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项圈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51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项圈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项圈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项圈带体上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扣接元件,该扣接元件分为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可藉由上述构件的结构可轻易将项圈作一扣合及遇到重力拉扯时可分离,进而确保人体颈部安全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
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各式项圈,如配置有识别证的项圈、用来挂设行动电话的项圈等等,而其上述的各种项圈的带体连接结构无可以确保人体颈部,因项圈受不可抗拒的外力拉扯时可自动分离的扣接元件,均只有一带体所构成,而该带体至多只能做其项圈长、短的收放。
然而,前述的各式项圈因无所谓的安全扣接元件,而潜在许多危机,如当使用者将识别证或行动电话藉由项圈挂于颈部时,当遇到重力强力拉扯时如被一动作中的机械,及遭人力强制拖拉时,由该项圈的带体强度相当高,不易断裂,因此常导致使用者的颈部因强力拉扯而受伤,甚至导致更严重的致命危险。
现有的项圈结构虽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但却隐藏许多致命的危机;故本设计者特别针对目前前述项圈的缺陷作一研究与设计,使项圈可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可作其项圈的长、短的收放,更可轻易使项圈作一扣合及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项圈带,使其项圈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轻易使项圈作一扣合及遇到重力拉扯时可分离,进而防止使用者的颈部因受强力拉扯而受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该项圈带体上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扣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元件分为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其中该第一、二扣体均分为上盖与底盖,因此可藉该构造将带体作一稳固夹持;又该第一扣体的底盖一端凸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压扣部,该压扣部可扣设于第二扣体的底盖内两侧边呈相应的抵止部上;藉由上述构件的结构可轻易将项圈作一扣合及遇到重力拉扯时可分离,进而确保人体颈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中该第一、二扣体的上盖均开设有复数个穿孔,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块,而底盖设有与前述穿孔呈相对位置的柱体,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槽,该卡槽是与前述的卡块呈相对位置,藉此构造将带体作一稳固夹持。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中,该第一扣体的压扣部的开放端具有一导引面,以利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扣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主要项圈带体上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扣接元件,该扣接元件分为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可藉由上述构件的结构可轻易将项圈作一扣合,当遇到强力拉扯时可使项圈带分离,进而防止使用者的颈部因受强力拉扯而受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扣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扣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剖视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剖视图(二)。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项圈带体的带体2上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扣接元件1;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所示,如图所示其中该扣接元件1是分为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其中该第一扣体10、第二扣体20,该第一扣体10设有上盖11、底盖12,第二扣体20设有上盖21、底盖22,其中该上盖11、21分别开设有复数个穿孔111、211,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块112、212,而底盖12、22设有与前述穿孔111、211呈相对位置的柱体121、221,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槽122、222,该卡槽是与前述的卡块112、212呈相对位置,其藉由第一、二扣体10、20的构造可将带体2作一稳固夹持;其中第一扣体10的底盖12一端凸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压扣部123,该压扣部123的开放端具有一导引面124;又第二扣体20的底盖22内两侧边各设有呈相应的抵止部223。
请参阅图6、图7所示,其是将第一扣体10的具有弹性的压扣部123推向第二扣体20,且由于该压扣部123的开放端具有导引面124,因此可将第一扣体10的压扣部123轻松推入第二扣体20内,并卡设于第二扣体20内的抵止部223上且稳固结合。
当项圈遇到重力强力拉扯时如被一动作中的机械,及遭人力强制拖拉,且该力道超过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所能承载的力量时,第一扣体的压扣部将与第二扣体内的抵止部脱离,进而确保人体颈部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项圈带,该项圈带体(2)上设置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扣接元件(1);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元件(1)分为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其中该第一、二扣体(10、20)均分为上盖(11、21)与底盖(12、22);又该第一扣体(10)的底盖(12)一端凸设有一具有弹性的压扣部(123),该压扣部(123)可扣设于第二扣体(20)的底盖(22)内两侧边呈相应的抵止部(22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扣体(10、20)的上盖(11、12)均开设有复数个穿孔(111、211),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块(112、212),而底盖(12、22)设有与前述穿孔(112、212)呈相对位置的柱体(121、221),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槽(122、222),该卡槽(122、222)是与前述的卡块(112、212)呈相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体(10)的压扣部(123)的开放端具有一导引面(124),导引面(124)使第一扣体(10)与第二扣体(20)扣接。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项圈带,其在项圈带体上设置扣接元件,扣接元件分为第一、二扣体,第一、二扣体分为上盖与底盖,上盖开设有复数个穿孔,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块,而底盖设有与穿孔呈相对位置的柱体,并于其两侧边设有呈相对应的卡槽,卡槽与卡块呈相对位置,第一扣体的底盖一端凸设有弹性的压扣部,第二扣体的底盖内两侧边设有抵止部,藉以抵住压扣部;藉由上述构件的结构可轻易将项圈作扣合及遇到重力拉扯时可分离,进而确保人体颈部的安全。
文档编号A44B18/00GK2456511SQ00259788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日
发明者林木和 申请人:晟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