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50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口字型握把的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单管拉杆装置的握把,为便于握持,一般都做成T型构造。美国专利第6,434,790号(Pull Rod of Luggage旅行箱拉杆结构改良)即为一代表产品,单管拉杆为了与双管拉杆达到相同的承受机械强度,一般单管拉杆的管径皆大于双管拉杆单管管径的至少两倍以上,再加上顶部的T型握把,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单管拉杆握把时,手指有硬被撑开的不适感,且握持时,易于疲惫使不出力,因而造成单管拉杆有其先天上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及后天设计的不足。
美国专利第6,148,477号,该专利虽可改进T字型拉杆的上述缺点,只是该拉杆结构的按钮与闭锁装置间的牵引件皆使用单股挠性钢索由口字型握把的内部凹槽由上方往下方的中心汇合成双股,再伸入单管顶端一段距离长度及复以单股连至下端的闭锁装置,使该拉杆整体不象上述我国专利公告第425862号在其座体处具有挠性装置,可将拖曳行李箱过程中的不定量的振动效果消除,令使用者拖曳在崎岖不平路面时,手指难受。
此外,由于该口字型握把与单管拉杆结合处具有双股牵引钢索,且牵引钢索全程中未设缓冲转折装置,使该口字型握把完全呈刚性结构状态,握把无法作选择性旋转,以致获较佳的握持位态及握持感,实为美中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常用的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选择性旋转的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字型握把的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该装置具有三处可作选择性舒适握持使用的口字型握把,该握把与单管拉杆的衔接处具有一可选择性旋转的机构,使口字型握把在拖曳行李箱行走时,可适量消除对手腕所产生的不适扭力振动,以达到良好的握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包括一口字型框架,一设在该口字型框架上可弹性归位的按钮,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上滑动的下滑块,一连接于按钮与该下滑块间的挠性钢索,一钩设于该下滑块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间的归位弹簧,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一设于该中间轴管内部且其顶部顶持于该下滑块底部往上凹入的尖顶凹部的尖头作动杆。
上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所述的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包括一设于该作动杆底部并卡合于中间轴管下端的定位块,一设于定位块底部的滑动件及一套设于滑动件上的弹簧,一连接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下端的管套。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包括一较小圆径的颈部,该管套的顶端是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颈部上,使拉杆握把装置与该口字型框架可相对旋转。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口字型框架与该管套的衔接处包括一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
上述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的颈部,一枢接而可旋转于该中间轴管颈部下端的管套,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平台上滑动的下滑块,其底部中央朝内凹入的尖顶凹部,一设于该中间轴管内部的尖头作动杆,其顶部可受该下滑块的斜面的水平运动而做垂直运动,该作动杆的尖头顶部可在该下滑块的尖顶凹部内作旋转运动。
上述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进一步包括一设于该中间轴管颈部下端具多数结合槽的轴管部,一设于该作动杆下端及嵌合于轴管部的结合槽内的定位块,一设于该定位块下端的滑动件及套设于滑动件上的弹簧。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按钮与所述的挠性钢索之间包括一传动连接件。
上述的传动连接件为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上框部内滑动的上滑块。
上述的上滑块为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上框部上的滑道内滑行的长形框体,其具有一可供置放挠性钢索第一端铜头的第一凹室和一具有可与按钮下方的凸柱斜面部相作用的具斜面的第二凹室。
上述的按钮往下延伸的中间凸柱及侧凸柱至少有一凸柱具有斜面底部,可与其下方的上滑块凹室的斜面相作动。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下滑块一端设一凹室,凹室一端设一小信道可供挠性钢索第二端伸入该凹室,并令第二端铜头扣止于其内,该下滑块另一端设一支柱可供钩设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并令弹簧的第二端钩设于框架底框支柱上。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挠性钢索的外周受圈形弹簧索构件的包围导引而嵌设于该口字型框架周围的导槽内,使挠性钢索在受按钮的按压操控时,更为顺畅灵光。
