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伞布的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99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绕伞布的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关闭了伞的情况下,其结构能相对伞骨拧紧且卷绕伞布的伞。
现有技术在使用伞时和使用以后,该伞的伞布处于一种被雨水淋湿附着有水滴的状态。在不相对伞的主柱卷绕这种状态下的伞布的褶、原封不动地散乱着移动伞的场合,由于伞布的水滴向周围飞溅,或从伞布流向伞的顶帽一侧前端部的水滴滴落到地板上,所以,将水滴飞溅到周围的人的衣服或商品等上,带来很多麻烦。另外,由于也有时卷绕在伞布中的伞骨与周围的人或东西等缠绕在一起、而折断了等,由于雨伞使用后的外在的原因,也有时缩短了伞的使用年限。
因此,在乘坐电车、公共汽车等时或进入商店、会场等人群中时,一般是在其出入口附近相对伞的主柱卷绕伞布的褶、防止从伞布上飞溅出水滴,使其不会带来麻烦,同时,通过在进行该卷绕时,将伞骨聚拢且保持在伞的主柱一侧,来保护雨伞本身。
但是,这样一来,在相对伞的主柱卷绕伞布的褶的场合,首先用一只手握着伞的柄,同时用另一只手抓住沾满水滴的伞布、为了使伞的柄和伞布的旋转方向相反,必须使整个伞旋转。而且,如果要整整齐齐地折叠伞布的褶的话,特别是在用伞布一侧的手将淋湿的该褶弄整齐之后,需要进一步进行一边使手从伞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向柄一侧移动,一边使其旋转的作业。这种作业,由于不仅不得不使用双手,还会由于该作业手要沾上水滴和污垢,所以,在携带特别重的东西的场合,是非常困难的。再有,由于该作业同样都在上述出入口进行,所以,这成为其周围混乱、人流停滞的原因。
作为一种这样的问题的对策,以往提出了将罩子安装在伞本体上的方案。这种方案是设计成,在打开伞时(以下称为开时),使该罩子向伞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移动,同时将其收小,在关闭时(以下称为闭时),相反,一边使该罩子向柄一侧移动,一边拉着,将整个伞布收纳到该罩子内。
但是,这样的带罩子的伞,由于仍然是在直接用手将淋湿的伞布卷绕到伞的主柱一侧之后,将罩子从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向柄一侧拉,将整个伞收纳到该罩子内的,所以,依然需要直接用双手进行卷绕伞布的作业。另外,为了使罩子罩住整个伞,还有整个伞重量增加这一缺点。再有,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打开伞时,若该罩子移动,则由于该罩子的存在,除了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变大了,伞的外观也受影响。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这样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作业,能不弄脏手、迅速且完美地将伞布卷绕到伞的主柱一侧的实用性高的伞。另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成由于伞本身具备用于贮存附着在伞布上的水滴的贮存部,所以,不会使该水滴四处飞溅弄脏地板或周围的、小型、重量轻且外观好的伞。再有,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打开伞时,由于以上功能,该开伞操作不会迟误、能简单地进行开闭操作的伞。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是一种卷绕伞布的伞,具备一端固定在柄上的主柱;一个端部安装在设置于该主柱的顶帽一侧的另一端的伞骨固定部上的若干伞骨;在上述伞骨的整个外侧上张贴的伞布,其特征是设有固定在上述主柱的推力方向上且能相对上述主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伞骨固定部上的旋转件;一端安装在上述旋转件上、同时另一端安装在上述伞布的张贴在与上述伞骨相邻的伞骨之间的上述伞布的外缘的基本中间的细杆。
在这样的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伞骨固定部,若固定在主柱的推力方向上的旋转件向该主柱的圆周方向的一侧旋转,则一端安装在该旋转件上的细杆也同时公转。此时,由于该细杆的另一端安装在伞布的、张贴于与伞骨相邻的伞骨之间的伞布的外缘的大致中间,所以,随着上述细杆的公转,伞布也像是由其外缘的大致中间部拉着一样移动,整个伞布向主柱一侧卷绕。
