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91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改良,是指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
按行李箱已成为现代人家家户户旅游必备的工具之一,而带轮行走的行李箱更是当前旅游者的宠儿,带轮行走的行李箱必须具备角轮及拉杆,以及其握把,其中拉杆是藉座体固定支撑在行李箱顶面上,如


图1所示,拉杆8是为座体7所支撑着,座体7具有一凹部71,以容纳拉杆握把1,该凹部71由一顶板3、一垂直板5及一座板6所组成,当拉杆8不拟使用需收缩于行李箱内时,手指4往下压将拉杆8连同握把1一起压入座体7的凹部71内,由
图1可知,此时手指4(指拇指以外的四指)的背部最容易与座体7的顶部3与垂直板5顶面的交界邻角2发生擦伤情事,如收缩用力过猛时,擦伤机率更大,尤其是妇孺的手指细嫩,受伤的机率更大,造成快乐出游的旅游者生成不愉快的气氛,所以常用行李箱的座体实有待改良。
为此,台湾专利公告第387218号(申请案第87213747号)的“旅行箱拉杆握把收容防撞结构”,即为改善此项缺点而提供,该案立意虽佳,但该案只在座体的背面贴设一软质垫体,只能达到手指防撞功能,别无他用途,对于其他构件间并无相互关连及作用的关系,无法使行李箱的使用功能加以发挥,确实可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上述常用行李箱拉杆座体的诸缺点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可随握把的下压而往下沉入座体内并令握把的自动扣止于座体上的闭锁装置而定位,于手指离开后安全装置自动归位,且于使用拉杆握把时,只要按下安全装置至一定程度,即可解除拉杆握把的闭锁装置而令握把自动弹升供手指握持握把拉出拉杆,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达到一举两得的安全又方便的实用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该装置的可动板部份尚可赋予特殊颜色或符号的标示,以增进其使用上的安全,而有别于一般的行李箱,对行销促销将是一大利器。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设在该座体垂直板与顶部水平板间的一镂空凹部,一设在该镂空凹部内具有纵长形导引框架的F形构件,及一设在镂空凹部后方可令该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在其内上下滑行的凹槽构件,该凹槽构件包括一令该F形构件的顶部受压时可在上述凹槽构件内上下滑动自如的导引装置,一令F形构件在上述凹槽构件受压下沉,而当压力消失后可自行归位的弹性归位装置,以使握持握把下压伸缩拉杆至座体的凹部内时,可防止手指为座体顶部水平板与垂直板交界处所擦伤或撞击,因而达成安全收合行李箱拉杆握把的使用目的;较佳地,该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两端下方分别进一步包括一楔形块,而该凹槽构件的两端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一握把拉杆的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包括一设在凹槽构件两侧下端与凹槽构件一体成形的壳体,一设在壳体上方的垂直向矩形孔,一设在壳体前端的水平向矩形孔,一设在壳体内的弹簧及一上方具有斜面作动凹孔,前端具有闭锁梢的闭锁元件,该水平及垂直向矩形孔可相互沟通,该闭锁梢元件的内端为一支撑该弹簧的支柱,而其外端则为一闭锁梢可锁止于拉杆内管的上扣孔;较佳地,该握把的拉杆的外管接近底部处设置一弹跳装置;较佳地,该F形构件于握把呈收缩状态时,尚兼具解除握把闭锁的按钮,因而按压F形构件至较深时,其下端两侧的楔形块的斜面部即伸入闭锁装置的闭锁元件上方的斜面作动凹孔而令闭锁元件往内缩入,使闭锁梢解除扣止拉杆内管的上扣孔,令该内管下端为该弹跳装置所弹升,而使拉杆的握把弹升;较佳地,该弹性归位装置包括一设在该F形构件上方的一中间板及一设在凹槽构件底部两端的支柱,以及一套设在该两支柱上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上端顶持于F形构件的中间板,使F形构件的顶面在常态下保持与座体顶板齐平;较佳地,该导引装置包括一设在该镂空凹部前端的第一导槽,一设在凹槽构件两闭锁壳体间的第二导槽,一分别设在凹槽构件两端内侧的纵向导槽及一设在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上的突出导引构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将结合以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