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伞收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10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洋伞收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洋伞收用器,尤指借由一伞架枢设一框架上,使收伞时人比伞先行,而用伞时伞比人先开的目的。
按,在工商业日益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具的方便实用性也不断的在讲究,因此,对于这些用具的广大商机,也就成为一些业者研发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洋伞即为日常生活用具所常用的其中的一。而洋伞是遮阳避雨不可缺的用具,从手动伞变革到自动伞,方便实用性可说进步不少,然而洋伞的遮阳避雨功效,往往因各种因素而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例如;下雨乘车时,不管是人从外进车内,或人从车内走出外,都因空间不足而无法收开伞,而容易造成支承伞布的伞骨凸出刺人刮车,与身体来不及遮雨的现象,使得人们通常在一阵慌乱后,车内仍是积有水渍及身体遭雨淋湿;另外,一般流动摊贩在流动车上多装设有车顶盖,且多在车顶盖上边沿用手动方式,将遮阳板或帆布或大洋伞向外延设,用以遮阳避雨,形成一流动店面,当遇有下雨时,如流动摊贩正在进行摆摊或收摊时,工作人员必被雨淋湿,而且装设拆卸遮阳板或帆布或大洋伞较费时又费工,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体力负荷,而减低遮阳板或帆布或大洋伞的实用价值,因此,为精简装设拆卸的时间及力气,及提高使用效率,及改进上述洋伞使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利用具专业眼光及专业知识,用最少构件的组合,并透过更细心的设计,亦可搭配非电动方式或电动控制的动力装置,其使洋伞的功效扩张到最大,而研究出一种更为方便实用,且符合既有安全标准,及产业利用价值的洋伞收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洋伞收用器,它由伞架、框架再配合控制索或将各元件搭配齿轮传动索适当的动力元件来传导动力,即可令洋伞使用之后能收倒于框架上,而在使用前能立开洋伞,还能作多样化装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将伞架与框架枢设成一体,该伞架乃可供洋伞的伞把插置固定、并可轴转定止于所需的角度,该框架不一定要呈凹状。
所述伞把若为弯把时,在所述伞架上设有与弯把相对的嵌置口,位于嵌置口可加设有能加强固置拿把的固定元件,亦可在所述框架上设有与弯把相对的缺口。
所述伞架上相对于洋伞的伞扣位置可设有能压开伞扣的活动压扣,位于伞架上亦可设有伞扣孔。
所述框架可固设于依附物或与依附物一体成型,位于框架或依附物上可设有束接件。
所述洋伞、洋伞收用器及其伞架、活动压扣、束接件可配合适当的动力元件或控制装置,以便利用手动、门窗的启闭、半自动、全自动或其它非电动、电动方式来操控。
所述活动压相为滑压片或下压片,位于活动压扣上亦可加设有凸块。
所述束接件为嵌设或枢设的束环或者束片,该束接件亦可用伸缩集水杯、拉门、盖片、或其它适当的遮盖物来替代实施,其乃可将收倒的洋伞、伞架束整或者盖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能使洋伞在使用前比人先开启,而当不用伞时,能迅速将伞舆伞架收倒于框架,以避免身体受到雨淋或日晒所造成伤害。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构造及其特征有进一步了解,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习知的洋伞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接立体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组接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舆依附物装设一体成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结构图。
