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59阅读:1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手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把构造,尤指一种特别适用于行李箱手把。
当前行李箱拉杆是与角轮处在行李箱上不同的相对应位置上,也就是行李箱拉杆握把都缩入行李箱顶面的平面内,然而行李箱的手提手把却未被改善,一般均突设在行李箱的顶面及侧面上,如图8所示,占去不少行李箱的有效可利用空间,尤其对硬壳行李箱的有效空间在各种条件日益增多下,已使手提行李箱的可用空间日渐缩小,因此如何在行李箱手把上下点功夫,使手把占用空间有效的缩小,已是不容忽视的课题了。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习用行李箱手把占用空间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伸缩构造的节省空间的行李箱手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手把,其构造简单,又不易故障而可经久使用。
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手把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行的技术方案包括一手把部其两端具有一扁长形弹性部,各该弹性部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孔;一设在手把部两端的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内端设有一开口部及一固定部,并于固定座内设置一滑道;一设于固定座内的滑座,该滑座可经由一固定元件将手把部的两端弹性部上的固定孔锁固在滑座上。
当手把部受外力往上拉动时,手把部两端的弹性部便经由两固定座的开口部伸入两固定座内与两滑座连动,使两滑座沿固定座内的滑道同时往内滑动,因而使手把部往中间拱起,以利于行李箱提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功效及特点,参阅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将更加明晰。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手把的固定部反面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未使用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二较佳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
10手把部11弹性部 12固定孔13弹簧扣持孔20滑座 21螺孔22螺丝 30固定座31固定部310-310固定孔 32开口部33支柱34固定孔35滑道36螺丝 40弹簧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手把,如
图1-4所示,主要包括一手把部10,一设在手把部10两端的固定座30,一连接手把部10的两端并可在固定座30内滑动的滑座20,以及一可令滑座归位的弹簧40等构成,其中,手把部10如图3及图4所示,其中间部份具有较厚实且往下拱出而两端则往上凹入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把握持部,其两端呈一扁长形弹性部11,为使手把部10使用上更具弹性及坚牢性,在手把部10内预先塑制一弹性片的弹性部11,使弹性片与手把本体结合为一体,当然如使用高度韧性又具弹性的塑胶材料射制成型,则该弹性部11可予省略不用,这是从事本领域的业者所极易理解的。为了使手把部10可与固定座30结合,于手把部10的弹性部11上设有一固定孔12,而于固定孔12的外端又设弹簧扣持孔13,如使手把部10在拉拔时,欲使其拉出的高度较高时,也可将上述手把部10的固定孔12做成长形孔使手把伸缩的幅度为之增大。
该固定座30,如
图1及图2所示,其内端具有可供手把部10的弹性部11伸入的开口部32及一固定部31,固定部31上设有两个固定孔310-310,可藉螺丝36锁固在行李箱上,如图3-5所示,又该固定座30,如图2所示,于其外端上设有一固定孔34及一支柱33,其中,固定孔34是可藉螺丝36将固定座30锁固在行李箱上,而支柱30则供弹簧40的外端扣持之用。此外,又在固定座30的内外端间内设置一滑道35,以供该滑座20在其内滑动,而滑座20基本上为一U型座体,中间具有一螺孔21可供螺丝22将手把10的弹性部11上的固定孔12经由螺丝22锁固在滑座20的螺孔21上,如图2、3及4所示,另归位弹簧40的内端扣持于手把弹性部11上的扣孔13上,而弹簧40的外端则扣定于固定座30的支柱33上,如图2所示。如此组合完成的手把便如图3所示,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手把的外观图即如图2及图5所示。
当外力伸入手把部10的下方往上提携时,其状态则如图4及图6所示,当手把部10受力提携时,手把部的两端弹性部11的固定孔12,拉动固设在滑座20上的螺丝22,使滑座20可在固定座30内的滑道35往两内侧滑行,此时,弹簧40如图4所示,呈被拉伸状态,使行李箱手把呈鼓起状如图4及图6所示,当用户松手后,本实用新型的手把因受弹簧40的作用而立即恢复原状平贴在行李箱箱板上,如图3及图5所示,由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手把如将固定座30-30及手把部10的厚度做成最小的适当厚度时,将使过去行李箱手把占去行李箱的有效利用空间为之大幅改善,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构造原则之下,若将固定座30及手把部10的厚度尽量减小,且将设在固定座30内的滑道35尽量增长,则将使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手把使用前后状态的高度呈现显着性的变化,以达到更具实用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7所示,其主要构造均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仅将设在手把部两端的弹性部11所连设的归位弹簧40-40予以省略,则其作用与前述实施例也大体上相同,只是手把10被拉把后,在未施加下压的外力下,手把仍保持鼓起状,如图6所示,以方便立即提携行李箱,而于不再提携使用时,只要用手一拍,手把立即呈扁平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弹性部11上的固定孔12予以长形化及规格化后,将使本实用新型手把的具体构造更具实用,这是从事此领域之士所极易设计予以达成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范围内所为的修饰、变化或改变,皆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内,始符合理,例如从事此道领域的业者极易将本实用新型由弹性片及塑胶两者塑制成形的手把以单一材质取代之,或将滑座与手把两端的弹性部合而为一而省略单独设置滑座的构造,亦属可行,凡此均属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上的细部变化,应属本实用新型创意精神的一部分,一、因此由本实用新型上述构造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手把的构造简单实用,使行李箱手把可呈现两种使用状态,以使行李箱的可用空间,为之有效增大,且空间形态创新,应符合申请新型专利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手把,其特征在于一手把部其两端具有一扁长形弹性部,各该弹性部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孔;一设在手把部两端的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内端设有一开口部及一固定部,并于固定座内设置一滑道;一设于固定座内的滑座,该滑座可经由一固定元件将手把部的两端弹性部上的固定孔锁固在滑座上。当手把部受外力往上拉动时,手把部两端的弹性部便经由两固定座的开口部伸入两固定座内与两滑座连动,使两滑座沿固定座内的滑道同时往内滑动,因而使手把部往中间拱起,以利于行李箱提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手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内在手把弹性部末端与固定部的末端间设置一弹簧,以使加手把的外力消失后,加速手把部恢复至不使用状态的扁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手把,其特征在于该手把部是由一扁金属弹性片与塑胶一体射制成形,且弹性片的长度大于塑胶的握把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手把,具有一手把部其两端具有一扁长形弹性部,一设在手把部两端的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内端设有一开口部,并于固定座内设置一滑道及一设于固定座内的滑座,该滑座可经由一固定元件将手把部的两端弹性部上的固定孔锁固在滑座上。当手把部受外力往上拉动时,手把部两端的弹性部便经由两固定座的开口部伸入两固定座内与两滑座连动,使两滑座沿固定座内的滑道同时往内滑动,因而使手把部往中间拱起,并于不使用时呈扁长形可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A45C13/00GK2428005SQ00234358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2日
发明者何明隆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