上述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的下滑块的底部中央进一步包括一朝内凹入的尖顶凹部,以便其尖顶凹部的斜面可与该尖头作动杆的顶部相作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前的状态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行李箱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口字型握把装置不同使用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口字型握把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一右框架11,中框架12,左框架13,一设在中框架12上具有中间凸柱141及侧凸柱143的按钮14,一置于按钮上下方的第一弹簧14A,一可在左、右框架11及13上框部上滑动的上滑块15,一连接于上滑块15后绕过二分的一左、右框架周边,并连接于下框部上的下滑块17间的挠性钢索16,一扣止于下滑块17上的第二弹簧17A,一设于中框架12下框部中间轴管121B内部的尖头作动杆18,一设于作动杆18底部的定位块18A,一设于定位块18A底部的滑动件19,一套设于滑动件19上的扁平形弹簧19A,及一扣接于中框架中间轴管121B下端的管套21,其中,该管套21由两半部21A及21B合而为一,其中间部位设有一宽凹部210及一窄凹部211,该宽凹部210内可容纳中间轴管121B及定位块18A,该窄凹部211内可容纳滑动件19及弹簧19A,该宽凹部210的两侧设固定管套21两半部用的螺柱212-212,该窄凹部211内设固定内管用的螺柱213-213。该左、右框架13、11内部结构相互对称,为简化说明仅以右框架11说明的,如图2所示,右框架11包括上框部11T,下框部11B、左框部11L及右框部11R所构成的口字型框体,该上框体11T上中间设一可供安置按钮14的凹部111,凹部111中央设一中央通孔110,右侧边另一设一右通孔110A,该凹部两侧分别设一对具有垂直向固定通孔的上、下固定凸部112-112,固定凸部112-112的两外侧又各设一水平向固定螺柱113-113及一设在上框件11T凹部111的下缘的一滑道117,可供上滑块15滑行其间,该滑道117与该左、右框部11L及11R的导引槽沟117L及117R以及下框部11B的导引槽沟117B共同连成一口字型导引槽沟;该下框部11B中间设有一通孔120A可扣合于中间轴管121B,通孔120A两侧分别各设一垂直向固定通孔115-115,该通孔115-115的外侧处分别各设一水平向固定螺柱114-114;中框架12包括一上框12T,一下框12B,一左框12L及一右框12R,其中,上框12T具有一间可供按钮通过的通孔框121,通孔框121往两侧延伸两臂,并在两臂上分别各设一垂直朝下的螺柱122-122,与左、右框架13与11的上、下固定凸部112-112相互对应,另在螺柱122-122的两外侧又分别设一水平向固定孔123-123,与左、右框架13及11的固定螺柱113-113相对应,俾将左、右及中框架三者固定在一起;下框12B中间具有一平台121A,该平台121A下方连接一中间轴管121B,该轴管121B下方连接一颈部121C,颈部121C下方具有可供定位块18A嵌合的多数结合槽121E的轴管部121D,该平台121A中间设一贯通至轴管部121D的通孔1210,该平台121 A的一侧设一凹部空间128,该空间128通往中间平台设一凹口129,下框12B位于凹部空间128的外侧,以通孔1210为中心的两侧各设一垂直向固定孔125-125,该固定孔125-125及其的外侧各一水平向固定孔124-124均分别与左、右框架的垂直向通孔115-115及水平向固定螺柱114-114相互对应;该上滑块15为一可在滑道117内滑行的长条框体,具有一可供置放挠性钢索16第一端铜头161的第一凹室151,一具有第一斜面152的第二凹室及一具有第二斜面153的第三凹室;该下滑块17左端设一凹室171,凹室左端设一小信道172可供挠性钢索16第二端伸入凹室171,并令第二端铜头162扣止于其内,下滑块右端设一支柱173可供钩设弹簧17A的第一端176,并令弹簧17A的第二端177钩设于右框架11底框11B的支柱116,又该下滑块的底部中央设一朝内凹入的尖顶凹部,如图3及图4的剖面图所示。
一其第一端连接头163设在上框11T一侧端凹室118,而其第二端连接头164设在中框架底框12B凹室128的圈形弹簧索构件16A,其内可穿入挠性钢索16,并使其第一端铜头161伸出第一连接头163的外,而扣止于上滑块15的第一凹室151内,而挠性钢索16的第二端铜头162则伸出于第二连接头164的外,并扣止于下滑块17的凹室171内,因而令挠性钢索16受圈形弹簧索构件16A的导引而嵌设于左、右框架间的导槽内,使挠性钢索16在受按钮的按压操控时,更为顺畅灵光。
组装时,先将右框架11与中框架12先行组合,即将上滑块15置入滑道117内,令弹簧14A置入按钮14中间下方的凸柱141后;将按钮14由中框架12的上框12T中间的通孔框121下方往上套置,次将作动杆18插入中框架12底框12B中间通孔1210内,再将具有挠性钢索16的弹簧索构件16A的第一端连接头163扣入右框架11的侧端凹室118内,使挠性钢索16的第一铜头161扣止于上滑块15的第一凹室151内,而弹簧构件16A的第二端连接头164则扣入中框架12底框12B的凹室128内,并令挠性钢索16的第二铜头162扣止下滑块17的凹室171内,使弹簧17A的第一端176钩设在下滑块17的支柱173上,而弹簧的第二端177钩设于左框架底框11B支柱116上,此时,下滑块17中间的尖形凹形部178(见图3)正好为作动杆18的尖头部181所顶持,然后藉螺丝经由中框架12的水平孔123-123、124-124锁入右框架的螺柱113-113、114-114,使两者锁合在一起,最后再将左框架13扣入中框架12的左、右框12L及12R的间,再由含有U形垫圈112B螺丝112A-112A由左、右框架13及11的内框往上经由四对上、下固定凸部112-112锁固,再由含有U形垫圈的螺丝125A-125A由中框架12的底框12B的固定孔125-125将左、右框架11及13的下两通孔115-115一起锁固,最后将定位块18A,滑动件19及扁平形弹簧19A置入中间轴管121B下端的管套21内,并以螺丝将管套21两半体锁固的,则口字型握把的组装作业即告完成。
