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79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该大型伞具适用于露天咖啡座、公园等户外场所使用,而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其张伞及收伞动作更加轻松迅速,并能轻易地调整伞面的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
背景技术
习式的户外固定式大型遮阳伞具通过中央杆体固定在桌面或地上,中央杆体为多节或单节式,无旋转或倾斜关节可供角度调整;而对于伞面的张、收伞动作则通过摇臂的手动旋转来达成,例如美国专利第4,878,509号“伞的无级倾斜装置「Stepless Tilting Device For Umbrella」”。
习式户外固定式大型遮阳伞具的缺点为随着太阳或风向的改变而调整伞面倾斜角度时须通过操作者双手扳动伞体中杆,而在调整水平角度时也须转动伞体中杆,这样的操作方式会较为吃力外,于操作上也极为不便。
其次,通过旋转摇臂来达到张伞或收伞目的,此不但速度慢,机动性也不佳,而且插置在桌面中央时,受到桌面的影响而使操作者须前倾身体来操作摇臂,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迅速简便张伞及收伞、能够进行倾斜角度或水平旋转角度的调整的伞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包括一组杆体,以上下二节设置;一上蜂巢,固设于上节杆体顶端;一下蜂巢,滑设于上下节杆体上;二滑轮,设于上节杆体并上下排列;一旋转倾斜机构,设在上下节杆体间;一伞面,设于多根固定在上蜂巢的伞骨表面;一弹簧,设于下节杆体内部下端;一拉线,下端连接着弹簧,而上端则绕过下滑轮后而连接在下蜂巢上;及一控制开关,设在伞面外缘及伞骨末端,其内具有一旋钮,该旋钮控制二条拉线,其中一条拉线另端用于牵动旋转倾斜机构内的二根插栓,而另条拉线另端则用于牵动上节杆体下端的止滑凸块。据此,通过控制开关的旋扭转向及上下摆动、左右位移而控制伞具的张伞、收伞动作以及伞面的倾斜角度、水平旋转角度调整。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该旋转倾斜机构由上而下由一倾台、一旋转台及一旋转座组成;倾台活设于旋转台上,并通过一插栓定位在旋转台的定位孔内;而旋转台活设于旋转座上,也通过另一插栓定位在旋转座的定位孔内;二插栓经由同一条拉线控制而能同时脱离定位孔,使伞具能够调整倾斜角度或水平旋转角度。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旋转台的数个定位孔是位在容槽底面成一线排列,其中一定位孔更位在穿孔上端;而旋转座的多个定位孔是位在容槽底面并成环绕排列。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二插栓分别设在倾台及旋转座的容槽内,并被二螺丝穿入二插栓的长孔内而避免脱离容槽,又二插栓的上端顶抵着弹簧。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上节杆体下端的止滑凸块受一弹簧顶抵而外露在杆体外以阻挡下蜂巢,该止滑凸块被一具有斜面的拉条纵向穿入,而拉条又被一弹簧顶抵,该拉条上端又连接着拉线,此拉线延伸至控制开关。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控制开关由外盖、上盖、旋钮、弹簧及基座组成,其中基座一端的管体与伞骨末端结合,而由伞骨末端穿出的两条拉线由管体两侧穿孔穿出后,再经底部二穿孔、旋钮的二缺槽、最后固定在上盖;而旋钮位于上盖及基座间,基座的中轴贯穿旋钮、上盖后直达外盖内部且由螺丝螺入固定;又旋钮内设有一肋片,另有一弹簧穿过肋片的穿孔后,一端固定在基座的凹孔,而另端固定在上盖的穿孔内。
上述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基座与旋钮以及旋钮与上盖间各形成扇形缺口以容弹簧活动,且旋钮内设有半圆形肋片,而基座上的圆柱能穿入旋钮内以用于阻挡半圆形助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设二滑轮以上下排列方式设于上节杆体上端,下滑轮供一拉线绕出并固定在下蜂巢上,拉线另端固定于下节杆体内的弹簧上;该拉线及弹簧负责收伞、张伞的控制,而达到迅速简便张伞及收伞效果。另外,上节杆体下端通过一旋转倾斜机构与下节杆体相接,该旋转倾斜机构自上而下由一倾台、一旋转台及一旋转座所组成;倾台活设于旋转台上,并通过一插栓定位,而旋转台活设于旋转座上,亦通过另一插栓定位,二插栓经由同一条拉线的控制而能同时脱离定位孔,使得伞具能够进行倾斜角度或旋转角度的调整。又,上节杆体下端适处设有一止滑凸块,而通过拉线控制一穿梭在止滑凸块的拉条以控制止滑凸块的收缩,以使下蜂巢能够顺利下滑;上述的用于控制插栓及止滑凸块的二条拉线经由上滑轮后,穿过伞骨而到达设于伞骨末端的控制开关内,再以控制开关牵动二拉线以控制伞具倾斜角度或水平旋转角度。
