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65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男用内裤,更具体地是指一种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医学专家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男性因患不孕症而求医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医学专家们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那就是现代男性生殖器的睾丸所生产的精子的平均数目比以前的男性几乎少一半,而且精子的质量也大大地降低,特别是,与女性卵子受精怀孕休戚相关的,前移活力极大的精子的浓度也大大地降低。追踪研究发现,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原因以外,其罪魁祸首竟然是男性平日爱穿的紧身型内裤。
当今世界上,尤其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离开了婴儿裹尿片时期的男性就开始穿紧身型内裤了。故男性开始穿紧身型内裤的时间与比例,比女性因发育而需要用胸罩还要高。由此可见,男性紧身型内裤对男性生殖能力的伤害早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今人十分不解的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有千万个服装设计师在专门研究设计各种各样的胸罩,以保护女性的乳房使其不要受到伤害;然而自传统的男性紧身型内裤被发明以来,很少有人去考虑什么样结构的男性紧身型内裤更能保护男性的外生殖器,导致的后果是使许多男性的生殖能力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不幸患上了男性不孕症。
那么,现代男性为什么喜爱穿紧身型内裤呢?其原因在于1.紧身型内裤穿着贴身、舒适,并将男性的外生殖器紧紧地贴向大腿的根部,免除了男性外生殖器那种下坠的不适不雅的感觉。2.紧身型内裤将男性外生殖器包裹了起来,使男性免除了那种在穿宽松型内裤时,因抬脚分腿动作而导致外生殖器不慎被窥视或外露的尴尬。3.由于紧身型内裤具有一定的弹性压力,穿着紧身型内裤对男性因某种刺激而引起阴茎的不当勃起具有遮羞作用,这也是紧身型内裤受到现代男性青魅的原因之一。
据研究表明男性外生殖器的睾丸生产精子的最佳生理温度是摄氏35度。一般人体内的温度是摄氏37度,该温度不适合男性睾丸产生精子所需要的生理温度。这也是为什么发育后的男性的睾丸都落位于突出于男性体外的外生殖器的阴囊中。男性外生殖器上血管丰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散发出大量热量。但阴囊的结构外表上布满阴囊臂肌皱折,尤如一个天然的散热器,(其功能与空调器上的散热板一样。)对睾丸的温度起到极完善的调节作用。故在自然情况下,生产精子的睾丸在阴囊中的温度能被保持在最佳的生理温度——摄氏35度。
不幸的是,人体大腿根部的狭小的三角区极不利于通风散热,其温度可以高达摄氏36度到37度。现代男性紧身型内裤将男性外生殖器的阴囊紧紧地压向大腿根部。在这样狭小的三角区,阴囊被迫失去了它的温度调节器的作用。而且现代的许多男性平日里坐姿的时间和躺姿的时间又比站的时间和走的时间多得多。因而,负担人类繁殖中最重要任务的生产精子的睾丸被长时间地逼迫于狭小的、温度大大高于摄氏35度的环境中;其后果是,男性睾丸生产精子的能力和所生产出的精子的质量与活力都大大地下降!另外,穿着这种传统的男性紧身型内裤还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男性外生殖器被迫压向大腿根部与大腿根部的皮肤发生挤压和摩擦所产生的不舒适感(特别是在出汗时);或生殖器被挤压在某一个不舒适的位子上时(如坐下时,大腿根部常会压到外生殖器),常见一些男性(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男性都曾有过如此的亲身经励)甩一下大腿,或蹬一下臀部,甚至于手伸到裤袋中,去纠正一些外生殖器所处的不适位置,等等。这些都是男性在大庭广众之下常有的不雅举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在保持传统男性紧身型内裤穿着贴身舒适的优点的条件下,对其结构不合理的地方作出改进,让男性外生殖器尽可能地和大腿根部的热三角区相隔离,以保护男性睾丸生产精子的能力和提高精子的质量与活力,并尽可能地改善传统紧身型内裤穿着上的原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该内裤结构包括本体裤片、弹性腰围、弹性腿围,本体裤片拼接成型,弹性腰围置于内裤的腰部周围,弹性腿围置于内裤的裤腿周边,所不同的是该内裤前部还包括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男性紧身型内裤前部增设了一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当男性在穿着有外生殖器罩袋的紧身型内裤时,男性整个外生殖器自然置入这个罩袋中,从而男性的阴囊被这个罩袋托起于大腿根部的前方,并远离大腿根部的热三角区,改善了阴囊的通风条件,使得阴囊得以发挥正常的调节温度的功能。同时,由于罩袋隔挡,可降低从热三角区传来的热量,并保留了传统紧身型内裤的优点,使在罩袋的内侧阴囊处的温度仅为摄氏35度到35.3度,大大地改善睾丸所处的环境生理温度,使睾丸的温度保持在接近于最佳的生理温度,从而提高睾丸生产精子的能力以及所生产的精子的质量与活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裤的本体裤片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裤缝合拼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罩袋盖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裤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将传统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的正前方裤体设计成一个宽松型的罩袋形结构。首先我们取消了传统紧身型内裤前面的叠层结构,以一层裤料构成了改进后的紧身型内裤的本体,并保留了紧身型内裤“紧身”“贴身”和“舒适”的特点。正前面裤体上设计了一个洞口,以方便整个男性外生殖器自然地舒适地突出,进入罩袋内。这样,穿上整条紧身型内裤本体,就象女性穿上连裤丝袜一样的贴身。
