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56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钉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机械钉跟机的部件改进。
我国有关制鞋机械领域内的钉跟机专利94235824.4和96240501.9的资料中,鞋控架是垂直和水平方向可调,角向不可调,使软靠模与鞋跟的接触不够稳固,而立柱是固定的,不能移动,这样装入鞋帮与取下鞋的过程较繁琐,工作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鞋控架和立柱后的钉跟机,使鞋控架能够角向可调,使软靠模与鞋跟接触稳固,立柱可翻转,装入和取下鞋的过程更为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在原有钉跟机的基础上,改进鞋控架和立柱的结构形式,装在机身(2)上部活塞杆(4)下的鞋控架(3)左侧增设一对蜗轮(5)和蜗杆(6)蜗轮(5)下方偏左处固定着横调架(9),在横调架内装有螺柱(7)和螺母(8),在螺柱的右端,装有蜗杆(10)和蜗轮(11),并在蜗轮(11)右方固定着软靠模(12)。装在机架(1)平面上方的立柱(14)下部左侧通过销轴(17)与焊在机架(1)上的固定座(16)相连,立柱中心的冲杆(15)下方与铰链叉(18)固连,铰链叉下方的孔通过销轴(24)与两片铰链板(23)下方的孔相连,两片铰链板上方的孔又通过销轴(22)与杠杆(20)的中部孔相连杠杆左端通过销轴(21)与焊于机架的支座(19)相连,杠杆右端通过销轴(26)与气缸的活塞杆(25)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鞋控架的角向可调,使软靠模与鞋跟的接触稳固,适合不同形状的各种鞋跟接触固定,无需更换软靠模,立柱可绕销轴(17)转动,使装鞋和取鞋更为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下。
图1为钉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鞋控架和立柱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当立柱上方装上鞋帮和鞋跟后,机身上部之气缸的活塞杆(4)下行,压住鞋跟,调整蜗杆(6),使蜗轮(5)转动,横调架(9)改变角向位置,使其基本对准鞋跟左侧,调节螺母(8),使螺柱(7)左、右移动,以接触鞋跟,调整蜗杆(10),使蜗轮(11)转动,使软靠模(12)与鞋跟的接触面达到最大,稳定牢固。而后,下部气缸活塞杆(25)上行,带动杠杆(20)上移,杠杆中部经销轴(22)将力传给铰链板(23),再经销轴(24)传给铰链叉(18)并传给冲杆(15),使冲杆上行,将钉子钉入鞋跟后,活塞杆(25)复位,冲杆复位,上方活塞杆(4)复位,鞋控架(3)上行,离开鞋跟,此时,用手将立柱左移,立柱(14)绕销轴(17)转动,冲杆同时转动,铰链叉转动,通过销轴(24)、(22)使铰链板(23)绕销轴(22)转动,取下鞋,装上下一只鞋帮和鞋跟,复位,鞋控架下行,如此反复。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制鞋机械的钉跟机,在机身(2)上部活塞杆(4)下装有鞋控架(3),机架(1)平面上方装有立柱(14)其特征在于a,鞋控架(3)左侧增设一对蜗轮(5)和蜗杆(6),在蜗轮(5)下方偏左固定着横调架(9),在横调架内装有螺柱(7)和螺母(8),在螺柱的右端,装有蜗杆(10)和蜗轮(11),并在蜗轮(11)右方固定着软靠模(12);b,立柱(14)下部左侧通过销轴(17)与焊在机架(1)上的固定座(16)相连,立柱中心的冲杆(15)下方与铰链叉(18)固连,铰链叉下方的孔通过销轴(24)与两片铰链板(23)下方的孔相连,两片铰链板上方的孔又通过销轴(22)与杠杆(20)的中部孔相连,杠杆左端通过销轴(21)与焊于机架的支座(19)相连,杠杆右端通过销轴(26)与气缸的活塞杆(25)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制鞋机械的钉跟机,特别是鞋控架和立柱,其特征是在鞋控架左侧增设蜗轮(5),蜗杆(6),横调架(9)内装有螺柱(7)和螺母(8),螺柱右端装有蜗杆(10)和蜗轮(11),软靠模(12),立柱(14)下部左侧增设销轴(17),冲杆(15)下部增设铰链叉(18),铰链板(23)及杠杆(20),本钉跟机的鞋控架(3)角向可调,立柱(14)可绕销轴(17)转动,其优点是鞋跟定位可靠,装鞋和取鞋更为简便,提高了工效。
文档编号A43D86/00GK2423773SQ002035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4日
发明者丛建敏 申请人:丛建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