而且,在该状态下,若旋转件向与上述卷绕伞布时相反的另一侧旋转,则随着旋转件和细杆的旋转,伞布也像是由其外缘的大致中间部拉着一样向与上述卷绕伞布时相反的方向移动,伞布的相对主柱一侧的卷绕被解除。
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卷绕伞布的伞上设置用于将对伞的从柄一侧朝向顶帽一侧的推压力变换成使上述旋转件旋转运动的驱动力的变换件。
在这样的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对伞从柄一侧向顶帽一侧施加推压力,能使旋转件旋转、进行伞布的卷绕和卷绕的解除。
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第一或二方面所记载的卷绕伞布的伞上设置使上述旋转件的旋转运动停止的卡合件。
在这样的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在卷绕伞布之后,旋转件被锁定在该位置上,所以,卷绕的伞布不会返回到原状,能保持收纳的原封不动的状态。
第四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是在第一~三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记载的卷绕伞布的伞上设置相对上述旋转件的旋转运动,用于使上述旋转件始终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运动的弹压件。
在这样的第四方面所记载的发明,由于旋转件的旋转运动由弹压件使其具有一种趋势,像是始终使其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运动一样,所以,在打开伞的场合,由于旋转件靠弹压件的力向打开伞布的方向旋转,所以,能用很轻的力解除伞布的卷绕。特别是,通过与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组合,若进行由卡合件实现的旋转件的解除,则具有能由该弹压件自动地解除伞布的卷绕的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第1~第6实施例的伞的外观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第1~第6实施例的伞的柄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伞的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11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伞的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14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伞的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伞的主柱移动结束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18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伞的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整个伞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
图20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剖视图,(a)是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b)是卷绕了伞布和伞骨的状态,是图(c)的(B-B)剖面,(c)是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剖面。
图21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伞的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第2实施例的变型例)。
图2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伞的顶帽一侧附近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第3实施例的变型例)。
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对本发明的卷绕伞布的伞的实施的形式(以下简称为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图1和图2是第1~第6实施例的共同的附图,图3以下的各图和各实施例的对应关系如以下所述。
