一侧,所述旋转片的侧壁抵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片包括第一旋转片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片相抵接的第二旋转片;所述第一旋转片以及第二旋转片对称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旋转片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片均抵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当气流自所述气流入口流至所述气流出口时,所述第一旋转片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片均朝向所述容纳部旋转,所述气流通道开通。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件将所述容纳部分隔为雾化芯槽和储液槽;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芯槽中,所述单向气阀设置于所述储液槽中;所述储液槽环绕设置于所述单向气阀外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述吸液件开设有贯穿两端的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套设于所述雾化芯中开设有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雾化芯上开设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包围部的内壁正对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包围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之间,并环绕所述雾化芯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之间形成阻液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气阀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所述吸液件抵接至所述容纳部的底端;所述单向气阀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相对存在第一高度;所述吸液件中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相对存在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腔开设有空气入口;所述雾化腔开设有气溶胶出口;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进气道;所述气溶胶出口与所述雾化芯中远离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中朝向所述电子腔的一端,并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入口相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空气入口通过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道中朝向所述空气入口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中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一侧。

12、基于上述结构及其连接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器通过设置中转槽以及中转槽内的吸液件、单向气阀以及储液槽,对冷凝的气溶胶基质进行三个层次的阻挡或吸收,防止了气溶胶冷凝后对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同时通过设置仅可单向开启的单向气阀,用户吹气误操作时咪头无法感受气流变化,进而不会自动启动,从而防止气溶胶继续产生并被吹入电子雾化器的电子腔内部,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中转槽、雾化芯、吸液件、单向气阀以及咪头;所述中转槽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为雾化腔和电子腔;所述中转槽中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开设有容纳部;所述单向气阀穿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且所述单向气阀的一端在所述容纳部的内壁突出设置;所述单向气阀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电子腔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芯中开设有进气口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吸液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中,并位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单向气阀之间;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电子腔中,并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阀还包括阀门主体;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并位于所述电子腔中;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雾化腔突出设置;所述旋转片设置于所述阀门主体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阀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片通过旋转轴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片的侧壁,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片包括第一旋转片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片相抵接的第二旋转片;所述第一旋转片以及第二旋转片对称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旋转片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片均抵接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将所述容纳部分隔为雾化芯槽和储液槽;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芯槽中,所述单向气阀设置于所述储液槽中;所述储液槽环绕设置于所述单向气阀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件开设有贯穿两端的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套设于所述雾化芯中开设有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雾化芯上开设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包围部的内壁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包围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之间,并环绕所述雾化芯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之间形成阻液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阀设置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所述吸液件抵接至所述容纳部的底端;所述单向气阀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相对存在第一高度;所述吸液件中朝向所述雾化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底端相对存在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腔开设有空气入口;所述雾化腔开设有气溶胶出口;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进气道;所述气溶胶出口与所述雾化芯中远离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流通道中朝向所述电子腔的一端,并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入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空气入口通过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道中朝向所述空气入口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中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气阀防反流电子雾化器,包括外壳、中转槽、雾化芯、吸液件、单向气阀以及咪头;中转槽将外壳内部分隔为雾化腔和电子腔;中转槽中朝向雾化腔的一端开设有容纳部;单向气阀穿设于容纳部的内壁,且单向气阀的一端在容纳部的内壁突出设置;单向气阀开设有连通雾化腔以及电子腔的气流通道;雾化芯中开设有进气口的一端位于容纳部中;吸液件位于雾化芯与单向气阀之间;咪头设置于电子腔中,并与雾化芯电连接;气流通道的内部设置有仅可朝向容纳部转动的旋转片。实现对冷凝反流的气溶胶基质进行三个层次的阻挡或吸收,以及阻止吹气产生的反向气流,避免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邓武阳,黄欣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