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35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利用加强管的内、外侧倒角。使加强管于制造流程的输送更为顺畅;可便于鞋跟钉在钉入加强管结合时,较易顺畅进入结合;同时其弹性间隙可于鞋跟射出成型时,让部分鞋跟材质由弹性间隙进入,而加强鞋跟与加强管的牢固结合;及令鞋跟钉钉入时有一适当的弹性扩张间隙,达到防止鞋跟钉和鞋跟垫的损坏。


图1所示,为传统的鞋跟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一般业者设一加强管10包覆于鞋跟20的内部,再以一具鞋跟钉31的鞋跟垫30由下往上钉入加强管10内结合。其主要缺陷在于(一)加强管10为一般的钢管制成,其表面为光滑表面,故包覆于鞋跟20内时,与鞋跟20材相结合的附着力较薄弱;(二)加强管10的两端于加工过程中易形成毛边,在自动化制程的输送过程中,易形成磨擦,而使制程不顺畅;(三)加强管10的两端内侧的毛边则亦使鞋跟钉31在钉入加强管10内时,形成不顺的阻碍;(四)因加强管10并无弹性间隙的设计。故一旦鞋跟钉31钉入时,加强管10则无法有效的产生弹性扩张,容易造成鞋跟钉31的脱落及鞋跟垫30的损坏。
实用新型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外侧倒角使加强管在现代化自动制造流程的输送时,避免因两端的毛边在输送流程产生磨擦,达到输送流程顺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内侧倒角于鞋跟钉在钉入加强管内结合时,达到较易顺畅进入结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设有纵向的弹性间隙于鞋跟射出成型被鞋跟材质包覆时,让部分鞋跟材质由弹性间隙进入,达到加强鞋跟与加强管的牢固结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利用加强管的弹性间隙,令鞋跟钉在钉入时,有适当的弹性扩张间隙,达到防止鞋跟钉和鞋跟垫损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特征是在一适当长度的管体的一侧设有纵向的弹性间隙,并于两端的端口均环设有内侧倒角及外侧倒角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鞋跟的加强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鞋跟的加强管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鞋跟的加强管结合于鞋跟内部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鞋跟钉钉入结合的剖视示意图。
参阅图4所示,其与鞋跟20组合时,是利用加强管40的弹性间隙41,而便于鞋跟20射出成型被鞋跟20材质包覆时,让部分鞋跟20材质由弹性间隙41进入,达加强鞋跟20与加强管40的牢固结合。
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与鞋跟钉31钉入结合时,通过内侧的倒角42可便于鞋跟垫30的鞋跟钉31在钉入加强管40时,较易顺畅进入结合,且利用加强管40的弹性间隙41,而使鞋跟钉31打入时,有一适当的弹性扩张间隙。达到防止鞋跟钉31和鞋跟垫30的损坏。
综上所遨,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达于突破性的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特征是在一适当长度的管体的一侧设有纵向的弹性间隙,并于两端的端口均环设有内侧倒角及外侧倒角。
专利摘要一种高跟鞋后鞋跟的加强管构造。其是于一加强管的一侧设有弹性间隙。并于两端的端面均环设内、外侧倒角。其外侧倒角避免因两端的毛边在输送流程产生摩擦,使输送流程的顺畅;弹性间隙可使鞋跟射出成型被鞋跟材质包覆时,让部分鞋跟材质由弹性间隙进入,加强鞋跟与加强管的牢固结合。
文档编号A43B21/00GK2534850SQ0220749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5日
发明者尤梁罔市 申请人:召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