而且,是在各主柱的内部还是在外部、是在内径一侧还是在外径一侧配置弹压件、卡合部(与螺旋槽和螺旋突起相对应)以及键(与键和键槽相对应),后述的第1~第6实施例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其它结构来说基本是同样的设计。因此,在以下的各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面予以省略。
<A弹性部件—主柱内配置型>
A1[移动柱不旋转型](1)第1实施例(卡合部和键内径一侧配置)…图3~图5(2)第2实施例(卡合部外径一侧配置,键内径一侧配置)…图6~图8(3)第3实施例(卡合部和键外径一侧配置)…图9~图11A2[移动柱旋转型](4)第4实施例(卡合部内径一侧配置,键外径一侧配置)…图12~图15<B弹性部件—外装部内配置型>
B1[移动柱不旋转型](5)第5实施例(第1实施例的变型例) …图16~图18B2[移动柱旋转型(卡合部一方固定)](6)第6实施例(第4实施例的变型例) …图19~图21<C上述之外的型式>
(7)其它实施例 …图22~图23(1)第1实施例(卡合部和键内径一侧配置)…图1、图2,图3~图5在本实施例的表示卷绕伞布的伞的图1~图4的各图中,图(a)表示没有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即,表示像以前一样简单地关闭伞的状态,图(b)是特别表示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的图。另外,图(c)是表示图(b)的与主柱垂直的(A-A)截面的图。再有,图5是表示主柱开始移动时的顶帽附近一侧的主要部位的模型图。
1.总体概述本实施例的卷绕伞布的伞,在主柱1的一侧固定有容易用手握持的、其一部分弯曲的柄17,再有,在该主柱1的另一端—与柄17相反一侧(以下称为顶帽一侧)的前端部的外周,固定有伞骨固定件5。而且,在该伞骨固定件5的柄17一侧的周围安装着若干伞骨7的一个前端部。
在主柱1的外周,安装有能沿该主柱1向柄17一侧和顶帽一侧任意一个方向滑动的伞开闭滑动筒19,伞骨7在各伞骨7的大致中间由与该伞开闭滑动筒19相连接的承骨能自如摇动地支承着。
另外,所有的伞骨7在与主柱1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在其整个伞骨7上张贴有伞布8,设计成在关闭伞时,该伞布8在张贴于相邻的伞骨7之间的该伞布8的大致中间,能顺着以主柱1为中心轴向辐射方向伸出的中间弯曲部折叠。
2.配设在主柱内部的部件主柱1,其内部形成中空状,在该主柱1内部,从柄17一侧依次配设有安装在柄17上的伞开闭件23和移动柱4,而且,在该主柱1和移动柱4之间配设有弹压件12。
2-1.关于伞开闭件在伞开闭件23上从柄17一侧依次向同一方向形成有卡合爪按钮11和构成2级爪的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以及移动柱卡合爪9。而且,该伞开闭件23配设在主柱1内,使其在卡合爪按钮11和2级爪的背面一侧与主柱1之间形成有间隙。
设置卡合爪按钮11,使其一端始终从设置在主柱1柄17一侧的端部的侧面上的开口部向主柱1的外部突出。另外,设置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使其能从设置在主柱1柄17一侧端部的侧面上的开口部向主柱1的外部突出,而且,设计成在向外部突出时,能卡住设置在伞开闭滑动筒19上的爪卡合部19a。与其相对应,移动柱卡合爪9始终位于主柱1的内部,设计成在上述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向主柱1的外部突出时,能卡住设置在后述的移动柱4上的移动柱钩部16。
另外,设置构成2级爪的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和移动柱卡合爪9,使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的卡合量比移动柱卡合爪9的卡合量大,因此其结构能进行2级卡合。
2-2.关于移动柱配设移动柱4,使其能沿主柱1向柄17一侧和顶帽一侧的任意方向滑动。而且,在移动柱4的柄17一侧的端部,安装有能由移动柱卡合爪9卡合的移动柱钩部16。另外,在移动柱4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固定有与该移动柱4同轴且是筒状的顶帽外装件20,使其能覆盖该移动柱4,两者形成一体。而且,设置移动柱4,使其在整个该移动柱4大致位于主柱1的内部时,移动柱钩部16能卡在移动柱卡合爪9上。