操作时,按压按钮14其下方的弹簧14A受压,且按钮14下方的中间凸柱141及侧凸柱143下方的斜面分别对上滑块15的第三凹室斜面153及第二凹室斜面152作动,而令上滑块15由图3移至图4方向移动,因而使扣止在上滑块上的挠性钢索16的第一铜头161被拉动,同时带动下滑块17内的第二铜头162移动,即使下滑块17往一方移动,下滑块17一移动其中间的尖形凹部178便将作动杆18的顶部181往下压,使作动杆18的底部往下压定位块18A及滑动件19而带动拉杆下端的闭锁梢的连接件作动,使拉杆的闭锁梢解除闭锁状态令拉杆可任意拉伸或收缩,此时如图4所示,定位块18A受作动杆18的底部的下压作动而与轴管部121D下方结合槽121E解除嵌合关系,因而使口字型握把可自由旋转,故本实用新型口字型握把的使用方向使用者可依实际需要任加选择旋转定位,如图5至图7所示。
此处另外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一较佳实施例中,口字型握把是由左框架、中框架及右框架三者合而为一,然而事实上,该中框架可与右框架或左框架的任一侧合为一体,即射出成一体或铸造成一体,然后再由螺丝将左、右两框架锁合为一体也属可行,所以中框架并非绝对必要构件。
如不顾口字型握把的外观美观,本实用新型上述左、右框架也可在左、右框架互补形状的造形内,将按钮、上滑块、下滑块及牵引件皆设置于左、右框架内,再由螺丝以水平方向所设置的螺柱及固定孔相对应而将左框架往右框架锁紧也属可行,所以本实用新型上述螺丝的固定方向及设定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其目的仅在锁固框架成一体两面,凡可任意将两种或三种框架锁合在一起又便于安装的构造,都是可行的。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一口字型框架,一设在该口字型框架上可弹性归位的按钮,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上滑动的下滑块,一连接于按钮与该下滑块间的挠性钢索,一钩设于该下滑块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间的归位弹簧,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一设于该中间轴管内部且其顶部顶持于该下滑块底部往上凹入的尖顶凹部的尖头作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包括一设于该作动杆底部并卡合于中间轴管下端的定位块,一设于定位块底部的滑动件及一套设于滑动件上的弹簧,一连接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下端的管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包括一较小圆径的颈部,该管套的顶端是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颈部上,使拉杆握把装置与该口字型框架可相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口字型框架与该管套的衔接处包括一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轴管的颈部,一枢接而可旋转于该中间轴管颈部下端的管套,一设于该口字型框架的下框部中间平台上滑动的下滑块,其底部中央朝内凹入的尖顶凹部,一设于该中间轴管内部的尖头作动杆,其顶部可受该下滑块的斜面的水平运动而做垂直运动,该作动杆的尖头顶部可在该下滑块的尖顶凹部内作旋转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可选择性定位旋转的机构包括一设于该中间轴管颈部下端具多数结合槽的轴管部,一设于该作动杆下端及嵌合于轴管部的结合槽内的定位块,一设于该定位块下端的滑动件及套设于滑动件上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按钮与所述的挠性钢索之间包括一传动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传动连接件为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上框部内滑动的上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上滑块为一可在该口字型框架的上框部上的滑道内滑行的长形框体,其具有一可供置放挠性钢索第一端铜头的第一凹室和一具有可与按钮下方的凸柱斜面部相作用的具斜面的第二凹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按钮往下延伸的中间凸柱及侧凸柱至少有一凸柱具有斜面底部,可与其下方的上滑块凹室的斜面相作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下滑块一端设一凹室,凹室一端设一小信道可供挠性钢索第二端伸入该凹室,并令第二端铜头扣止于其内,该下滑块另一端设一支柱可供钩设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并令弹簧的第二端钩设于框架底框支柱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挠性钢索的外周受圈形弹簧索构件的包围导引而嵌设于该口字型框架周围的导槽内,使挠性钢索在受按钮的按压操控时,更为顺畅灵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单管拉杆握把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下滑块的底部中央进一步包括一朝内凹入的尖顶凹部,以便其尖顶凹部的斜面可与该尖头作动杆的顶部相作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口字型握把的行李箱单管拉杆装置,该装置具有三处选择性可舒适握持使用的口字型握把,且该握把与单管拉杆的衔接处具有一选择性可旋转的机构,使口字型握把在拖曳行李箱行走时,可适量地消除对手腕所产生的不适扭力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握持效果。
文档编号A45C13/26GK2614513SQ03241539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2日
发明者郭忠贤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