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02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
发明背景按,鞋面用材主要分为鞋面、内里、鞋衬,内衬及接着剂等五种材料,其中,鞋面是指鞋子的外表上半部,内里是直接与穿着的足部接触者,而内衬则是指夹在鞋面与内里的间的形材结构,其作用可维持鞋面的立体形状,例如,在鞋子的前套及后套中设置内衬,可维持鞋形的硬挺性。
而传统型的前套及后套中的内衬,是藉由硬塑性材料的射出成型方式制成特定的片状型态,并于片体表面涂布胶剂,而后加上人员欲进行组装程序时,即将片体浸入液状的甲苯中,藉由甲苯的强蚀性,使整个片体更加软化,并呈高粘性状态,此时即可将片体置入鞋面与内里间,而后将其套掣于楦头上,并以适当的拉力,使其完全贴附于楦头上,使鞋子的外型更加固定,而后可将此半成品置于干燥机内进行加热干燥程序,使半成品更加定型。
上述藉由甲笨(Toluene)软化的方式,由于其为无色液体,属于碳氢化合物的芳香族,其来源是将煤所分馏出的轻油蒸馏而制得,其本身具有高挥发性的气体,气体中含有毒气,因此若将气体吸入身体内,对身体内呼吸器官有一定的伤害,而上述补强用的内衬须经浸泡甲苯程序,方可使内部的胶体软化及具高粘性,因此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极易造成职业伤害。
为此,申请人曾于八十五年间提出申请案号第85214845号「改良型鞋的前、后套」,该前、后套中所装设的内衬以热可塑材料为本体,其可利用快速裁切方式形成特定形状,如装设于前套时,可于本体一面加设胶体,另一面加设纤维类织布,而若装设于后套时,则于本体两面均加设胶体,其可先藉由胶体的设置使内衬与鞋面内里粘固一体,而后进行加热冷却的定型程序,此时藉由本体的热可塑特性,可使前、后套完全依附楦头的形状而变型及至定型状态,藉此设计,对制造者而言,因须藉由模具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可快速组装,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而对工作人员而言,因组装过程中,无须将内衬浸于甲苯中,故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以确保身体健康,对消费者而言,所成型的前、后套完全依附楦头的形状而定型,而在穿着时更具舒适效果,而得以提供产业上利用价值,因此,而能获得钧局认同并给予专利的肯定。
上述内衬的本体为热可塑性材料,且其表面所涂布的胶体,在装设于鞋面及内里之前,必须经由加热设备加热至120度以上,才具有粘性,而此一加热设备的价格昂贵,并且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具有复数层次的组合结构,包括复合本体层为主体,上表层及下表,层为PU塑胶而分别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上,下方,该复合本体层可为PU塑胶与金属离子共聚而成,藉此复数层次所组成的内衬结构,可合乎环保要求,其弹性佳、温度低,而只要浸入7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取出,即可让内衬表面具有粘性,且让复合本体层软化,而使鞋面皮层及内里层易于粘结制成前、后套,并且使前、后套容易跟鞋体结合定型为鞋子,使内衬具有易于软化及产生粘性的易组装效应,而更适于产业利用性的绝佳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提出一种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包括一复合本体层为主体;一PU塑胶的上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上方;一PU塑胶的下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及金属离子共聚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与PE塑胶聚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与亚克力树脂聚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该上表层上方粘设绵纱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该下表层下方粘设绵纱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佳的产业利用性,而适于业界加以采用。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前套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后套外观图。
图3本实用新型前、后套与鞋体的鞋前部及鞋根合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内衬具有三层次的组成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内衬设置于前套中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内衬设置于后套中的组合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内衬具有四层次的组成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内衬具有五层次的组成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内衬具有五层次的立体分解图。
图号部份1、内衬 10、复合本体层11、上表层 12、下表层2、内衬 20、复合本体层21、上表层 22、下表层23、绵纱层 3、内衬30、复合本体层 31、上表层32、下表层 33、绵纱层34、绵纱层 40、鞋面皮层
50、内里层 A、前套B、后套 C、鞋体D、鞋前部E、鞋根部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所述,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结构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改良装置设置于前套A、后套B中,而使前套A及后套B具硬挺性,且可设置于鞋体C的鞋前部D、鞋根部E而制成完整的鞋子结构。
配合参阅图4所示,其本实用新型的内衬1结构所具有的复数层次的组合结构,包括复合本体层10为主体、上表层11及下表层12,复合本体层10可为PU塑胶(Polyurethane,聚安酯)及金属离子共聚而成,而上表层11及下表层12则同为PU塑胶,且分别设置于复合本体层10上,下方,藉此复数层次所组成的内衬1结构,可保证不含有氯(CL)及偶氮,且百分之百合乎环保要求,并且,其原料特性具有易成型,且成型后永不变形,以及弹性极佳、温度低,而不需增添任何特殊的加热设备即可使用,而且,可连续多次使用,其粘性亦不变。
配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其中,在实际制作上,工作人员只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内衬1结构置入7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取出,即可使上表层11及下表层12具有粘性,且让复合本体层10软化,而可在上表层11上方粘结鞋面皮层40,且于下表层12下侧粘结内里层50而形成前套A,后套B结构,而后,可藉由复合本体层10的软化,使前套A、后套B设置于鞋体C时,可完全依附楦头的形状而变型至定型状态,如此,而能达到易成型制造及快速组装的实用功效。
再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其本实用新型的内衬2、3结构形成四层次、五层次的组成态样,其基本结构同样包含复合本体层20、30、上表层21、31及下表层22、32,以及,复合本体层20、30同样走由PU塑胶(P0lyurethane,聚安酯)及金属离子共聚而成,并且,上表层21、31及下表层22、32同为PU塑胶,如图7所示的四层次结构,是在下表层22下侧再粘设绵纱层23,如图8、图9所示的五层次结构,则是在上表层31粘设绵纱层33及下表层32下侧粘设绵纱层34,其目的可增加内衬2、3结构的耐张性,使内衬2,3结构制成前、后套且制成鞋子的使用上,具有不易断裂的特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内衬1、2、3结构复合本体层10、20、30,除了可由PU塑胶(Polyurethane,聚安酯)及金属离子共聚而成以及,亦为PU塑胶与PE塑胶(Polyehylerie,聚乙烯)聚合而成,或PU塑胶与亚克力树脂聚合而成,形成分级品,而可供制造业界加以选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可降低内衬结构表面产生粘性的温度,而不需特殊加热设备,只要浸入7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取出,即可让内衬表面具有粘性,且让复合本体层软化,使鞋子的前、后套易于制造,且容易跟鞋体结合定型为鞋子,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更适于产业界加以利用,且其具有较佳的实用性及进步性,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复合本体层为主体;一PU塑胶的上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上方;一PU塑胶的下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下方。
2.依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及金属离子共聚而成。
3.依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与PE塑胶聚合而成。
4.依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该复合本体层由PU塑胶与亚克力树脂聚合而成。
5.依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该上表层上方粘设绵纱层。
6.依权利要求1所述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其特征是该下表层下方粘设绵纱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前后套的内衬改良装置。包括一复合本体层为主体;一PU塑胶的上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上方;一PU塑胶的下表层,设置于复合本体层下方。从而,具有更佳的产业利用性,而适于业界加以采用。
文档编号A43B23/00GK2493061SQ012331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0日
发明者黄庆楠 申请人:黄庆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