在移动柱4的外周,在靠近顶帽一侧的位置设有弹压件卡合部24,而且,在该弹压件卡合部24和固定有顶帽外装件20的顶帽一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为了与设在后述的伞骨固定件5上的键14相卡合而沿移动柱4的轴向形成的止转键槽15和能与设置在后述的旋转件3上的螺旋槽(螺纹等)13相卡合的大导程角(35度~85度)的螺旋突起(螺纹或滚子等)21。
移动柱钩部16设计成能由移动柱卡合爪9卡住。另外,在移动柱钩部16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安装有卡合爪挡块22,使其在其侧面,且位于与形成有伞开闭件23的卡合爪按钮11和2级爪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再有,设置该卡合爪挡块22,使其在移动柱钩部16由移动柱卡合爪9卡住时,能插入到形成于卡合爪按钮11及2级爪的背面一侧和主柱1之间的间隙中,而卡合爪按钮11及2级爪形成于伞开闭件23上。
2-3.关于弹性部件在主柱1的内周设有弹性部件卡合部(图未示),在该弹性部件卡合部和移动柱4的弹性部件卡合部24之间配设有能压缩的弹性部件(弹簧等)12。该弹性部件12在主柱1被固定的场合,能由在其被压缩时的向自由长度复原的复原力(反弹力)使位于主柱1内部的移动柱4向顶帽方向滑动。
3.配设在主柱外部的零件在顶帽外装件20的内部且在固定于主柱1上的伞骨固定件5的外周,安装有旋转件3,使其覆盖到该伞骨固定件5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在该旋转件3的柄17一侧的前端部,安装有能自如摇动的细杆6的一个端部。
3-1.关于伞骨固定件在伞骨固定件5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设有向主柱1的内部方向突出的键14,该键14的结构为能与移动柱4的键槽15相卡合。
3-2.关于旋转件安装旋转件3,使其与主柱1同轴,且能相对该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而且,能由位于该旋转件3和伞骨固定件5之间形成的旋转件推移止动垫片2限制主柱1向推力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旋转件3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的内周,设有其结构能与移动柱4的螺旋突起21相卡合的螺旋槽(螺纹等)13。
3-3.关于细杆细杆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该细杆6的另一端—伞布固定端18在伞布8的外缘端部且固定在相邻的伞骨7的大致中间。因此,在关闭伞时的伞布8的褶的大致中间、且顺着以主柱1为中心轴向辐射方向伸出的中间弯曲部配设细杆6。
根据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能分别像以下那样从简单地关闭了伞的状态向卷绕伞布和伞骨的状态、而且从该卷绕的状态向解除该卷绕、打开伞的状态变化。
1.简单地关闭了伞的状态图1~4(a)在仅仅简单地关闭伞的状态,如图1(a)所示,细杆6和伞骨7处于完全露出在顶帽外装件20的外部的状态。即,如图4(a)所示,伞骨固定件5和旋转件3位于顶帽外装件20内部的柄17的方向上,而且,移动柱4的顶帽一侧附近在顶帽外装件20内,露出在主柱1的外部。而且,如图2(a)所示,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卡在伞开闭滑动筒19的爪卡合部19a上,伞开闭滑动筒19的、在主柱1的外周上的滑动被限制。而且,移动柱4的移动柱钩部16处于没有卡在伞开闭件23的移动柱卡合爪9上的状态。
2.卷绕伞布和伞骨图1~4(a)→(b),图5在进行卷绕处于仅简单地关闭了状态下的伞的伞布和伞骨的场合,像以下那样进行首先,使伞的顶帽一侧的前端部—移动柱4和顶帽外装件20与地面等相接触,限制向该顶帽方向的移动,在该状态下,从该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当该推压力超过由弹性部件12产生的向自由长度复原的复原力(反弹力)时,由该压力差,压缩配设在设于主柱1内周的弹性部件卡合部(图未示)和移动柱4的弹性部件卡合部24之间的弹性部件12,柄17和整个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而且,该主柱1的移动,一边覆盖移动柱4,一边被导入到顶帽外装件20的内部。
若继续进行主柱1的移动,由于旋转件3的螺旋槽13与沿移动柱4的轴向形成的螺旋突起21相卡合,且向顶帽一侧移动,所以,旋转件3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
