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2046发布日期:2023-12-13 22: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配置成通过加热的方式将物质雾化成气态。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壳体、加热元件以及储液仓组件。所述储液仓组件中填充有药剂或其它溶液,所述加热元件用以对所述该药剂或其它溶液进行加热,使其雾化成气态。

2、相关技术中的所述壳体、所述加热元件以及所述储液仓组件通常为一个整体,更换时,需要整体更换,浪费较严重。

3、另外,如何提高所述储液仓组件的密封性,以防止药剂或其它溶液泄漏到所述雾化装置的内置电路板上,也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仓组件能够可拆卸地组装且密封性较好的雾化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

3、容壳组件,所述容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部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中的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安装腔;

4、储液仓组件,所述储液仓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储液仓组件包括储液仓外壳、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储液仓外壳中的储液棉、以及与所述储液仓外壳相配合的端盖;所述加热组件配置为加热所述储液仓组件,以将所述储液棉中所吸附的物质雾化成气态;以及

5、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储液仓组件和/或所述加热组件密封安装于所述容壳组件中。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液仓外壳包括第一本体部、向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凸起部、与所述凸起部相对的安装开口,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收容腔,所述凸起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的第二收容腔、以及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储液棉自所述安装开口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储液棉暴露于所述出气口;所述端盖密封固定于所述储液仓外壳上,以封闭所述安装开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为密封软胶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凸出的定位凸条;所述第一壳体部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凸条的定位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元件包括框体状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环形槽中。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液仓组件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套接在所述储液仓组件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设有旋转铰接圆面以及向一侧凸出所述凸起部的环形凸条;

11、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套接在所述环形凸条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围绕在所述加热元件的周围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软胶;

13、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雾化嘴以及位于所述雾化嘴的底部的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密封件至少部分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凸起部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第二安装壁以及第三安装壁,部分的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壁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壁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中。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部设有凸出所述第三安装壁的凸柱,所述凸柱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向一侧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壁,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向另一侧贯穿所述凸柱;

17、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连的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为密封软胶,所述第三密封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中。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密封件相连的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为密封软胶,所述第四密封件插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中。

1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以及所述第四密封件。

2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元件为压电陶瓷电子雾化工作元器件。

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储液仓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安装腔中,且储液棉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储液仓外壳中,如此设置提高了零件重复使用率,减小了浪费。另外,所述雾化装置设有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储液仓组件和/或所述加热组件密封安装于所述容壳组件中,提高了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外壳(31)包括第一本体部(311)、向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311)的凸起部(312)、与所述凸起部(312)相对的安装开口(313),所述第一本体部(311)设有与所述安装开口(313)相连通的第一收容腔(3111),所述凸起部(312)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3111)相连通的第二收容腔(3121)、以及与所述第二收容腔(3121)相连通的出气口(3120);所述储液棉(32)自所述安装开口(313)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311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3121)中,所述储液棉(32)暴露于所述出气口(3120);所述端盖(33)密封固定于所述储液仓外壳(31)上,以封闭所述安装开口(3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3)为密封软胶端盖,所述端盖(33)设有凸出的定位凸条(331);所述第一壳体部(21)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凸条(331)的定位槽(211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21)包括与所述安装腔(210)连通的环形槽(2115),所述密封元件包括框体状的第一密封件(23),所述第一密封件(23)安装于所述环形槽(2115)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组件(30)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23),使所述第一密封件(23)套接在所述储液仓组件(30)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12)设有旋转铰接圆面(3122)以及向一侧凸出所述凸起部(312)的环形凸条(312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2)包括加热元件(221)以及围绕在所述加热元件(221)的周围的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二密封件(222)为密封软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21)包括第二安装壁(2112)以及第三安装壁(2113),部分的所述环形槽(2115)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壁(2112)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壁(2113)设有第一安装通孔(2113a),所述第二密封件(222)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孔(2113a)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21)设有凸出所述第三安装壁(2113)的凸柱(2114),所述凸柱(2114)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2113a)相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2114a),所述第一安装通孔(2113a)向一侧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壁(2113),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14a)向另一侧贯穿所述凸柱(2114);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2)包括与所述第三密封件(223)相连的第四密封件(225),所述第四密封件(225)为密封软胶,所述第四密封件(225)插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14a)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三密封件(223)以及所述第四密封件(225)。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21)为压电陶瓷电子雾化工作元器件。


技术总结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容壳组件、储液仓组件以及密封元件。所述容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部以及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壳体部包括安装腔。所述储液仓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储液仓组件包括储液仓外壳、储液棉以及端盖。所述加热组件配置为加热所述储液仓组件,以将所述储液棉中所吸附的物质雾化成气态。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储液仓组件和/或所述加热组件密封安装于所述容壳组件中。本技术提高了零件重复使用率,减小了浪费。另外,所述雾化装置设有密封元件,提高了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赖中元,尹红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