简言之,本实用新型在上下节杆体间增设一旋转倾斜机构,使得上节杆体能够水平旋转或纵向倾斜调整角度;而下节杆体底端固设一弹簧,另以一拉线连接在弹簧上端,该拉线经由上节杆体的下滑轮绕出而与下蜂巢相连,利用弹簧磅数与伞骨、下蜂巢、伞布重量的平衡关系,操作者能以手持伞骨或伞面末端而轻松地上举或下压来完成张伞或收伞的动作,而关于旋转倾斜机构内的定位锁住控制都是通过伞骨末端的控制开关来控制,利用该控制开关的旋转及上下左右的摆动来拉扯二条拉线,再藉拉线带动到所对应的二插栓或止滑凸块,而完成上述角度调整的定位解除或收伞动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张伞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伞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倾斜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倾斜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蜂巢的立体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张伞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收伞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未转动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倾斜机构插栓定位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止滑凸块定位动作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拉扯插栓拉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倾斜机构插栓定位解除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拉扯止滑凸块拉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止滑凸块内缩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为伞面呈倾角状态。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实施方式在张伞时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实施方式在收伞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不详细说明如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张伞时的立体图,图中揭示出本实用新型伞具重要组合件的相关位置图,其由上而下分别为上蜂巢31、上节杆体11、下蜂巢32、旋转倾斜机构2及下节杆体12;另有一控制开关5则设于伞骨4的末端或有伞面7的补强片71外缘。其收伞后的立体图有如图2所示。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倾斜机构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得知一旋转倾斜机构2自上而下由一倾台21、一旋转台22及一旋转座23所组成,其组合后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倾台21可分为上下两半部来说明,上半部是套入于上节杆体11内,并以螺丝217螺固;下半部呈半圆且置入于旋转台2的容槽221内并以螺丝218固定,于容槽221内可作单向倾斜调整角度。其次,倾台21下半部内还设有一插栓容槽212,该容槽顶端具有一穿孔215,而插栓213与弹簧214设置于容槽212内,且插栓213顶部连接一插栓拉线63a,该拉线63a并由顶端穿孔215穿出。此外,插栓213在容槽212内被一螺丝219穿入其长孔213b后,使插栓213不脱离容槽212,详细的状态也可由图11所示获得了解。
另外,旋转台22下端也设有一插栓容槽224,容槽224内设有插栓226及弹簧225,而插栓226顶部连接前述的插栓拉线63a(插栓213及插栓226顶部的拉线为同一条,即63a),该拉线63a由容槽224顶部的穿孔227穿出后经过倾台21的导槽211后再由穿孔顶端216穿出,又拉线63a再通过拉线63的拉扯而能使两插栓213、216同步动作。此外,插栓226在容槽224内被一螺丝229穿入其长孔226a后,使插栓226不脱离容槽224,详细的状态也可由图11所示获得了解。
上述的旋转台22是以其下半部插入旋转座23内的容槽231而完成两者的结合;其中,旋转台22最下端的凸柱220设有一环状凹沟228,当凸柱220与旋转座23的空槽233结合后,以螺丝234锁入且深入于环状凹沟228内,如此旋转台22就能够在旋转座23内作水平旋转运动而不会纵向脱离。
