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9364发布日期:2024-01-23 10: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设备,是利用雾化组件把气溶胶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状,供用户使用的电子产品,同时,电子雾化设备所产生的气溶胶没有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吸液棉是位于吸嘴下端用于吸收回流的冷凝液的,现在的电子雾化设备为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便会将产品外壳做成透明状,或者带有颜色的半透明状,对于这类产品,吸液棉难免会裸露出来,在外壳下显得较为突兀,影响整体观感,如若去掉吸液棉,能够增加美观程度,但是却影响对回流冷凝液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既能够隐藏吸液棉,增加整体结构的美观程度,又不影响吸液棉吸收回流的冷凝液的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包括透明外壳,所述透明外壳的上端形成有吸嘴,所述透明外壳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吸嘴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密封垫下端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吸液棉,所述吸液棉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穿孔。

3、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液棉的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通孔。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上端具有容置腔,所述吸液棉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容置腔的泄气孔。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下端向下设有安装框,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安装框内。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向内延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垫。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一密封筋。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二密封筋。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三密封圈。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材质均为硅胶。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通过将吸液棉设置在第一密封垫下端的空腔内,且由于吸液棉上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穿孔,从而实现穿孔和吸嘴的连通,穿孔和吸嘴二者连通,能够保证气溶胶可以顺利的流动至吸嘴处,雾化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液回流时,便会被吸液棉吸收,从而避免用户吸食,不会影响用户的口感,并且由于吸液棉是设置在第一密封垫下端的空腔内,因此在透明外壳外只能看到储液腔和第一密封垫,无法看到吸液棉,实现了吸液棉被隐藏的效果,从而能够增加整体结构的美观程度,做到了既能隐藏吸液棉,又不影响吸液棉吸收回流的冷凝液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外壳,所述透明外壳的上端形成有吸嘴,所述透明外壳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吸嘴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密封垫下端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吸液棉,所述吸液棉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液棉的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上端具有容置腔,所述吸液棉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容置腔的泄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下端向下设有安装框,所述空腔形成于所述安装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向内延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一密封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二密封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圈第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材质均为硅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透明外壳雾化装置,包括透明外壳,透明外壳的上端形成有吸嘴,透明外壳内设有储液腔,储液腔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上设有用于套设在吸嘴上的安装孔,第一密封垫下端具有与安装孔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吸液棉,吸液棉上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穿孔。本技术既能够隐藏吸液棉,增加整体结构的美观程度,又不影响吸液棉吸收回流的冷凝液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才,沈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