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95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尤指一种具有组合构造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
查一般行李箱的基本构造,皆由纤维布框及塑胶框架共同形成的行李箱本体,本体底部两角落设角轮,本体上方设拉杆座体,座体乃供支承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的上端为握把,握把下端为内管,内管的外端为外管,内管可在外管内伸缩自如,外管的底部则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则设在行李箱本体的底部里面,再由一外板将基座锁固在行李箱本体,同时上述设在行李箱本体底部的至少两角轮也藉一内框架锁固在行李箱下端的角落上,此乃当前一般行李箱的构造的走向,惟该行李箱的最大缺点在于用户在拖用行李箱时,行李箱的底部,包括角轮周围及两角轮之间最容易与外界碰触,尤其是两角轮之间的底部部位的行李箱本体受伤机率最高,扭曲的情况亦在所难免,故如何在行李箱本体的底端附近附设一保护构造,便成为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趋向。
为此,如


图1所示的角轮与下托架连体的构造及我国专利公告第341075号(申请案号第87204434号)的「置放平稳之旅行箱底座改良」,便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推出的行李箱构造,虽其构造简单,装配容易,但角轮框架与后底座均为一体成形,而行李箱的尺寸有不同的大小及各种样式的设计,亦即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其后底座势必使用各自不同的模具成形,其模具设备对生产工厂而言,委实是一项庞大的财务负担及模具管理上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习用行李箱底座构造的上述缺点,而创出一种具组合式构造底座的行李箱的改良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角轮框座与行李箱底部的后底座间是以组合方式相扣接为一体,使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在组装时,只需更换中间的后底座的尺寸即可,适应于各种不同大小的行李箱使用,此不惟构造简单,组装容易且可达到实质上节省行李箱底座整体模具设备费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种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包括一设在行李箱本体下方的两角轮装置及一设在两角轮间的底座角板,该两角轮装置的框架内侧下方各设有一L型凹槽,该L型凹槽是供行李箱底座角板的两端部相互搭接组合予以固定,以达到改变该底座角板的选择尺寸,即可改变行李箱所需的后底座的尺寸规格。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佐以如下附图的说明而益加明晰。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习用行李箱后底座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的部份放大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组合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行李箱本体 11外管 13、14角轮130、140框架 131-141内侧边框 133-144L形嵌合槽15、15A底座角板 150垂直板151水平板152-152方形孔座 153凸肋 154固定凸部158C形套筒159间隙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主要改良的构造在于底座是由一底座角板15及设在行李箱本体下方的角轮13及14所组合,详言之,行李箱后底座是由设在中间的底座角板15的两端分别与角轮13及14的框架130、140的两内侧边框131-141的L形嵌合槽133-144相搭接扣合或相搭接后再以固定元件予以锁固,使三者合而为一,以便在各种不同长度规格底座角板15、15A与相同规格的角轮13、14相互搭配,即可获致组合成各种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底座,另该底座角板15的垂直板150上设有不与水平板151接触的两方形孔座152-152,而该行李箱后箱板与该底座角板15相对应位置处则分别设置两方形孔(图中未示),以便底座角板15的两方形孔座152-152可伸入行李箱下方的两方形孔(图中未示),并以固定元件(如螺钉等)与将的与所插入外管的底部锁固。
由图3可知,底座角板15-15A的宽度宜大于两角轮13-14间的距离宽度,俾角板15(或15A)得以与两角轮13、14的框架相互搭接,因而使行李箱本体的后板下方可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所护盖;换言之,如图3所示,行李箱本体后板的下端全部为底座角板15及角轮框架所保护,使用时不虑擦伤行李箱本体,如将底座角板15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则行李箱的外观将可长期保持完整无缺。
由图3-5可知,该方形座孔152内底部为密闭,并由底部往上延伸设置一短截C形套筒158,该套筒158接近底座角板15的垂直板150一侧内部具有多数凸肋153,该等凸肋153与C形套筒158之间具有一间隙159(见图5),其大小与外管11的管壁厚度尺寸相当,以便外管11可插置于底座角板15的方形孔座152内时(请参阅图2),外管11的外侧一面可扣持于上述C形套筒158的一外壁与方形孔座152的多数凸肋153之间,而外管11的内侧一面则扣持于方形孔座152的内壁面上而行定位,再藉固定元件(图中未示)自方形孔座152的固定孔157锁固,即可将外管牢牢地固定在底座角板15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行李箱本体后板的下端是由底座及两角轮所共同作选择性的搭接组合而成,可以最少的模具成形各式尺寸的所需的后底座,又改良后的行李箱底座的成形模具设备费可以大幅节省,复可使装配作业更为简化,实为行李箱构造上的一项创新。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在行李箱本体后下方两侧的每一角轮装置及一设在两角轮装置间的可选择尺寸大小的底座角板,该两角轮装置的框架内侧分别设有一搭接部L型凹槽,该L型凹槽搭接部是供该底座角板的两端部与之相互搭接组合予以固定在一起,以达到改变该底座角板的选择尺寸,即可改变行李箱所需的后底座的尺寸规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角轮装置所设置的搭接部是设在角轮框架垂直部内侧下方与其水平部后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角轮装置的角轮框架的搭接部为一搭接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角板的两端分别与两角轮框架的内侧所设置的L形嵌合搭接凹槽相互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角板具有一垂直部及一水平部两者连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搭接凹槽为一L嵌合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角板的垂直部上设有不与水平板接触的两方形孔座,而该行李箱后箱板与该底座角板相对应位置处则分别设置两方形孔,以便底座角板垂直部上的两方形孔座可伸入行李箱下方的两方形孔,并以固定元件将之与所插入外管的底部锁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方形座孔内底部为密闭,并由底部往上延伸设置一短截C形套筒,该套筒接近底座角板的垂直板一侧内部具有多数凸肋,该等凸肋与C形套筒之间具有一间隙,其大小与外管的管壁厚度尺寸相当,以便外管可插置定位于底座角板的方形孔座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行李箱后底座的改良构造,其行李箱本体后板的下端是由底座及两角轮所共同作选择性的搭接组合而成,可以最少的模具成形各式尺寸所需的后底座,又改良后的行李箱底座的成形模具设备费可以大幅节省,复可使装配作业更为简化,实为行李箱构造上的一项创新。
文档编号A45C5/00GK2407630SQ002007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5日
发明者林哲宏, 郭忠贤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