请同时参阅图8、9并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省力张伞及收伞的原理在于利用弹簧121磅数与伞骨4、下蜂巢32及伞布重量的平衡关来达成;该弹簧121固定在下节杆体12内部下端,弹簧121上端连接着一收张拉线61,拉线61由下往上依序经过旋转台22的穿孔223、插栓213的导槽213a(当倾台21呈倾斜角状态时,导槽213a可防止插栓213压迫到拉线61)、弹簧214、容槽212、穿孔215,最后经由设在上节杆体11顶端的下滑轮115(本实用新型设有二滑轮,均设于上节杆体11顶端,位置上下排列且方向垂直,即为上滑轮116及下滑轮115,于图7有清楚揭示)绕出后连接在下蜂巢32上,当伞具张开时,弹簧121呈原始收缩状态,其磅数足以通过拉线61而将下蜂巢32拉住,故伞而呈张开状,且下蜂巢32正好位于上节杆体11的止挡块119和止滑凸块111之间(如图8所示)。当伞具收合时,操作者只需以手指从伞骨4的末端下压施力(如图9箭头所示)到一定的角度后(由于力矩大,故施力轻松),就能迫使下蜂巢32下降,而拉线61被迫将弹簧121拉长,由于此时的弹簧121回弹力道不足以将下蜂巢32上拉,所以伞具呈收合状态。而前述使下蜂巢32下降的原因可在后续图16所示获得了解。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一控制开关5的立体分解构造,其由下而上由一外盖51、一上盖52、一旋钮53、一弹簧55及一基座54所组成,其组合后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基座54的一端为一管体545,并以管体545和伞骨4末端结合(例如以螺丝553、554螺固)或将管体545固在伞面7的补强片71(图1已揭示)下;其中,由伞骨圆孔41穿出的拉线有两条,一条为插栓拉线63(前已介绍),另一条为止滑凸块拉线62(于稍后补述),两条拉线62、63由上滑轮116(请参图7)绕出,通过杆体缺口117及上蜂巢缺口311后,再进入伞骨圆孔41内,然后由管体545的两侧穿孔545a及545b穿出,再经由底部二穿孔542及543、旋钮53的二缺槽532及533、最后由上盖52的二穿孔522及523穿出后,打一结头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上盖52,使二拉线62、63不会脱离控制开关5。
另外,旋钮53是位于上盖52及基座54之间,基座54的中轴546贯穿旋钮53、上盖52后直达外盖51内部,且由二螺丝551、552由上盖52及外盖51外围螺入后而将中轴546固定,故仅有旋钮51可具有顺、逆时针的旋转作用,其余则不具转动功能。又,旋钮53内设有一肋片531,而有一弹簧55穿过肋片531的穿孔534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基座54的凹孔544及上盖52的穿孔524内;在弹簧55未受扭转时,凹孔544、穿孔534及524的位置是呈一直线,此时的控制开关5是呈未动作的(请参阅图10所示),而旋转倾斜机构2(请参阅图11所示)内的二插栓213及226是位在定位孔222及232内,故此时的伞具不能作水平及倾斜角度的调整。又前述定位孔222及232是呈半圆窝形,其中定位孔222设在凸柱容槽221底面且呈一线排列(图面揭示有三个,其中一定位孔位在穿孔223正上方),而定位孔232是以多个环状排列位在旋转座23的容槽231底面(图1有清楚揭示)。
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13,当旋钮53的凸出拨杆535被手指拨动后往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半圆形肋片531被位于基座54上的圆柱547止挡后才停止旋转,此时肋片531的缺槽532旋转的角度已足够将插栓拉线63拉扯了一段距离,该距离足以使二拉线63a将插栓213及226上拉而脱离定位孔222、232,此时伞具便可以调整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调整倾斜角度时仅需操作者将控制开关5上提或下压即可,而调整水平旋转角度时仅需操作者将控制开关5左右摆动即可,故操作容易且方便;在此同时,前述弹簧55亦已被扭转拉长了,而被拉长的部分正好容置在基座54与旋钮53以及旋钮53与上盖52间形成的扇形缺口541及521内,所以弹簧55的活动不会因旋钮53的旋转而受到阻碍。只是当调整完成后,其外力释除时,旋钮53受弹簧55的弹性收缩作用而能恢复到如第十图所示的中间位置;又二插栓213及226也受到弹簧214及225的弹性复张作用而再次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222、232内。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止滑凸块定位动作示意图,为防止伞具受不当外力的下压而使蜂巢32向下滑落,在上节杆体11适当处设一止滑凸块111(在图1有立体揭示),该止滑凸块111受弹簧112的支撑而凸出于杆体11之外,使下蜂巢32下端受到阻挡而无法下滑;当要收伞时,只须以手指拨动旋钮53拨杆535而使其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5所示),止滑凸块拉线62便能将拉条113上拉(上拉的原理与前述插栓拉线63相同),又当拉条113的斜面113a上升进入止滑凸块111的凹槽111?内,就会迫使止滑凸块111内缩于杆体11内(如图16所示)而不外露,所以下蜂巢32就不再受止滑凸块111阻挡,这时在操作者以外力对控制开关5向下施压及受到伞面7本身的重力以及伞骨4对下蜂巢32的杠杆下压作用,使下蜂巢32能够顺利地产生下滑的收伞动作。当控制外力释除后,拉条113受弹簧114的弹性复张作用而下降,而止滑凸块111则受弹簧112的弹性复张作用而还原且外凸于杆体11外。
