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折式拉索的多折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47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五折式拉索的多折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
现有同类伞如美国专利申请第09/215,635号,伞中棒由多节管伸缩套合而成,中棒内有拉索结构,虽收折后缩短,但短小而“粗壮”,不够苗条,显得笨拙,携带仍不够轻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为苗条轻便有五折式拉索的多折自动开收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有五折式拉索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一伞中棒、一伞骨总成、一开伞弹簧、收伞弹簧及一控制装置,伞中棒由多个管伸缩套合而成,底部连设一把手,顶部连设一上巢;伞骨总成至少含有一顶骨、一下支骨及多个伞骨,并枢连至上巢与下巢滑合于伞中棒;开伞弹簧设于伞中棒内;伞骨总成上系有开收伞的多个收伞弹簧;控制装置含有一把手中的按钮、设于把手中的一上锁栓及带有扣头的一收伞控制器,扣头与拉索相连;其特征是该拉索的内缩端系于一扣头上,拉索自扣头经伞中棒向上绕径一枢设于伞中棒上部的上导轮并构成拉索的第一索段;拉索自上导轮沿着伞中棒一边转折而下绕经枢设于下巢的第一下导轮,构成第二索段;拉索又向上绕径一设于伞中棒顶端的最上导引装置,形成第三索段;又跨绕最上导引装置,沿着伞中棒的另一边下伸至枢设于下巢相对第一下导轮的第二下导轮,形成第四索段;又自第二下导轮转折向上系于上巢,形成第五索段;并且,拉索自伞中棒内部一线持续拉系至伞中棒外侧,在伞中棒及最上导引装置的两侧边形成动态平衡。
上述设计,经试验,达到了开收伞操作圆顺、苗条轻便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开伞示意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份放大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收伞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开伞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部份放大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收伞后中棒诸管套合断面图;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部份元件分解图;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收伞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开伞后防误动作操作示意图。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伞中棒1、一伞骨总成2、一开伞弹簧3、收伞弹簧4及一控制装置5,伞中棒1由多个管伸缩套合而成,底部连设一把手12,顶部连设一上巢15;伞骨总成2至少含有一顶骨21、一下支骨22及多个伞骨,并枢连至上巢15与下巢2 3滑合于伞中棒1;开伞弹簧3设于伞中棒1内;伞骨总成2上系有开收伞的多个收伞弹簧4;控制装置5含有一把手12中的按钮51、设于把手12中的一上锁栓52及带有扣头551的一收伞控制器53,扣头551与拉索56相连;其特征是该拉索56的内缩端561系于一扣头551上,拉索56自扣头551经伞中棒1向上绕径一枢设于伞中棒1上部的上导轮563并构成拉索56的第一索段S1;拉索56自上导轮563沿着伞中棒1一边转折而下绕经枢设于下巢23的第一下导轮564,构成第二索段S2;拉索56又向上绕径一设于伞中棒1顶端的最上导引装置,形成第三索段S3;又跨绕最上导引装置,沿着伞中棒1的另一边下伸至枢设于下巢23相对第一下导轮564的第二下导轮564,形成第四索段S4;又自第二下导轮564,转折向上系于上巢15,形成第五索段S5;并且,拉索56自伞中棒1内部一线持续拉系至伞中棒1外侧,在伞中棒1及最上导引装置的两侧边形成动态平衡。其中,该拉索56为五折式拉索。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对最上导轮565,并分别枢接于伞中棒1顶端,位于伞中棒1中心两侧。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大直径的最上导轮565,其直径约等于伞中棒上管14的直径。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最上导槽,并弧形凹设于伞中棒1顶端。