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0022发布日期:2024-01-26 23:2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雾化,特别是涉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雾化装置主要用于将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例如电子烟等,传统雾化装置内的零件较多,且布置分散,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手工装配,且安装工序多且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零件较多且布置分散,需要手工安装,工序较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3、雾化模块,包括雾化芯结构和储油结构,所述储油结构用于为所述雾化芯结构供油;

4、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雾化芯结构供电;

5、底座模块,包括底座件和电路控制件,所述电路控制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件上,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模块上,且所述雾化芯结构和所述电源模块均与所述电路控制件相电性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并列设置在所述底座模块的同侧,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模块相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结构套设在所述雾化芯结构的外侧周向,所述储油结构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8、其中,所述雾化芯结构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出气通道相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结构包括:

10、油仓,用于放置所述雾化芯结构;

11、第一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与所述油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上;和/或,

12、第二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与所述油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油仓与所述底座模块之间,所述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结构还包括:

14、储油棉,所述储油棉套设在所述雾化芯结构上,且所述储油棉填充设置在所述油仓内;

15、吸油棉,所述吸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件的所述出气通道位置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发热丝和引脚,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设置有布设通道,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布设通道内;

17、所述电路控制件包括电极柱,所述电极柱内伸至所述布设通道内,并与所述引脚相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件包括:

19、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外界气体连通,用于将外界气体引入至所述雾化芯结构内;

20、第二气道,所述电路控制件上设置有气压检测件,所述气压检测件设置有平衡气压端和检测端,所述平衡气压端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所述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

21、当所述检测端的气压小于所述平衡气压端的气压时,所述气压检测件发送信号至所述电路控制件,所述电路控制件调节所述雾化芯结构启动雾化。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件包括座本体和第三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三弹性密封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座本体与所述电路控制件之间。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

24、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外界气体相连通;

25、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与所述气压检测件的所述检测端相连通;

26、送气腔,所述送气腔与所述雾化芯结构相连通;

27、所述进气腔、所述检测腔和所述送气腔相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检测腔与所述进气腔之间设置有控气孔,所述检测腔与所述送气腔之间设置有送气孔,所述控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送气孔的孔径。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雾化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极片,所述电路控制件包括镍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镍片相连接。

30、上述雾化装置,将雾化芯结构和储油结构集成为雾化模块,将底座件和电路控制件集成为底座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雾化芯结构供电。雾化模块和电源模块设置在底座模块上,且雾化芯结构和电源模块均与电路控制件相电性连接,即本申请通过将雾化模块、电源模块和底座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再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装配,装配工序简单,更便于进行自动化装配,维修更换方便,极大地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多个分步安装工序,装配更加快捷高效。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外壳(4),所述雾化模块(1)和所述电源模块(2)并列设置在所述底座模块(3)的同侧,所述外壳(4)罩设在所述雾化模块(1)和所述电源模块(2)上,所述外壳(4)与所述底座模块(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12)套设在所述雾化芯结构(11)的外侧周向,所述储油结构(12)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气通道(121)和出气通道(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1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结构(11)包括相连接的发热丝(113)和引脚(114),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件(125)设置有布设通道(1251),所述引脚(114)设置于所述布设通道(12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件(31)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件(31)包括座本体(313)和第三弹性密封件(314),所述第三弹性密封件(314)密封连接于所述座本体(313)与所述电路控制件(3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密封件(314)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固定连接在所述雾化模块(1)与所述电源模块(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电极片(21),所述电路控制件(32)包括镍片(323),所述电极片(21)与所述镍片(323)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涉及雾化技术领域。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模块、电源模块和底座模块,雾化模块包括雾化芯结构和储油结构,储油结构用于为雾化芯结构供油;电源模块,用于为雾化芯结构供电;底座模块,包括底座件和电路控制件,电路控制件设置于底座件上,雾化模块和电源模块设置在底座模块上,且雾化芯结构和电源模块均与电路控制件相电性连接。本申请通过将雾化模块、电源模块和底座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再进行各个模块之间的装配,装配工序简单,更便于进行自动化装配,维修更换方便,极大地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多个分步安装工序,装配更加快捷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伟,何友邻,段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