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1819发布日期:2023-10-29 01:0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雾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可雾化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及电源装置。其中,雾化器主要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并在通电后将该液体基质进行雾化,电源装置主要用于识别抽吸动作、控制电源供给、给雾化器提供电源。电源装置中通常设置有气流传感器,用于识别抽吸动作,以决定是否启动电子雾化装置。

2、现有的雾化器一般为单气道结构,单气道雾化器在抽吸过程中由于冷凝液的产生会堵塞主气道,主气道被堵塞后,气流传感器将感受不到气流的变化,造成电子雾化装置不能再被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气道结构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所述内管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主气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辅气道。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气道包括由所述内管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管的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一个导气槽。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气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的气流通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主气道相连通的雾化组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管中并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所述内管上形成有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主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抽吸口相连通,且所述辅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抽吸口相连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储液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下端的基座,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基座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顶面下凹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下端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部具有支撑面,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下端面均抵靠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内管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辅气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上端的吸嘴,所述吸嘴内形成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上端出口形成所述抽吸口。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上端均伸入到所述出气孔中。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辅气道和所述主气道相连通的气流传感器。

15、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通过增加与主气道相对独立的辅气道,使得在主气道内发生堵塞时,用户在抽吸口抽吸时,气流可绕开主气道、通过辅气道来启动气流传感器;雾化器通电发热后,会把主气道内的较粘稠的液体基质加热稀释,从而把主气道内的堵塞处疏通开,保证雾化器能够正常进行抽吸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中的外管(20)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20)中的内管(30),所述外壳(10)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123),所述内管(30)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的主气道(33),所述外管(20)和所述内管(3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的辅气道(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道(23)包括由所述内管(30)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管(20)的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一个导气槽(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道(23)包括形成于所述内管(30)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管(20)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的气流通道(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中并与所述主气道(33)相连通的雾化组件(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和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有储液腔(110),所述雾化组件(4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管(30)中并与所述储液腔(11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上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1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210),所述内管(30)上形成有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210)与所述雾化组件(4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312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还形成有进气通道(130),所述主气道(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130)和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且所述辅气道(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130)和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储液壳(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1)下端的基座(14),所述进气通道(130)形成于所述基座(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4)的顶面下凹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320),所述外管(20)和所述内管(30)的下端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0)的底部具有支撑面(1321),所述外管(20)和所述内管(30)的下端面均抵靠于所述支撑面(1321)上,所述内管(30)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道(130)与所述辅气道(23)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口(31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1)上端的吸嘴(12),所述吸嘴(12)内形成有出气孔(120),所述出气孔(120)的上端出口形成所述抽吸口(12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和所述内管(30)的上端均伸入到所述出气孔(120)中。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0)以及与所述辅气道(23)和所述主气道(33)相连通的气流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所述内管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主气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辅气道。本技术的雾化器通过增加与主气道相对独立的辅气道,使得在主气道内发生堵塞时,用户在抽吸口抽吸时,气流可绕开主气道、通过辅气道来启动气流传感器;雾化器通电发热后,会把主气道内的较粘稠的液体基质加热稀释,从而把主气道内的堵塞处疏通开,保证雾化器能够正常进行抽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宇,欧国亮,刘宇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