而且,虽然由于螺旋槽13和螺旋突起21的卡合,在旋转件3和移动柱4之间产生旋转运动,但根据本实施例,仅有旋转件3旋转,移动柱4并不旋转。
即,在螺旋槽13和螺旋突起21卡合时,移动柱4在沿其轴向形成的止转键槽15,处于也与伞骨固定件5的键14相卡合的状态。另外,在主柱1进行该移动时,主柱1并不旋转运动,而仅作直线移动,伞骨固定件5固定在该主柱1上。因此,由于键槽15和键14的卡合,移动柱4的旋转运动就被限制住了。另外,旋转件3由于旋转件推移止动垫圈2,主柱1的推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住了。因此,由于螺旋突起21和螺旋槽13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运动仅传递到旋转件3,移动柱4并不旋转。
由于该旋转件3的旋转,安装在旋转件3上的细杆6的一端也同样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所以,安装有该细杆6的伞布固定端18的伞布8的外缘端部也向同一方向移动,随之在该移动方向上的伞布8的褶依次折叠,向主柱1一侧卷绕过去。而且,由于在细杆6和伞骨7之间的伞布8的褶是以该顶帽一侧为锐角的顶点的大致的三角形,所以,由于该旋转,细杆6一边变成螺旋状一边被拉向主柱1一侧。因此,整个伞布8一边被细杆6扭细一边卷绕,同时,伞骨7被拉到主柱1一侧。
当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到大致覆盖整个移动柱4时,移动柱钩部16卡在伞开闭件23的移动柱卡合爪9上,同时,卡合爪挡块22位于伞开闭件23的背面一侧,该卡合被锁定。此时,在主柱1上,在该弹性部件卡合部,虽然由于被压缩的弹性部件12的复原力,向柄17方向始终施加有推压力,但,由于该锁定,主柱1反抗该弹性部件12的推压力,相对移动柱4被锁定在该位置。因此,随着伞骨7和伞布8停止向主柱1一侧卷绕,变成保持该状态的图(b)的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旋转件3的顶帽一侧的端部移动到了顶帽外装件20内的底部,所以,细杆6、伞骨7和伞布8的顶帽一侧附近完全被导入到顶帽外装件20内。
3.解除伞布和伞骨的卷绕图1~4(b)→(a)在将卷绕伞骨和伞布的状态下的伞、解除其卷绕的场合,像以下那样进行即,图(b)状态下的伞,由于伞开闭件23和卡合爪挡块22处于相互对置的位置,所以,若向主柱1一侧推压卡合爪按钮11时,由此伞开闭件23和卡合爪挡块22被推向同一方向,仅是移动柱卡合爪9和移动柱钩部16的卡合被解除。因此,针对移动柱4的锁定被解除、变成能滑动状态的主柱1靠挂在该弹性部件卡合部上的弹性部件12的复原力,被推着向柄17方向移动。该主柱1的移动,与上述卷绕伞布和伞骨时相反,导出移动柱4同时露出到顶帽外装件20的外部。
若继续该主柱1的移动,则旋转件3在该螺旋槽13一边与形成于移动柱4上的螺旋突起21相卡合,一边向柄17一侧移动。因此,仅有旋转件3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向与上述卷绕伞布和伞骨时相反的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如上所述理由,移动柱4并不旋转。
由于该旋转件3的旋转,安装在旋转件3上的细杆6的一端也同样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所以,相对主柱1保持被细杆6扭紧的伞骨7和伞布8的状态被解除,整个伞布8的卷绕被解开,成为能打开伞的图(a)的状态。
4.打开伞的场合图(a)状态下的伞,处于伞开闭件23和卡合爪挡块22相互分离的状态。因此,若充分向主柱1一侧推压卡合爪按钮11的话,随之伞开闭件23被推向同一方向,卡合量比移动柱卡合爪9多的开闭滑动筒卡合爪10和爪卡合部19a的卡合被解除。因此,伞开闭滑动筒19的针对在主柱1的外周上的滑动的限制被解除,若向顶帽方向滑动该伞开闭滑动筒19,则该移动由承骨传递到伞骨7和伞布8,变成整个伞打开的状态。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例,仅仅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就能简单且完美地将整个伞布8扭细且卷绕在主柱1上,同时,伞骨7也能拉到主柱1一侧。另外,由于在伞开闭件23上设有卡合量不同的2级爪,所以,与伞的开闭的锁定不同,能使伞骨7和伞布8的卷绕停止、锁定该状态,同时,能任意地随时进行分别锁定。而且,由于该卷绕的停止和锁定,也仅仅通过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就能实现,所以,能用单一的动作而且简单地进行从伞骨7和伞布8的卷绕到其停止和锁定的一连串的作业,实用性强。
另外,在卷绕伞骨7和伞布8时,由于能将顶帽外装件20作为用于贮存附着在伞布8上的水滴的贮存部进行使用,所以,不会像以前那样使该水滴四处飞溅、弄脏地板或周围。