图8-13为图7的收伞分解动作简单示意图。
图14-17为图7的开伞分解动作简单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非电动方式控制示意图。
图19-2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装置控制示意图。
图21-24为
图11的收伞分解动作简单示意图。
图25-27为
图11的开伞分解动作简单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一般洋伞1都设有伞把11,且伞把11又多设计为直把或弯把、以供人手把持,而位于伞把11上方则凸设有一伞扣12、以供开伞1时按压打开、收伞1时用以扣止,并于伞顶可加设伸缩的集水杯13以防滴水。
再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主要将一伞架2枢设于一框架4或依附物上所构成一呈管状的伞架2,可供洋伞1的伞把11插置固定用,相对于洋伞1的伞扣12位置则设有伞扣孔21,且在伞扣孔21周边适当位置设有可压开伞扣12的活动压扣22,该活动压扣22可利用一可滑动的滑压片221或一可转动的下压片222来构成,利用弹性体223等适当方式,使活动压扣22能拉离伞扣孔21,并在洋伞1竖起至适当角度后,该活动压扣22便可因动力元件3(例如控制索)的驱动来压开伞扣12而自动开伞1;其中滑压片221可呈弧型,其构建乃在于前述伞扣孔21周边二侧设有开口滑槽211,且在滑槽211内装设有弹性体223,将一内缘适中处设有凸块2211的滑压片221二侧朝开口滑槽211装入,使滑压片221二侧套入弹性体223,然后用筛子224将弹性体223固置于开口滑槽211内,该滑压片221亦可设成斜立而不必有凸块2211,令滑压片221、凸块2211可拉离于伞扣孔21,借由弹性体223的弹力,可使滑压片221上、下动作于伞扣孔21,另外,下压片222可呈T型,其构成乃在于前述伞扣孔21任一端二侧设有轴管212,将下压片222一端轴设在伞扣孔21二侧的轴管212内,且在下压片222适中处设一扣孔2221,供一弹性体223一端卡扣,而弹性体223另一端则卡扣在伞架2上,令下压片222能拉离于伞扣孔21,利用弹性体223的弹力,可使下压片222向伞扣孔21上、下动作;一框架4不一定要呈凹状、其亦可舆依附物一体成型,利用一轴杆23贯穿伞架2下部的轴孔24、并穿过伞架2下部内所装设单向的扭转弹性体25、以及二轴管26与框架4的枢孔41、将伞架2枢设在框架4上、可供伞架2与收合的洋伞1倒卧,若洋伞1的伞把11部位为弯把时,可在伞架2上或框架4上相对于弯把部位分别设有嵌置口28或缺口42,亦可使嵌置口28的伞架2具有压条作用、即可夹固伞把11,或设一旋转套片5或粘带6等固定元件用以加强固置弯把的洋伞1,使洋伞1不致从伞架2内掉出,又在框架4上适当位置亦可设有束环7或束片8(束接件),该束环7、束片8可利用弹性体71、81等适当方式自动归复,其中该束环7乃可嵌设在框架4或依附物上、亦可页便带动集水杯1 3的伸缩,束环7底部设有孔洞72供一弹性体71装设扣固,并可借由弹性体71等适当方式自动归复,使束环7能在返滑动在框架4的中空滑槽43或依附物上,其中该束片8乃可枢设于框架4或依附物上,并可借由弹性体81等适当的方式自动归复,该束片8可以是单片或双片、全罩或部份遮覆等方式来盖合,利用下压索或可挠体82等因承受倒伞的下压力,而向框架4或依附物盖合、以罩覆伞架2及洋伞1,上述束环7、束片8使洋伞1收倒至适当角度,使束环7或束片8能被拉动,而将收合的伞布束整盖合、亦可设一似拉门或可伸缩的盖片等适当的遮盖物来替代实施,再配合控制索或将各元件搭配齿轮传动等适当的动力元件3来传导动力,即可令使用后的洋伞1能收倒于框架4或依附物,而在使用前能迅速将伞架2轴立,其轴立的角度可随使用者的设定而调整,并使伞架2上的洋伞1能立即打开;又,若伞架2上设有呈镂空的偏位片27时,可利用一端可勾定在洋伞1的收伞机构14上垂立的动力元件3(例如控制索或自动天线一端设有钩子31)来收合洋伞1并