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由图中得知当操作者以单手操作控制开关5,并使旋钮53逆时针旋转后再将控制开关5上下移动就能调整伞面7的倾角,或将控制开关5左右位移拉动就能改变伞面7的水平旋转角度,操作方便且容易。
图18及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实施方式于张伞及收伞时的立体图,为方便较矮体型的使用者或孩童能接触到控制开关5,可在伞骨4末端增设一可旋转的延伸杆42,而将控制开关5则改接于延伸杆42的末端,如此一来,操作者就不用使手臂举得太高,同时也使矮体型的使用者或孩童也能容易触碰到;又当收伞后,可将控制开关5转收入于伞面7内并与伞骨4并列,有如图19所揭示。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得下列优点1.能很轻易迅速的完成伞具的张伞及收伞的动作。
2.能够调整伞面的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操作容易且方便。
3.当伞具插置在桌面中央时,操作者不会受到桌面的妨碍而影响到操作。
4.操作简捷迅速,能以实时实施方式使操作马上完成,达到省力省时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杆体,以上下二节设置;一上蜂巢,固设于上节杆体顶端;一下蜂巢,滑设于上下节杆体上;二滑轮,设于上节杆体并上下排列;一旋转倾斜机构,设在上下节杆体间;一伞面,设于多根固定在上蜂巢的伞骨表面;一弹簧,设于下节杆体内部下端;一拉线,下端连接着弹簧,而上端则绕过下滑轮后而连接在下蜂巢上;及一控制开关,设在伞面外缘及伞骨末端,其内具有一旋钮,该旋钮控制二条拉线,其中一条拉线另端用于牵动旋转倾斜机构内的二根插栓,而另条拉线另端则用于牵动上节杆体下端的止滑凸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倾斜机构由上而下由一倾台、一旋转台及一旋转座组成;倾台活设于旋转台上,并通过一插栓定位在旋转台的定位孔内;而旋转台活设于旋转座上,也通过另一插栓定位在旋转座的定位孔内;二插栓经由同一条拉线控制而能同时脱离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旋转台的数个定位孔是位在容槽底面成一线排列,其中一定位孔更位在穿孔上端;而旋转座的多个定位孔是位在容槽底面并成环绕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二插栓分别设在倾台及旋转座的容槽内,并被二螺丝穿入二插栓的长孔内而避免脱离容槽,又二插栓的上端顶抵着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上节杆体下端的止滑凸块受一弹簧顶抵而外露在杆体外以阻挡下蜂巢,该止滑凸块被一具有斜面的拉条纵向穿入,而拉条又被一弹簧顶抵,该拉条上端又连接着拉线,此拉线延伸至控制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控制开关由外盖、上盖、旋钮、弹簧及基座组成,其中基座一端的管体与伞骨末端结合,而由伞骨末端穿出的两条拉线由管体两侧穿孔穿出后,再经底部二穿孔、旋钮的二缺槽、最后固定在上盖;而旋钮位于上盖及基座间,基座的中轴贯穿旋钮、上盖后直达外盖内部且由螺丝螺入固定;又旋钮内设有一肋片,另有一弹簧穿过肋片的穿孔后,一端固定在基座的凹孔,而另端固定在上盖的穿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基座与旋钮以及旋钮与上盖间各形成扇形缺口以容弹簧活动,且旋钮内设有半圆形肋片,而基座上的圆柱能穿入旋钮内以用于阻挡半圆形助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户外固定式大型遮阳伞具的缺点,公开一种掀开式具倾斜旋转角度的伞具。其在上下节杆体间增设一旋转倾斜机构,使得上节杆体能够水平旋转或纵向倾斜调整角度;而下节杆体底端固设一弹簧,另以一拉线连接在弹簧上端,该拉线经由上节杆体的下滑轮绕出而与下蜂巢相连,利用弹簧磅数与伞骨、下蜂巢、伞布重量的平衡关系,操作者能以手持伞骨或伞面末端而轻松地上举或下压来完成张伞或收伞的动作,而关于旋转倾斜机构内的定位锁住控制都是通过伞骨末端的控制开关来控制,利用该控制开关的旋转及上下左右的摆动来拉扯二条拉线,再藉拉线带动到所对应的二插栓或止滑凸块,而完成上述角度调整的定位解除或收伞动作。
文档编号A45B17/00GK2623063SQ032037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秀惠 申请人:陈秀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