(2)第2实施例(卡合部外径一侧配置、键内径一侧配置)…图1、图2、图6~图8本实施例在外径一侧设有卡合部(与螺旋槽和螺旋突起相对应),在这方面与第1实施例不同。
即,在第1实施例,螺旋槽13和螺旋突起21分别设置在旋转件3和移动柱4上,但在本实施例,螺旋槽33在顶帽外装件35的内周且沿其轴向形成,螺旋突起36形成于旋转件30的外周。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若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整个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则随之旋转件30在该螺旋突起36一边与在顶帽外装件35的内周形成的螺旋槽33相卡合一边向顶帽一侧移动,所以,旋转件30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而且,即使在本实施例,也与第1实施例一样,移动柱31并不旋转。
即,在螺旋槽33和螺旋突起36相卡合时,移动柱31在沿其轴向形成的止转键槽15,处于与伞骨固定件32的键34相卡合的状态。另外,在由主柱1进行该移动时,主柱1并不旋转运动而仅作直线移动,伞骨固定件32固定在该主柱1上。因此,通过键槽15和键34的卡合,移动柱31和固定在其上的顶帽外装件35的旋转运动被限制。另外,旋转件30,主柱1的推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因此,由于螺旋槽33和螺旋突起36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运动仅传递到旋转件30,移动柱31并不旋转。
(3)第3实施例(卡合部和键外径一侧配置)…图1、图2、图9~图11本实施例,卡合部(与螺旋槽和螺旋突起相对应)和键(与键和键槽相对应)都设置在外径一侧,在这点与第1实施例不同。
即,在第1实施例,螺旋槽13和螺旋突起21分别设置在旋转件3和移动柱4上,键14和键槽15分别设置在伞骨固定件5和移动柱4上。与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螺旋槽43在顶帽外装件46的内周,且沿其轴向形成,螺旋突起47在旋转件40的外周形成。另外,键44设置在伞骨固定件42的顶帽一侧的端部,键槽45在顶帽外装件46的内周,且沿其轴向形成。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若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整个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则随之旋转件40在该螺旋突起47一边与形成于顶帽外装件46的内周的螺旋槽43相卡合,一边向顶帽一侧移动,所以,旋转件40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而且,即使在本实施例,也与第1实施例一样,移动柱41并不旋转。
即,在螺旋槽43和螺旋突起47相卡合时,与移动柱41固着在一起的顶帽外装件46在沿其轴向形成的止转键槽45,处于也与伞骨固定件42的键44相卡合的状态。另外,在由主柱1进行该移动时,主柱1并不旋转运动,而仅作直线移动,伞骨固定件42固定在该主柱1上。因此,通过键槽45和键44的卡合,顶帽外装件46和与其固着在一起的移动柱41的旋转运动被限制住。另外,旋转件40,主柱1的推力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住。
因此,由于螺旋槽43和螺旋突起47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运动仅传递到旋转件40,移动柱41并不旋转。
A2[移动柱旋转型](4)第4实施例(卡合部内径一侧配置、键外径一侧配置)
…图1、图2、图12~图15在本实施例,卡合部(与螺旋槽和螺旋突起相对应)设置在内径一侧,关于其配设的地方与第1实施例不同,另外,键(与键和键槽相对应)设置在外径一侧,在这方面也与第1实施例不同。
即,在第1实施例,螺旋槽13和螺旋突起21分别设置在旋转件3和移动柱4上,键14和键槽15分别设置在伞骨固定件5和移动柱4上。与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螺旋突起57与第1实施例一样形成于移动柱51上,但,螺旋槽53形成于伞骨固定件52的顶帽一侧的端部。另外,键54在顶帽外装件56的内周且沿其轴向形成,键槽55设置在旋转件50的外周。