其中,该拉索56于伞中棒1内部穿径一导环17C,导环17C连设于一窄细导杆17b的底部,该导杆17b上部固接于伞中棒1顶端内部。其中,该上锁栓52藉一长型板簧50a弹性顶持于伞中棒1或下巢23,长型板簧50a含有一根部并嵌固于把手12内部的底塞座120,以及一常顶持于上锁栓52及按钮51的突出弹部502,以为压按、解扣用。其中,该上锁栓52藉一销钉,固定产按钮51滑环511的后部,该按钮滑环511滑合于把手12底塞座120中。其中,该上锁栓52一体成型于该按钮51滑环511的后部上。其中,该伞中棒1有一下管11,下管11中固装一底套管11a,该底套管11a开设一扣孔111b并卡扣扣头551,以为收伞定位。其中,按钮51分别设有突出51u的开伞标记及内凹51d的收伞标记。其中,伞中棒1包含圆形断面的下管11、套合于下管11呈六角形断面的第一中管13、套合于第一中管13自一圆周内凹成含有三个平直部F且交错地形成三个弧形凸部X的第二中管13a以及一套合于第二中管13a的且呈圆形断面的上管14。其中,伞中棒1包括下管11、第一、二中管13、13a、上管14、上巢15及中心套管17,把手12连接于下管11的下管部111,上巢15设于上管11的顶端,中心套管17上端固接于上管14上端的一内塞块151,并构成一四折式伞中棒。其中,伞骨总成2包括里端枢设于上巢15的一顶骨21、里端枢连一下巢23并滑合于伞中棒1上的一下支骨22、一中间骨24、一内连接骨25、一尾骨26、一外弹性管27、一内弹性骨27a及一外连接骨28;里端枢连于下支骨22的外端的中间骨24最里端,藉内连接骨25连接顶骨21,尾骨26分别藉外弹性骨27与外连接骨28枢连中间骨24,一内弹性骨27a分别枢连于下支骨22与外连接骨28之间;顶骨21外端枢连下支骨22的中间部位,并由上构成一四折的伞骨总成2。其中,该控制装置5包括一弹性游设于把手12一钮孔中的按钮51、一体成型于按钮51内部的一环部上的一上锁栓52a以及一收伞控制器53;该上锁栓52藉一卡扣下巢23上切槽231的张力弹簧50弹性顶向伞中棒中心,以便在收伞时卡扣下巢23上的一切槽231,而于压按按钮51时,内推上锁栓52a,以解扣、开伞。其中,收伞控制器53含有一下锁栓54并弹性连设于一防误安全装置57;该防误安全装置57含有一长筒571,长筒571上筒缘5 72为收伞时的中管13、13a下压,连带一并下压收伞控制器53的下锁栓54,以于按按钮51开伞时,不会触动收伞用的下锁栓而产生误动作,而于开伞后藉一复归弹簧573上顶长筒571,一并上升的下锁栓54,于按按钮51时内推扣头551,使开伞状成为收伞,其中,五折式拉索56内索端561连接扣头551而外索端562则外连至上巢15。
实施例一的动态情况是这样的收伞至开伞过程,扣头551下移至中心套管17并驱推、卡扣于下管11下方的凸部111a上,内索端561上绕经带有零件161的上锁16枢接于内塞块151的上导轮563;五折索段构成的拉索56自伞中棒内以至伞中棒相对两侧,一线持续,一脉相承,整个行程呈动态平衡地分布于最上导轮565两侧的伞中棒两侧边,使拉力平均分配于伞中棒中心及左、右两则,拉索于开伞时平衡顺畅。当按按钮51后,内推上锁栓52a与下巢切槽231解扣,开伞弹簧3乃上推伞中棒诸管,展开伞骨总成而为开伞。
开伞至收伞过程,按按钮51,下锁栓54经下管栓孔112内推扣头551,解除与下管凸部111a的卡扣,收伞弹簧4乃缩合伞骨总成的伞骨,压缩上管14、第一、二中管13、13a及下管11,下巢23亦下移,斜推、内缩上锁栓52的斜栓部522,因弹簧50的复归,重新卡扣切槽231,同时一并压缩开伞弹簧3而蓄能,使扣头551再与凸部111a卡扣、定位,而完成收伞,由此可见,拉索56虽为五折式,但从伞中棒来说,为上、下管及第一、二中管,而为四节式,伞骨亦为四折式,这样缩合后,构成了一种秀长、苗条、小巧的伞具,携带、存放更加方便。
如图4-9所示其中,控制装置5还包括滑合于钮孔12h中的按钮51且接近压按的前边A;包括一滑环511,滑环511含一中环孔511a,且向外触接按钮51,且于滑环511前缘下方凹设一栓槽511b,包括含有斜栓部522的一上锁栓52,以抵住收伞控制器53;防止开伞后误触收伞控制器而产生误动作;其中,上锁栓52藉锁钉521固接于滑环511后方一栓穴中邻把手12的后边B,另上锁栓52亦可一体成型于滑环511上;一长型板簧50根部501固接于把手底塞座120,即邻B边,突出弹部502推顶上锁栓52,收伞后卡扣于上管、中管的扣孔100;滑环511滑合于底塞座120的一钮孔120a中,底塞座120有一中孔120b,以容下锁栓54,底套管11a前侧设一扣孔111b,后侧嵌设一弹性板58,以顶推扣头551与扣孔111b相卡扣,底套管11a顶缘直接顶持开伞弹簧3的下簧端31;扣孔111b可取代凸部111a,可更加窄小、苗条。