常用座体与握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设在行李箱上的整体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一的侧断面剖视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一的纵断面剖视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二的侧断面剖视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二的纵断面剖视示意图;图5C为第5B图的分解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三的侧断面剖视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三的纵断面剖视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座体 11凹部12-12凹孔13垂直板14底板 15顶板
151螺孔柱 152固定螺丝16凹槽构件 16A镂空部161底部162垂直部162A-162A两侧臂1622-1622固定凹部163-163支柱164弹簧165-165部导引槽166导槽166A水平向导槽 167闭锁装置1671闭锁壳体 1672、1674矩形孔1673-1673扣止部1675弹簧1675A弹簧支柱 1677闭锁梢构件1678楔形斜面孔 1679闭锁梢17F形构件 171水平部172垂直部 174中间隔板175开口导槽176导引框架177导引凸部178作动楔形块1781平面 1782斜面20握把 21拉杆210上端扣孔22内管25弹跳装置 251制动元件30弹跳装置 31框形定位构件32弹跳构件 33滑块331制动件 34弹簧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主要包括一座体10及一具有拉杆21的握把20,以及一设于拉杆21下端的弹跳装置30(参阅图4-6),座体10包括一凹部11,凹部11两侧设两凹孔12-12可供拉杆21由的通过,该凹部11又包括一垂直板13、一底板14及一顶板1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凹部11的垂直板13与顶板15间设一纵长形镂空部16A,及一可在该凹槽构件16内上下运动的F形构件17,以及一设置在凹槽构件16两侧下方用以控制拉杆下端的弹跳装置30的闭锁装置167,其中,该纵长形镂空部16A的背后左右两侧及底部皆由一纵长形凹槽构件16予以包覆,并可令一F形构件17在其内上下滑动,详言的,该凹槽构件16具有一底部161及一垂直部162,底部161上两侧各设有一支柱163-163,支柱163-163上各套设一弹簧164-164,两支柱163-163的前端设一道导槽166,而垂直部162上两侧臂162A-162A内侧也分别设一凹部导引槽165-165。
该F形构件17具有一顶部的水平部171及垂直向的垂直部172,以及一导引框架176,其中,F形构件的水平部171及垂直部172为软质材质,而导引框架176为硬质材质,水平部171下方又设一中间隔板174,中间隔板174上两端与支柱163-163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开口导槽175,以供F形构件17往下运动时,支柱163-163可分别通过的,基本上该F形构件17的水平部171与镂空部16A的水平向宽度及凹槽构件16的底部161的尺寸相当,而其垂直部172的长度则略大于凹部的垂直部162的高度尺寸,以便F形构件17的垂直部172的底部可经由座体10镂空部16A前端的水平向导槽166A伸入凹槽构件16的前端处所设的导槽166内,该座体10顶板15内下方两侧设有凸出螺孔柱151-151,而凹槽构件16的垂直部162上相对应处也设有固定凹部1622-1622,以便该F形构件17可利用固定螺丝152-152经由凹槽构件16的垂直部162两侧的固定凹部1622-1622的通孔,而将凹槽构件16固定在座体10顶板15下方的两螺孔柱151-151上,而其底部的闭锁壳体1671上的扣止部1673-1673(见图5C)适可扣止于座体10底板14后方的卡座141-141的弹性卡止部142-142上,而使F形构件17可藉其延伸导引框架176的导引凸部177的导引下,得以在凹槽构16的凹部导引槽165-165内行上下滑动。在常态下,该弹簧164系将F形构件17往上顶而止于导引框架176的导引凸部177顶持于座体10的顶板15的顶端,因而令F形构件17的水平部171的顶面与座体10的顶板15的高度齐平为佳,如第5A及5B图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座体10与手指接触的部位设置一如前述说明的可伸缩性F形构件17,可于手指握持握把20往下压制时,F形构件17可随的往下沉,因而使手指免予擦伤,F形构件17受手指推压而下沉的情形则如图4A所示。