倒卧伞架2,在该动力元件3上适当位置设置卡止物32,即可在洋伞1被动力元件3位收至偏位片27时,当垂直拉力因卡止物32偏滑时便能顺势卡动伞架2轴转、并带着已收合的洋伞1倒卧于框架4或依附物;若伞架2利用单向的扭转弹性体25来自动轴立或倒卧时,则在框架4或依附物上位伞架2被拉倒或拉立的相对位置设有可拉开的勾扣元件44等钩止装置,该勾扣元件44适中处设有小孔441,并利用一轴条443贯穿勾扣元件44的小孔441及固设一自动归复的弹性体442,将勾扣元件44枢设在框架4二侧的小孔45,当伞架2被拉倒或拉立、因受单向扭转的弹性体25会自动使伞架2轴转竖立或倒下时,可借由勾扣元件44装置来勾止伞架2;再者,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4可固设在如遮阳板或柱杆或车顶或行李架等依附物上适当的位置、亦可与依附物一体成型(如使车顶的槽沟扩大以代替框架4等),也可以利用同一动力来操控数个洋伞收用器一齐动作;由图3及图4图式中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动力元件3主要以控制索来操控洋伞收用器的动作、亦可利用自动天线或动力连杆等元件来替代,其中该伞架2利用弹性体25自动竖立,该控制索设有四条A、B、C、D,其中控制索A一端设有钩子31可勾挂于洋伞1的收伞机构14上,另一端则穿过伞架的一侧边再斜向框架4上的束环7其底部孔洞72、与控制索B的一端形成串接连结,拉动索B的另一端即可拉滑束环7、并收伞1再倒伞架2(控制索A上无须有卡止物32),或将控制索A的另一端垂直贯穿偏位片27舆框架4后、与控制索B的另一端,并接连结成一线再套接另一控制索F,即可经由控制索F的拉动,使拉滑束环7或收伞1先后动作再倒伞架2(控制索A上须有卡止物32),而控制索C乃可拉动活动压扣22来压开伞扣12而自动开伞1,而控制索D乃可拉开勾扣元件44使伞架2自动轴立,又,在图5中的伞架2利用弹性体25自动倒卧,该控制索A设有卡止物32、于收伞1时可顺便卡开勾扣元件44使伞架2能自动倒下、故免设控制索D,利用手动或门窗启闭等非电动方式,或设置如马达、触控、遥控等全自动、半自动等电动控制装置来操控前述各控制索,令使用后插置在伞架2内的洋伞1能自动收合并倒卧于框架4或依附物,而在使用前能自动轴立伞架2并开伞1,便可达到收伞时人比伞先行,面用伞时伞比人先开的目的。
续上所述,以下乃以一非电动式及一电动式的实施例来代表叙述,其中所揭露的说明与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说明及申请专利范围所载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上所作的各种变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范围。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一齿轮传动机构来带动各控制索的动作,此齿轮传动机构亦可配合非电动方式或电动装置等来操作,其主要结构在于一面轮箱9内设有四个前后卷轴齿轮(91、92、93、94),其中第一、第二卷轴齿轮(91、92)(911、921、931、941、951、961)共五根,利用一动力齿轮97来拨动拔杆(911、921、931、941、951、961)及带动前述卷轴齿轮(91、92、93、94)及传动齿轮(95、96)的转动,在齿轮箱9异于动力齿轮97的另一端适当位置亦可设有可借弹性体981自动归复的卡止弹钩98等刹车装置,在必要时可定止动力齿轮97以免自动拉回(例如束环7设在异于伞架的另一端时,在拉滑束整伞布后可勾止以防弹性体71拉回归复,而若设在中间则可免设),而各个卷轴齿轮(91、92、93、94)、传动齿轮(95、96)、拨杆(911、921、931、941、951、961)的大小、齿数、数量等乃可视需求增减来匹配,另外,动力齿轮97亦可利用导槽、滑轮等适当方式因动力的驱使而滑动;图式中可看出控制索A尾端与操控束环7的控制索B前端连结串联,控制索B尾端则直接与第三卷轴齿轮93连结,而操控活动压扣22的控制索C尾端则与第一拨杆911连结,操控勾扣元件44的控制索D尾端则与第五拨杆961连结,亦可以一控制索E中间与动力齿轮97连结,当拉动控制索E的任一端或因动力的驱动便可推动动力齿轮97来操控各控制索的动作。