权利要求1.有五折式拉索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一伞中棒、一伞骨总成、一开伞弹簧、收伞弹簧及一控制装置,伞中棒由多个管伸缩套合而成,底部连设一把手,顶部连设一上巢;伞骨总成至少含有一顶骨、一下支骨及多个伞骨,并枢连至上巢与下巢滑合于伞中棒;开伞弹簧设于伞中棒内;伞骨总成上系有开收伞的多个收伞弹簧;控制装置含有一把手中的按钮、设于把手中的一上锁栓及带有扣头的一收伞控制器,扣头与拉索相连;其特征是该拉索的内缩端系于一扣头上,拉索自扣头经伞中棒向上绕径一枢设于伞中棒上部的上导轮并构成拉索的第一索段;拉索自上导轮沿着伞中棒一边转折而下绕经枢设于下巢的第一下导轮,构成第二索段;拉索又向上绕径一设于伞中棒顶端的最上导引装置,形成第三索段;又跨绕最上导引装置,沿着伞中棒的另一边下伸至枢设于下巢相对第一下导轮的第二下导轮,形成第四索段;又自第二下导轮转折向上系于上巢,形成第五索段;并且,拉索自伞中棒内部一线持续拉系至伞中棒外侧,在伞中棒及最上导引装置的两侧边形成动态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对最上导轮,并分别枢接于伞中棒顶端,位于伞中棒1中心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大直径的最上导轮,其直径等于伞中棒上管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最上导引装置包含一最上导槽,并弧形凹设于伞中棒顶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拉索于伞中棒内部穿径一导环,导环连设于一窄细导杆的底部,该导杆上部固接于伞中棒顶端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上锁栓藉一长型板簧弹性顶持于伞中棒或下巢,长型板簧含有一根部并嵌固于把手内部的底塞座,以及一常顶持于上锁栓及按钮的突出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上锁栓藉一销钉,固定于一按钮滑环的后部,该按钮滑环滑合于把手底塞座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上锁栓一体成型于该按钮滑环的后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伞中棒有一下管,下管中固装一底套管,该底套管开设一扣孔并卡扣扣头,以为收伞定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按钮分别设有突出的的开伞标记及内凹的收伞标记。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伞中棒包含圆形断面的下套、套合于下管呈六角形断面的第一中管、套合于第一中管自一圆周内凹成含有三个平直部且交错地形成三个弧形凸部的第二中管以及一套合于第二中管的且呈圆形断面的上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伞中棒包括下管、第一、二中管、上管、上巢及中心套管,把手连接于下管的下管部,上巢设于上管的顶端,中心套管上端固接于上管上端的一内塞块,并构成一四折式伞中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伞骨总成包括里端枢设于上巢的一顶骨、里端枢连一下巢并滑合于伞中棒上的一下支骨、一中间骨、一内连接骨、一尾骨、一外弹性骨、一内弹性骨及一外连接骨;里端枢连于下支骨的外端的中间骨最里端藉内连接骨连接顶骨,尾骨分别藉外弹性骨与外连接骨枢连中间骨,一内弹性骨分别枢连于下支骨与外连接骨之间;顶骨外端枢连下支骨的中间部位,并由上构成一四折的伞骨总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该控制装置包括一弹性游设于把手一钮孔中的按钮、一体成型于按钮内部的一环部上的一上锁栓以及一收伞控制器;该上锁栓藉一卡扣下巢上切槽的张力弹簧弹性顶向伞中棒中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收伞控制器含有一下锁栓并弹性连设于一防误安全装置;该防误安全装置含有一长筒,长筒上筒缘为收伞时的中管下压,连带一并下压收伞控制器的下锁栓。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折自动开收伞,其特征是其中,控制装置还包括滑合于钮孔中的按钮且接近压按的前边;包括一滑环,滑环含一中环孔,且向外触接按钮,且于滑环前缘下方凹设一栓槽,还包括含有斜栓部的一上锁栓,以抵住收伞控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伞,使之苗条。其包括伞中棒、伞骨总成、开伞及收伞弹簧以及控制装置,且有拉索;拉索的内缩端系于一扣头上,拉索自扣头经伞中棒向上绕径上导轮并构成拉索的第一索段;自上导轮沿着伞中棒一边转折而下绕经第一下导轮,构成第二索段;又向上绕径一设于伞中棒顶端的最上导引装置,形成第三索段;又跨绕最上导引装置,沿着伞中棒的另一边第二下导轮,形成第四索段;又自第二下导轮转折向上系于上巢,形成第五索段。用于遮雨等。
文档编号A45B19/00GK2425548SQ002335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1日
发明者林俊光, 张荣仁 申请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