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装置包括一F形构件17,一设在F形构件17水平部上朝外延伸的导引框架176及一突出于导引框架176顶面及其两侧端的导引凸部177,一设在座体凹部11后缘即镂空部16A的前端的一道导槽166A,一设在座体10镂空部16A后方及座体项板15下方的凹槽构件16,一设在凹槽构件16上的底部161的支柱163-163及套设在支柱上的弹簧164-164,及凹槽构件16的两侧臂162A-162A上的导引槽165-165,以及一设在凹槽构件16的底部161前缘的导槽166,亦即F形构件17系受其垂直部172的下缘与导槽166A及166相互导引,且F形构件17导引框架176的导引凸部177又受凹槽构件16的导引槽165-165的相互导引及在凹槽构件16将F形构件17的导引框架176以螺丝152-152将的锁固于座体10的顶板15下及卡止于卡座141的间,以规范其上下活动距,如凹部导引槽165的深度。所以不论任何情况下,只要手指一碰触及其水平部171即可随手指的下压而缩入,使手指在操作握把20时,几乎没有感觉任何触压,所以其使用功效的增进相当显着,确实可令用户达到使用安全及实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上述安全装置更具实用性,复于凹槽构件16的两侧下方与座体10的两拉杆支撑孔12的后方相对应处各设置一闭锁装置167,而于F形构件17的导引框架176的底部设一启开闭锁装置作动的楔形块178,其中,该楔形块178的正面为平面1781,后面为一楔形斜面1782,而该闭锁装置167则包括一闭锁壳体1671,壳体的顶面具有一矩形孔1672可供上述楔形块178的楔形斜面部1782伸入其内,壳体的前端为一矩形孔1674,壳体底部具有一扣止部1673(详参图5C),可与座体10的底板14后方的卡座141的弹性扣止孔142相扣止,壳体内尚具有一弹簧1675及一闭锁梢构件1677,闭锁梢构件1677包括一顶面的楔形斜面孔1678,一设在后方的弹簧支柱1675A及设在其前方的闭锁梢1679。
由图4A及图4B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座体安全装置除可防止握把收缩时擦伤手指外,其受弹簧164-164支撑的F形构件17尚具有解除握把闭锁的功能,即在F形构17的作动楔形块178的作动形斜面1782设在较高处,于收缩握把20时可随手背的按压而下沉,此时,F形构件17的导引框架176的导引凸部177只在凹部导引槽165-165的较高处上下滑行,作动楔形块178无法伸入闭锁壳体1671的上方矩形孔1672内,即作动楔形块178的底端与闭锁梢构件1677的楔形斜面孔1678的间尚有一段较长的距离,所以绝不虑握把在收缩时,对闭锁装置167生成误动作。
本实用新型为使安全装置更具实用一目的,复于本实用新型拉杆的外管在接近底部处设于一弹跳装置30,该弹跳装置30包括一框形定位构件31、一弹跳构件32、一具有制动件331的滑块33及一弹簧34,该弹跳装置30业蒙中国专利局核准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号第ZL98202933.0号(证书号第333107号)在案,有关说明从略。当握把呈收缩状态时,内管22的底部压制弹跳装置30制动件331上(见图4及图5),而内管的上端扣孔210又为闭锁装置167的闭锁梢1679所梢止(见图5A),所以当将F形构件17再往下压至接近最大深度时,如第6A及6B图所示,F形构件17两端的楔形作动斜面部1782即与闭锁梢构件1677的顶面楔形斜面孔1678相接触,而使闭锁斜面孔1678往内缩入,此时设在外管底部的弹跳装置30便将内管22往上弹升,令握把弹出座体10的顶板15的上方一小段距离,以方便手指伸入而拉出握把,使内管被拉出至最高点,如图2所示,以便将行李箱拖着行走。
反之,当行李箱不使用时,欲令握把呈收缩状态,只要手指将握把往座体内压下,于手指接触座体10的顶板15的高度时,由于F形构件为软质材质,且F形构件17在支柱163-163、弹簧164-164、导槽175-175、导引槽165-165、导槽166、166A及导引凸部177等的导引下将随握把的下压收缩而沉入座体内,使的不与手指发生擦伤情事,此时随握把而被压入外管内的内管22的上扣孔210便瞬即为闭锁装置167的闭锁梢1679所扣止,于是松手后握把呈固定位置的收缩状态而F形构件则自动归位于座体10的顶板15同高的位态,如图5A及图5B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兼具闭锁装置解除按钮的功能,确可令用户的手指在操作行李箱握把时免予擦伤,且使用日久也不虑老化而破坏行李箱的观瞻,且兼拉杆弹跳装置的闭锁装置解除按钮的功效,所以本实用新型确具新颖性、进步性及实用性,理应有合申请新型专利要件。