再请参阅图8-13所示,当不使用伞时,将张开的洋伞1插置在伞架2内,并用控制索A的钩子31勾定在洋伞1的收伞机构14上;拉动控制索E的一端或因动力的驱动,推动动力齿轮97滑动至舆第一拨杆911抵触,会使第一拨杆911歪斜而放松控制索C,但不会拉动活动压扣22,至动力齿输97与第一拔杆911分离后,则两者会自动复位;当动力齿轮97被推滑至舆第五拔杆961抵触时,会使第五拔杆961歪斜而放松控制索D,此时控制索D不会拉动勾扣元件44,当动力齿轮97滑动至舆第二传动齿轮96啮合时,会带动第三卷轴齿轮93卷绕并拉动控制索B,令束环7滑动至可倒洋伞1的距离并收合洋伞1,因卡止物32碰触偏位片27,使控制索A垂直拉立产生偏斜,而将伞架2连同收合的洋伞1拉倒,若用控制索A斜拉则收洋伞1后、因拉止而将伞架2轴转拉倒;当动力齿轮97被推动至将舆第二传动齿轮96分离时,第五拔杆961与控制索D会自动复位,而束环7已被拉滑至底且拉伸弹性体71,此时伞架2连同洋伞1已呈水平倒卧在框架4、并与勾扣元件44自动钩合,不会因单向的扭转弹性体25被扭转而自动竖立;至动力会轮97舆第二传动齿轮96分开,则束环7会被拉伸的弹性体71拉回归复、将洋伞1箍住,同时拉回控制索B并使第三卷轴齿93反转复原、将串联的控制索A呈放松状;此时若为手动式可借弹性体(102或71、25)自动返回、则需利用卡止弹钩98来勾止,以防动力齿轮97自动返滑,若为自动式(如将控制索E的一端与开启门窗连动)或电动式(如利用卷放索的马达来运作)则会自动停住扯止,就不必设卡止弹钩98了。
续请参阅
图14-17所示,当要使用洋伞1时,动力齿轮97可借扭伸的弹性体(102或71、25)或动力自动返回、或以手拉控制索E另一端返回滑动,至舆第二传动齿轮96啮合时,会带动第三卷轴齿轮93反转并卷绕拉动控制索B,令束环7滑动至底不再箍住洋伞1,并拉伸弹性体71且拉直控制索A,同时使第五拔杆961反向歪斜拉动控制索D,令勾扣元件44与伞架2一直呈脱钩状态;一旦动力齿轮97返滑与第二传动齿轮96分开,则伞架2连同洋伞1自动竖立的动作会比束环7自动返滑的动作快,同时带动第二传动齿轮96与第三卷轴齿轮93反转,而控制索A会再放松,第五拨杆961、控制索D及勾扣元件44会自动归复;当动力齿轮97返滑至使第一拨杆911反向歪斜拉动控制索C,令活动压扣22压下伞扣12,则洋伞1会自动撑开并拉直放松的控制索A;至洋伞1完全张开,而动力齿轮97已返滑至底停止,第一拨杆911、控制索C及活动压扣22会自动复位,放开控制索A的钩子31由伞架2内取出洋伞1使用即可外出。
另外,该齿轮箱的动力齿轮97亦可加设另一端固定枢设而呈拉缩状的推拉杆10来推动,如
图18所示,利用推拉杆10的凸向门板或因凸抵块101(门板无法直接推抵推拉杆10时加设的)在关门时所产生的推压力,使推拉杆10的一端能拉伸而推动动力齿轮97,来自动收合洋伞1并倒卧伞架2;当打开车门后,因门板或凸抵块101的推压力消失,推拉杆10的一端便会因弹性体(102或71、25)拉回并带动动力齿轮97自动归复原位,此时伞架2便会自动从框架4或依附物上竖立、并自动打开洋伞1;该推拉杆10亦可利用弹性体102来加强自动归复的力,也可改成单索E手动或电动方式来操控。
又,本实用新型亦可与一马达箱20联合实施,借由手捺开关、触控、遥控等电动装置控制来操控,面无须装设扭转弹性体25、勾扣元件44来轴转、钩合伞架2,如
图19、20所示、其中框架4亦可与依附物一体成型,此马达箱20主要结构设有前、后二马达201、202,其中位前马达201同心轴设一转盘203,在转盘203上方设有一可借弹性体2041自动归复的拔杆204,且在转盘203偏心适当处设有一轴杆2031、并与一拉杆205的一端枢设,该拉杆205另一端则舆一马头轴杆206枢设,面马头轴杆206则分别舆伞架2固置、与框架4或依附物轴设,另外在马达箱20后侧设一耳片207,将控制索C的尾端贯穿耳片207连结至拨杆204,而控制索A的尾端则转折后连结至后马达202。
再请参阅图21-24所示,当不用洋伞1时,将张开的洋伞1插置在伞架2内,并用控制索A的钩子31勾定在洋伞1的收伞机构14上;开启后马达202卷绕控制索A,令洋伞1完全收合,而后后马达202自动关闭;自动开启前马达201,使位在转盘203上偏心的轴杆2031转动时、能推动水平的拉捍205渐呈斜角,并连动马头轴杆206呈垂立的马头转动呈偏斜,则伞架2连同洋伞1会被固置的马头轴杆206带动倒下;至偏心的轴杆2031转动至180度时,被推动的拉杆205会再呈水平,并使马头轴杆206的马头由偏斜转呈水平,则伞架2连同洋伞1便完全水平倒卧于框架4或依附物,而束片8会因下压索或可挠体82承受倒伞1下压的力将洋伞1盖合,而后前马达201自动关闭。
