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14850发布日期:2023-12-29 17:0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雾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1、雾化设备包括雾化装置以及为雾化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雾化装置内部设置有雾化芯并构建有储液腔和气流通道,雾化芯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液体加热蒸发为雾化气体,雾化气体能够沿气流通道被抽吸到外界。

2、现有雾化装置的主体通常包括外壳及插接安装在外壳底部开口的密封座,而储液腔设置于外壳内部,为防止储液腔内的液体泄漏,在密封座上套接有密封圈。然而,在高温天气下或外壳受到损伤变形后,雾化装置的密封圈会密封失效,储液腔内的液体仍然可能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雾化装置在高温天气下或外壳受到损伤变形后储液腔内的液体可能发生泄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密封座及雾化芯,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吸嘴,所述密封座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密封座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外壳内与所述雾化芯之间的腔体形成为储液腔,所述密封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凸台,所述密封座的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为延伸至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吸嘴的表面。

3、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吸液件,所述空腔在紧贴所述外壳内壁的侧面上设有缺口,所述吸液件嵌设安装于所述缺口。

4、可选地,所述容置槽设置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凸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凸台关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进气孔也关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触点和导电引脚,所述导电触点安装于所述密封座的底部,所述导电触点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连通孔,所述空腔内在所述容置槽的下方设有引脚安装部,所述引脚安装部与所述连通孔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通气间隙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引脚安装部内设有引脚安装孔,所述导电引脚插接安装于所述引脚安装孔,且所述导电引脚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雾化芯电连接。

6、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磁吸件和硅胶塞,所述密封座的底部设有磁吸件安装孔,所述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内,所述密封座在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上设有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设置为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对准,所述硅胶塞设置于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之间,所述硅胶塞用于阻隔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

7、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合在所述密封座靠近所述吸嘴一侧的端面上并包覆所述密封座的侧壁,且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与所述雾化芯对应的第一避让孔以及与所述空心圆柱体对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套接在所述雾化芯周围并包裹所述雾化芯,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第二避让孔套接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周围并包裹所述空心圆柱体。

8、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座包括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的密封主体部以及显露于所述外壳之外的密封边缘部,所述密封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密封边缘部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环形凹槽。

9、可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外管、外圈导油棉、内管、内圈导油棉及发热丝,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均插接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外圈导油棉设置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内圈导油棉设置于所述内管中,所述发热丝安装在所述内圈导油棉上,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外圈导油棉的第一导油孔,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圈导油棉和所述内圈导油棉的第二导油孔。

10、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密封座的外侧面上设有卡接凸块,且所述卡接凸块位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密封圈之间,所述密封座通过将所述卡接凸块卡接于所述卡接槽而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雾化装置,因为密封座在靠近吸嘴的一侧设有容置槽,雾化芯安装于容置槽,外壳内与雾化芯之间的腔体形成为储液腔,密封座还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凸台,密封座底部设置的进气孔延伸至凸台靠近吸嘴的表面,所以储液腔内的液体或雾化芯上吸附的液体在雾化装置内部发生渗透、泄漏时,液体会先进入到空腔内,此时空腔内低于凸台高度的空间充当了暂存液体的作用,避免液体直接由密封座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渗透、泄漏到雾化装置的外部,从而使得雾化装置即使在高温天气下或外壳受到损伤变形后仍然不容易发生液体泄漏。

1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设备,包括上述的雾化装置以及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在靠近所述雾化装置的端面上安装有磁吸配合件以及导电电极,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吸配合件之间产生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导电电极之间的连接实现电连接。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雾化设备,因为其包括了上述的雾化装置,所以同样能够避免雾化装置内的液体直接由密封座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渗透、泄漏到雾化装置的外部,从而使得雾化设备即使在高温天气下或雾化装置的外壳受到损伤变形后仍然不容易发生液体泄漏。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密封座及雾化芯,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吸嘴,所述密封座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密封座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外壳内与所述雾化芯之间的腔体形成为储液腔,所述密封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凸台,所述密封座的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为延伸至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吸嘴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吸液件,所述空腔在紧贴所述外壳内壁的侧面上设有缺口,所述吸液件嵌设安装于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设置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处,所述凸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凸台关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进气孔也关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触点和导电引脚,所述导电触点安装于所述密封座的底部,所述导电触点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连通孔,所述空腔内在所述容置槽的下方设有引脚安装部,所述引脚安装部与所述连通孔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通气间隙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引脚安装部内设有引脚安装孔,所述导电引脚插接安装于所述引脚安装孔,且所述导电引脚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雾化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磁吸件和硅胶塞,所述密封座的底部设有磁吸件安装孔,所述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内,所述密封座在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上设有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设置为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对准,所述硅胶塞设置于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之间,所述硅胶塞用于阻隔所述空心圆柱体的内腔与所述磁吸件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合在所述密封座靠近所述吸嘴一侧的端面上并包覆所述密封座的侧壁,且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与所述雾化芯对应的第一避让孔以及与所述空心圆柱体对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套接在所述雾化芯周围并包裹所述雾化芯,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第二避让孔套接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周围并包裹所述空心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座包括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的密封主体部以及显露于所述外壳之外的密封边缘部,所述密封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密封边缘部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环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外管、外圈导油棉、内管、内圈导油棉及发热丝,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均插接安装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外圈导油棉设置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内圈导油棉设置于所述内管中,所述发热丝安装在所述内圈导油棉上,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外圈导油棉的第一导油孔,所述内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圈导油棉和所述内圈导油棉的第二导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密封座的外侧面上设有卡接凸块,且所述卡接凸块位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密封圈之间,所述密封座通过将所述卡接凸块卡接于所述卡接槽而插接安装在所述开口内。

10.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以及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在靠近所述雾化装置的端面上安装有磁吸配合件以及导电电极,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吸配合件之间产生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导电电极之间的连接实现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密封座及雾化芯,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吸嘴,密封座插接安装在开口内,密封座靠近吸嘴的一侧设有容置槽,雾化芯安装于容置槽,外壳内与雾化芯之间的腔体形成为储液腔,密封座还设有与容置槽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凸台,密封座的底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设置为延伸至凸台靠近吸嘴的表面。本申请的雾化装置,当储液腔内的液体或雾化芯上吸附的液体在雾化装置内发生渗透、泄漏时,液体会先进入到空腔内,此时空腔内低于凸台高度的空间充当了暂存液体的作用,避免液体直接由密封座与外壳之间的缝隙渗透、泄漏到雾化装置的外部,从而使得雾化装置不容易发生液体泄漏。

技术研发人员:董申恩,佘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