在具体的结构上,请分别参阅
图1-4所示,该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10,该内裤结构包括本体裤片11、弹性腰围13、弹性腿围14,本体裤片11左右两边拼接成型,拼接缝在前部,可采用压条将拼接缝压盖,弹性腰围13置于内裤的腰部周围,弹性腿围14置于内裤的裤腿周边,与传统的男性紧身型内裤不同之处为该内裤前部还包括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15。
罩袋15是由本体裤片11的前部和一罩袋盖片16拼接而成,在拼接后还可采用压条将拼接缝压盖。所述的本体裤片11前部的中部开设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伸出的开口111(见图2),罩袋15的左下边和右下边各有一个方便男性小便的开口。
所述的罩袋盖片16的形状与本体裤片11的前部形状相同,罩袋盖片16的底边与本体裤片11下端相拼接,罩袋盖片16的左上边和右上边分别缝合在本体裤片11上,罩袋盖片16的左下边和右下边各与一弹性腿围14缝合并与本体裤片11形成左右各一个可方便男性小便的开口,罩袋盖片16的上端与本体裤片11前部的上边缝合并与弹性腰围13相拼接。
这样,男性的外生殖器就获得一个被与大腿根部相隔离的宽松的空间。
这个罩袋的功能大大优于一般设有阴囊囊袋的功能。太紧的阴囊囊袋会造成男性外生殖器的不适,并使得阴囊失去调温的功能;而太松的阴囊囊袋当体位改变时,阴囊极易滑出囊袋,从而得不到保护,和穿传统紧身裤没有两样。
当男性在穿这种经过改良的有外生殖器罩袋的紧身型内裤时,男整个外生殖器自然地落入这个罩袋中,从而男性的阴囊被这个罩袋托起于大腿根部的前方,并远离大腿根部的热三角区,改善了阴囊的通风条件,使得阴囊得以发挥正常的调节温度的功能。同时,由于罩袋选用隔热性能的材质,可降低从热三角区传来的热量,并保留了传统紧身型内裤紧身、舒适的优点。
从实际的测量结果来看,穿了这种有罩袋形结构的男性紧身型内裤,在大腿根部的温度仍可达到摄氏36度到37度,而在罩袋的内侧阴囊处的温度仅为摄氏35度到35.3度。可见,此种设计的结构极大地改善睾丸所处的环境生理温度,使睾丸的温度保持在接近于最佳的生理温度,从而提高睾丸生产精子的能力以及所生产的精子的质量与活力。
另外,改进后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穿着更为舒适贴身。男性紧身型内裤的罩袋形结构提供给男性外生殖器一宽松的环境,使得整个外生殖器脱离了极为狭小的大腿根部三角区域,极大地避免了因穿紧身型内裤时外生殖器受到挤压所引起的不舒适感。这使得男性在大庭广众下,尽可能地避免了那种为了纠正外生殖器受到挤压的不舒适位置所不得不采取的不雅举止。
以上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的结构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应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任何男性紧身型内裤所具有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类似罩袋结构设计均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该内裤结构包括本体裤片、弹性腰围、弹性腿围,本体裤片拼接成型,弹性腰围置于内裤的腰部周围,弹性腿围置于内裤的裤腿周边,其特征在于该内裤前部还包括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由本体裤片的前部和一罩袋盖片拼接而成,所述的本体裤片的前部正中部位开设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伸出的开口,罩袋的左下边和右下边各有一个方便男性小便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袋盖片的形状与本体裤片的前部形状相同,罩袋盖片的底边与本体裤片下端相拼接,罩袋盖片的左上边和右上边分别缝合在本体裤片上,罩袋盖片的左下边和右下边各与一弹性腿围缝合并与本体裤片形成左右各一个可方便男性小便的开口,罩袋盖片的上端与本体裤片前部的上边缝合并与弹性腰围相拼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男性紧身型内裤结构,包括本体裤片、弹性腰围、弹性腿围,本体裤片拼接成型,弹性腰围置于内裤的腰部周围,弹性腿围置于内裤的裤腿周边,该内裤前部还包括有一供男性外生殖器置入的罩袋。当男性在穿着有外生殖器罩袋的紧身型内裤时,外生殖器自然置入罩袋中,在保留传统紧身型内裤的优点的同时,改善了阴囊的通风条件和睾丸所处的环境生理温度,使睾丸保持在接近于最佳的生理温度,提高睾丸生产精子的能力和精子的质量。
文档编号A41B9/00GK2423748SQ002179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8日
发明者秦国樑, 程步远 申请人:秦国樑, 程步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