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4934发布日期:2023-12-06 20:5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器的是把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然后通过焊线连接到电路板上,需要花费电极组装成本和焊接成本,且焊接过程操作繁琐,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电极装配成本高、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器的电极的制造组装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装配发热体的加热区域、以及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区域,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加热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装配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接触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在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的第一连接部。

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所述电连接件,两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支架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侧;或,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侧。

6、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加热区域侧,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装配区域侧。

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雾化槽,所述雾化槽的侧壁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外露于所述支撑部表面;所述发热体正对所述雾化槽且所述发热体的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露区域。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支撑面的接触面,所述发热体贴合且电连接于所述接触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片状,所述第一导电部背离所述接触面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支撑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支撑部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具有装配面,所述装配面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突出于所述装配面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末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路板。

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13、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平台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平台。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且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15、和/或,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卡持臂,所述卡持臂包括主体板和突出于所述主体板顶部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让位开口,所述主体板位于所述让位开口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阻止所述电路板向远离所述装配平台的方向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自其末端向靠近所述电路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

17、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电路板以及如上所述的一种支架组件,所述发热体具有引脚,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电触点,所述发热体装配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区域,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引脚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触点接触连接。

18、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导油体,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一侧。

19、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支架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20、本方案的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其中,第一导电部用于与发热体的直接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用于与电路板的直接接触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为发热体供电,进而实现发热体的加热功能。由于本方案的电连接件与支架是一体成型的,与相关技术中采用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相比,本方案省去组装过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成本,电连接件和支架的制备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具有效率高且良率高的效果。进一步地,电连接件的第一导电部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电路板的接触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焊接,从而可以省去焊接成本,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装配发热体的加热区域、以及用于装配电路板的装配区域,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加热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部用于与所述发热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装配区域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第二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在所述支架的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的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所述电连接件,两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支架的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相对侧;或,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装配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加热区域侧,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装配区域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雾化槽,所述雾化槽的侧壁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外露于所述支撑部表面;所述发热体正对所述雾化槽且所述发热体的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露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支撑面的接触面,所述发热体贴合且电连接于所述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片状,所述第一导电部背离所述接触面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支撑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支撑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装配区域的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具有装配面,所述装配面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突出于所述装配面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装配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末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阳角侧用于抵接于所述电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平台内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平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电路板且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自其末端向靠近所述电路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

15.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支架组件,所述发热体具有引脚,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电触点,所述发热体装配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电路板装配于所述装配区域,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引脚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触点接触连接。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热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导油体,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和用于与电路板接触连接的第二导电部,从而可以通过电路板为发热体供电,进而实现发热体的加热功能。由于本方案的电连接件与支架是一体成型的,与相关技术中采用独立的电极组装到支架底座上相比,本方案省去组装过程,降低了装配成本,电连接件和支架的制备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具有效率高且良率高的效果。电连接件的第一导电部与发热体接触连接,第二导电部与电路板的接触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焊接,从而可以省去焊接成本,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邓瑞辉,翟公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