另外,在第1实施例,移动柱4与安装在其柄17侧端部的移动柱钩部16一起形成一体。但是,本实施例的移动柱51以设置在靠近该顶帽一侧的位置上的弹压件卡合部24为界,分为2个,在柄17和顶帽一侧形成,设计成仅有形成有螺旋突起57和键槽55的顶帽一侧能够旋转。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若从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整个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则随之伞骨固定件52在其螺旋槽53,一边与设置在移动柱51上的螺旋突起57相卡合,一边向顶帽一侧移动,因此,旋转件50能相对主柱1的圆周方向旋转。而且,在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不同,移动柱51旋转。
即,在由主柱1进行该移动时,主柱1并不旋转运动而仅作直线移动,伞骨固定件52固定在该主柱1上。因此,由于螺旋槽53和螺旋突起57的卡合,移动柱51旋转。另外,在进行该卡合时,旋转件50在设置于其外周的止转键槽55,处于与形成于顶帽外装件56上的键54相卡合的状态,而顶帽外装件56与移动柱51固着在一起。也就是说,移动柱51的旋转运动,通过顶帽外装件56向旋转件50传递。另外,旋转件50由旋转件推移止动垫圈(图未示)限制主柱1的推力方向的移动。
因此,由于螺旋槽53和螺旋突起57的卡合而产生的旋转运动,从移动柱51向旋转件50传递、与两者一起向同一方向旋转。而且,在该状态下,移动柱51仅有形成有螺旋突起57和键槽55的顶帽一侧旋转,安装有移动柱钩部16的柄17一侧并不旋转。因此,在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到大致覆盖整个移动柱51时,移动柱钩部16和伞开闭件23的移动柱卡合爪9的卡合,由于该移动柱51的旋转而能不产生滑动地可靠地卡合。
<B弹性部件-外装部内配置型>
以下的第5和第6实施例,弹性部件配设在顶帽外装部内,在这方面与<A弹性部件-主柱内配置型>不同,在各上述第1和第4实施例能够应用。
B1[移动柱不旋转型](5)第5实施例(第1实施例的变型例)…图1、图2、图16~图18在上述第1实施例,在主柱1内周的弹性部件卡合部和移动柱4的弹性部件卡合部24之间配设有弹性部件12,与此相对应,在本实施例,在旋转件3的顶帽一侧的端部和顶帽外装件20内的底部之间,配设有同样的弹性部件62。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例,若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则该推压力从主柱60通过伞骨固定件5和旋转件3传递到弹性部件62。而且,当该推压力超过由弹性部件62产生的向自由长度复原的复原力时,靠该压力差,该弹性部件62被压缩,柄17和整个主柱60向地面一侧移动。而且,即使在本实施例,在处于该移动了的状态的主柱60上,也始终施加有从旋转件3的顶帽一侧的端部、与柄17方向相反、由被压缩了的弹性部件62的复原力产生的推压力。
根据本实施例,最好在移动柱61上形成键槽63和螺旋突起64,在该移动柱61或主柱60上,没有必要像第1实施例那样,设置用于配设弹性部件的零件。即,通过仅简单地将弹性部件62配设在旋转件3和顶帽外装件20之间,就能起到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因此,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了机械耐久性,而且,重量轻、经济的卷绕伞布的伞。
B2[移动柱旋转型](6)第6实施例(第4实施例的变型例)…图1、图2、图19~图21
在本实施例,弹性部件62配设在设置于伞骨固定件52上的螺旋槽53的顶帽一侧的端部和顶帽外装件56内的底部之间。因此,若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则该推压力从主柱70通过伞骨固定件52传递到弹性部件62。而且,当该推压力超过由弹性部件62产生的向自由长度复原的复原力时,由其压力差该弹性部件62被压缩,柄17和整个主柱70向地面一侧移动。而且,即使在本实施例,在处于该移动了的状态的主柱70上,也始终施加有从伞骨固定件52的顶帽一侧的端部、与柄17方向相反、由被压缩了的弹性部件62的复原力产生的推压力。
即使在这样的本实施例,最好是在移动柱71上形成螺旋突起72,在该移动柱71或主柱70上,没有必要像第1实施例那样,设置用于配设弹性部件的零件。即,通过仅简单地将弹性部件62配设在伞骨固定件52和顶帽外装件56之间,就能起到与第4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因此,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了耐久性,而且,重量轻、经济的卷绕伞布的伞。
<C其它>