续请参阅图25-27所示,当要使用洋伞1时,开启前马达201,使偏心的轴杆2031转动至270度时,被拉动的拉杆205会呈45度,使马头轴杆206原本呈水平的马头拉回转呈45度,并拉起竖立伞架2及洋伞1,此时,束片8的下压索或可挠体82已不再承受倒洋伞1的压力,会因弹性体81或可挠体82的弹力会自动复位呈垂立状,而拉杆205的一端,洽己凸抵拨杆204使其偏斜,同时扭转弹性体2041、并拉动控制索C使活动压扣22压下伞扣12,但尚不会开洋伞1;而后马达202自动开启、反转放松控制索A,洋伞1才会自动撑开,当拉杆205被拉动至不再凸抵拔杆204后,拨杆204会因扭转弹性体2041回转自动复位呈垂立状、并放松控制索C,今活动压扣22能自动复位,当位在转盘203上偏心的轴杆2031转360度到原点,拉杆205会被拉回原位呈水平,马头轴杆206的马头会转回呈90度,前后二马达201、202会自动关闭,伞架2带着已张开的洋伞1呈竖立,然后,再放开控制索A的钩子31,由伞架2内取出洋伞1使用即可外出;或可再自动开启前马达201将无放置洋伞1的伞架2倒卧在框架4或依附物,在下次要用伞架2前再自动激动以竖立备用。
综合上述所陈,本实用新型洋伞收用器,确能增进实用价值性,且具经济的效益,而所述的构造及其功效特征,具有实用新型新颖性,且能增进功效,依法向钧局提出新型专利申请,并恳祈早日准本案专利权。
权利要求1.一种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将伞架与框架枢设成一体,该伞架乃可供洋伞的伞把插置固定、并可轴转定止于所需的角度,该框架不一定要呈凹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伞把若为弯把时,在所述伞架上设有与弯把相对的嵌置口,位于嵌置口可加设有能加强固置拿把的固定元件,亦可在所述框架上设有与弯把相对的缺口。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伞架上相对于洋伞的伞扣位置可设有能压开伞扣的活动压扣,位于伞架上亦可设有伞扣孔。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可固设于依附物或与依附物一体成型,位于框架或依附物上可设有束接件。
5.按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洋伞、洋伞收用器及其伞架、活动压扣、束接件可配合适当的动力元件或控制装置,以便利用手动、门窗的启闭、半自动、全自动或其它非电动、电动方式来操控。
6.按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动压相为滑压片或下压片,位于活动压扣上亦可加设有凸块。
7.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洋伞收用器,其特征是所述束接件为嵌设或枢设的束环或者束片,该束接件亦可用伸缩集水杯、拉门、盖片、或其它适当的遮盖物来替代实施,其乃可将收倒的洋伞、伞架束整或者盖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洋伞收用器,尤指借由一伞架枢设于一框架上,使收伞时人比伞先行,而用伞时伞比人先开的目的。它的伞架上插接洋伞,该伞架上相对洋伞的伞扣位置设有伞扣孔,且在伞扣孔周边处设有一活动压扣;伞架下端枢设有一框架,框架乃固设在附物上一体成型,该框架上设有束接件,又该伞架、活动压扣、束接件连接动力元件。能使洋伞在使用前能比人先开启,而当不用伞时,能迅速将伞舆伞架收倒于框架,以避免身体受到雨淋或日晒所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A45B25/14GK2449596SQ00243600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8日
发明者陆景芳 申请人:陆景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