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包括一设在该座体垂直板与顶部水平板间的一镂空凹部,一设在该镂空凹部内具有纵长形导引框架的F形构件,及一设在镂空凹部后方可令该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在其内上下滑行的凹槽构件,该凹槽构件包括一令该F形构件的顶部受压时可在上述凹槽构件内上下滑动自如的导引装置,一令F形构件在上述凹槽构件受压下沉,而当压力消失后可自行归位的弹性归位装置,该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两端下方分别进一步包括一楔形块,而该凹槽构件的两端相对应处亦分别对应设有一握把拉杆的闭锁装置,以使握持握把下压伸缩拉杆至座体的凹部内时,可防止手指为座体顶部水平板与垂直板交界处所擦伤或撞击,且该闭锁装置的闭锁梢元件可锁止于拉杆内管的上扣孔,因而达成安全收合行李箱拉杆握把及锁止拉杆握把于座体的使用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闭锁装置包括一设在凹槽构件两侧下端与凹槽构件一体成形的壳体,一设在壳体上方的垂直向矩形孔,一设在壳体前端的水平向矩形孔,一设在壳体内的弹簧及一上方具有斜面作动凹孔,前端具有闭锁梢的闭锁元件,该水平及垂直向矩形孔可相互沟通,该闭锁梢元件的内端为一支撑该弹簧的支柱,而其外端则为一闭锁梢可锁止于拉杆内管的上扣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拉杆的外管接近底部处进一步设置一弹跳装置以使按压F形构件时,可令拉杆握把自动弹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跳装置包括一框形定位构件,一弹跳构件,一具有制动件的滑块及一弹簧,当握把呈收缩状态时,该弹跳装置的滑块的制动件为拉杆的内管底部所压制,而令该闭锁装置的闭锁梢锁止于拉杆的内管的上扣孔,因而可将握把扣止定位于收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F形构件于握把呈收缩状态时,尚兼具解除握把闭锁的按钮,因而按压F形构件至较深时,其下端两侧的楔形块的斜面部即伸入闭锁装置的闭锁元件上方的斜面作动凹孔而令闭锁元件往内缩入,使闭锁梢解除扣止拉杆内管的上扣孔,令该内管下端为该弹跳装置所弹升,而使拉杆的握把弹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归位装置包括一设在该F形构件上方的一中间板及一设在凹槽构件底部两端的支柱,以及一套设在该两支柱上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上端顶持于F形构件的中间板,使F形构件的顶面在常态下保持与座体顶板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包括一设在该镂空凹部前端的第一导槽,一设在凹槽构件两闭锁壳体间的第二导槽,一分别设在凹槽构件两端内侧的纵向导槽及一设在F形构件的纵长形导引框架上的突出导引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F形构件为软质材质,而该纵长形导引框架为硬质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F形构件与该纵长形导引框架两系在模具中塑制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设在该凹槽构件垂直部两侧的固定凹部及一将该F形构件经由该两固定凹部而锁固在座体顶板后下方上的两支突出螺孔柱及其固定螺丝,而该凹槽构件的底部的扣合部则扣止于座体面板后方的卡座上,使F形构件受压时,得在上述导引装置的导引下令F形构件得于座体顶板后下方与凹槽构件的底板间行上下伸缩自如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F形构件被下压至该楔形块解除闭锁装置的前具有一段较长的空档空间,以确保F形构件对拉杆握把不生成误动作的构造。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是于行李箱座体凹部内的后侧垂直板与顶面水平板间设置一凹槽,凹槽内设置一可覆盖该凹槽且可上下伸缩的F形构件及于凹槽后设置一纵长形导引框架,以及一设于导引框架两侧的拉杆弹跳装置的闭锁装置,以使手指握持行李箱拉杆握把下压伸缩拉杆至座体的凹部内部定位而闭锁时,可防止手指与座体的垂直板与顶板交处的棱角发生擦伤或撞击,而于欲使用伸缩拉杆时,则按压F形构件至较深位置时,即可使握把解除闭锁装置的闭锁功能,使本实用新型的拉杆座体的安全装置复具有解除按钮的功能,以达到安全收合行李箱拉杆及方便拉杆拉出的使用目的。
文档编号A45C13/00GK2443647SQ0025458
公开日2001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0日
发明者郭忠贤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