(7)其它实施例在上述第1~第6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虽然具备细杆6是2根情况下的结构,但,该细杆6可以根据伞骨的根数做适当的变更。
另外,在<B弹性部件-外装部内配置型>,仅示出了第1和第4实施例的变型例,但当然也可以将其应用于第2和第3实施例,成为如图22和图23所示的结构。
再有,除了上述那样的实施例之外,各零件的形状或配置以及代用件的替换,在本发明,只要是根据各零件必要的功能而制成的,可以做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本发明,细杆6一端安装在伞骨固定端18上,另一端,由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的推压力旋转,如果具有可将该旋转锁定的结构的话,就不一定需要螺旋槽和螺旋突起以及键和键槽的结构。因此,随之也可以对设置在伞开闭件上的2级爪和与其卡合部相关的零件的形状或性质以及配置进行变更。
另外,本发明的弹性部件,在从伞的柄17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的场合,如果是设计成能相对主柱从顶帽一侧的端部向柄17方向始终施加推压力的,则也可以是弹性部件以外的零件,其形状或配置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也可以做适当的变更。
再有,在第4实施例,仅是形成有螺旋突起57和键槽55的顶帽一侧设计成能旋转的移动柱51,不一定必须像上述那样分为2个在柄17和顶帽一侧形成,最好设计成在主柱1向地面一侧移动到大致覆盖整个移动柱51时,移动柱钩部16和伞开闭件23的移动柱卡合爪9的卡合,能通过该移动柱的旋转不产生滑动地可靠地卡合。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即,仅通过从伞的柄向顶帽方向施加推压力,就能简单且完美地将整个伞布扭细,且卷绕在主柱上,而且,也能将伞骨拉到主柱一侧。因此,在使用雨伞时,通过用一只手的简单的操作、作业,就能不弄脏手地迅速且完美地卷绕伞骨和伞布。另外,由于具备作为用于贮存附着在伞布上的水滴的贮存部的顶帽外装件,所以,不会使该水滴四处飞溅,弄脏地板或周围,即使在打开伞时,由于以上功能,不会迟误该开操作,能简单地进行开闭操作,所以,能减少麻烦或损害。再有,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具备以上功能,同时,是小型的且重量轻、外观或便携性也良好的卷绕伞布的伞。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绕伞布的伞,具备一端固定在柄上的主柱;一个端部安装在设置于该主柱的顶帽一侧的另一端的伞骨固定部上的多个伞骨;在上述伞骨的整个外侧上张贴的伞布,其特征是设有固定在上述主柱的推力方向上且能相对上述主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伞骨固定部上的旋转件;一端安装在上述旋转件上、同时另一端安装在上述伞布的张贴在与上述伞骨相邻的伞骨之间的上述伞布的外缘的基本中间的细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卷绕伞布的伞,其特征是设置用于将对伞的从柄一侧朝向顶帽一侧的推压力变换成使上述旋转件旋转运动的驱动力的变换件。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伞布的伞,其特征是设置使上述旋转件的旋转运动停止的卡合件。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1项所述的卷绕伞布的伞,其特征是设置相对上述旋转件的旋转运动、用于使上述旋转件始终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运动的弹压件。
全文摘要
一种卷绕伞布的伞,在使用伞后,若伞骨和伞布处于散乱的状态,则从伞布上飞溅出水滴或伞骨被其它物体挂住等,不仅给周围带来麻烦而且还降低了伞自身的耐久性。另外,在将淋湿的伞骨和伞布卷绕到主柱一侧时,需要两只手,而且,由于不弄湿手是不能进行的,所以出现一些不方便的情况。在伞布上且在相邻的伞骨之间配设具有弹性的细杆,将其一端安装在该伞布外缘部,同时,将该细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在主柱的推力方向上且能相对主柱旋转的旋转件上。而且,通过使该旋转件旋转,使细杆也旋转,由此将伞骨和伞布卷绕在主柱一侧。
文档编号A45B25/00GK1359650SQ01133868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守谷五男 申请人:守谷五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