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6164发布日期:2024-01-23 10:5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片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硅片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电子雾化器结构一般包括主机和雾化器,主机用于供电和控制连接雾化器,雾化器内设置液体和雾化结构。其中,现有的电子雾化器雾化结构包括发热丝加热雾化、陶瓷加热雾化和超声波雾化。

2、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4532610a,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比传统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渗透性较差,而且占用空间和面积较大,成本较高,在使用中体验也一般化;故可针对现有的电子气雾化结构做出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多孔硅片将液体导入进行加热雾化,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雾化器吸食的口感的硅片雾化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片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液体储存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液体储存腔的气雾通道、设于液体储存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雾通道的液体导向元件、连接于液体导向元件的支架、安装于液体导向元件内的液体引流组件、设于支架并贴合液体引流组件的多孔硅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及连接于控制模块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接触。

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体导向元件开设有导流槽和导流腔,所述导流槽连通至所述导流腔,所述液体引流组件安装于导流腔内,所述液体导向元件位于导流腔的外侧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多孔硅片下侧形成有雾化区,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雾通道和雾化区。

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体引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一密封件内的固定内环、设于固定内环内的液体导流介质、及将液体导流介质与多孔硅片贴合的液体储存介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内径设有密封固定槽,所述密封外唇与导流腔密封抵接;所述固定内环设于密封固定槽内,所述液体导流介质固定于固定内环的内圈,所述液体导流介质将液体储存介质压紧贴合于多孔硅片。

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体导向元件外部套设有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密封内环和密封外环,所述密封外环与液体储存腔的内壁密面封抵接,所述密封内环与气雾通道的外壁面密封抵接。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体导向元件靠近气雾通道位置设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腔将所述导气通道与气雾通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由液体储存腔朝向导流腔位置倾斜。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体导向元件的两侧设有连接卡槽和固定卡槽,所述支架设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卡入至连接卡槽,所述底座设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与固定卡槽卡接。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设于安装槽的外沿,所述多孔硅片安装于安装槽内、并通过定位托板将多孔硅片的四角托起。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座设有吸油仓,所述吸油仓开口位置安装有钢网、底部安装有吸油棉,所述底座设有气柱,所述钢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气柱和多孔硅片,所述液体导向元件设有压制引脚,所述压制引脚将钢网压制固定在吸油仓的开口处。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有气动感应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吸附底座,所述吸附底座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将气动感应器和气柱连通,所述吸附底座两侧安装有第一吸附元件,所述底座对应第一吸附元件设有第二吸附元件。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相比现有的电子雾化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孔硅片将液体导入进行加热雾化,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雾化器吸食的口感。而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稳定性好。具体是,设置了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液体储存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液体储存腔的气雾通道、设于液体储存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雾通道的液体导向元件、连接于液体导向元件的支架、安装于液体导向元件内的液体引流组件、设于支架并贴合液体引流组件的多孔硅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及连接于控制模块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接触。通过控制单元配合雾化单元使用,通过控制模块与多孔硅片电接触控制,实现对经过多孔硅片液体的加热雾化,加热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液体储存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液体储存腔的气雾通道、设于液体储存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雾通道的液体导向元件、连接于液体导向元件的支架、安装于液体导向元件内的液体引流组件、设于支架并贴合液体引流组件的多孔硅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多孔硅片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及连接于控制模块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触第一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向元件开设有导流槽和导流腔,所述导流槽用于连通所述导流腔,所述液体引流组件安装于导流腔内,所述液体导向元件位于导流腔的外侧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气雾通道和雾化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内径设有密封固定槽,所述密封外唇与导流腔密封抵接;所述固定内环设于密封固定槽内,所述液体导流介质固定于固定内环的内圈,所述液体导流介质将液体储存介质压紧贴合于多孔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向元件外部套设有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密封内环和密封外环,所述密封外环与液体储存腔的内壁密面封抵接,所述密封内环与气雾通道的外壁面密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向元件靠近气雾通道位置设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腔将所述导气通道与气雾通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由液体储存腔朝向导流腔位置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向元件的两侧设有连接卡槽和固定卡槽,所述支架设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用于卡合连接卡槽,所述底座设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与固定卡槽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设于安装槽的外沿,所述多孔硅片安装于安装槽内、并通过定位托板将多孔硅片的四角托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吸油仓,所述吸油仓的开口位置安装有钢网、底部安装有吸油棉,所述底座设有气柱,所述钢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气柱和多孔硅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向元件设有压制引脚,所述压制引脚将钢网压制固定在吸油仓的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硅片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有气动感应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吸附底座,所述吸附底座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将气动感应器和气柱连通,所述吸附底座两侧安装有第一吸附元件,所述底座对应第一吸附元件设有第二吸附元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片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液体储存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液体储存腔的气雾通道、设于液体储存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雾通道的液体导向元件、连接于液体导向元件的支架、安装于液体导向元件内的液体引流组件、设于支架并贴合液体引流组件的多孔硅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电极,控制单元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及连接于控制模块的第二电极;本技术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雾化器吸食的口感。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明,陈立影,谢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克莱鹏雾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