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03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中底,其包括主体、围设于主体边缘的凸缘部、设于主体上的减震垫,主体包括第一辅助块、第二辅助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辅助块设于主体底面的一端,第二辅助块设于主体底面的另一端。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设于主体底面的中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两端分别向主体的两端延伸。上述鞋中底,结构合理,由于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特性可以更好的与其他构件连接,不易松动,安全性高,也有回弹减震效果。
【专利说明】
鞋中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鞋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鞋中底。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时候行走环境恶劣或者为了对脚的保护,都得穿鞋,鞋的构造一般可分为鞋底和鞋面,为了减轻地面对人体脚底的反作用力,提高穿戴者的舒适度,在鞋底中一般设计有一层鞋中底。但是,传统的鞋中底由于结构不合理经常会出现回弹减震效果差,特别是运动的时候影响较大,很容易把运动的力量减去很大一部分,严重损耗了运动者的体力;也会出现与鞋底中的其他部件结合时容易松动的问题,安全性、耐用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鞋中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减震效果好的鞋中底。
[0004]—种鞋中底,包括主体、围设于所述主体边缘的凸缘部、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减震垫;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辅助块、第二辅助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辅助块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块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主体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所述凸缘部向远离所述减震垫的方向延伸,所述凸缘部上设有向所述主体底部延伸的第一定型块和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一定型块与所述第二定型块相对设置。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块靠近所述第二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三辅助块,所述第三辅助块靠近所述第二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四辅助块。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块靠近所述第四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五辅助块。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定型块。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凸缘部、减震垫为TPU材料制成。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设有第二辅助块的一端齐平。
[0010]上述鞋中底,凸缘部围设于主体的边缘形成了一个容置脚的容置槽,减震垫对脚底提供了一种减震回复力,也与凸缘部形成保护边缘,非常安全,减震效果好。由于主体底面设有第一辅助块、第二辅助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这样使鞋中底在与鞋构件连接时会非常稳固,不易松动移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增加。由于凸缘部上设有第一定型块和第二定型块,增加了鞋中底与其他鞋构件连接的稳定度。
【附图说明】
鞋中底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中底的示意图;
[0012]图2为鞋中底另一视角的不意图;
[0013]附图标注说明:
[0014]10-鞋中底,20-主体,21-第一辅助块,22-第二辅助块,23-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第三凹槽,26-第三辅助块,27-第四辅助块,28-第五辅助块,30-凸缘部,31-第一定型块,32-第二定型块,40-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8]请参照图1至图2,鞋中底10包括主体20、围设于主体20边缘的凸缘部30、设于主体20上的减震垫40,主体20包括第一辅助块21、第二辅助块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和第三凹槽25。第一辅助块21设于主体20底面的一端,第二辅助块22设于主体20底面的另一端,第一辅助块21与第二辅助块22相对设置。第一辅助块21靠近第二辅助块22的一端设有第三辅助块26,第三辅助块26靠近第二辅助块22的一端设有第四辅助块27。第二辅助块22靠近第四辅助块27的一端设有第五辅助块28。
[0019]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设于主体20底面的中部,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的两端分别向主体20的两端延伸。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位于第一凹槽23的两侧,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的长度大于第一凹槽23的长度,第一凹槽23位于第一辅助块21、第二辅助块22之间。
[0020]凸缘部30向远离减震垫40的方向延伸,凸缘部30上设有向主体20底部延伸的第一定型块31和第二定型块32,第一定型块31与第二定型块32相对设置,第二凹槽24靠近第二定型块32,第三凹槽25靠近第一定型块31。上述这些部件的设置加大了鞋中底10与其他鞋构件连接的稳固度,也起到加强减震的效果。
[0021]减震垫40的一端与主体20设有第二辅助块22的一端齐平,另一端为圆弧形。本实施例中,主体20、凸缘部30、减震垫40为TPU、EVA材料制成,优选为TPU,因为TPU具有适应硬度范围广、耐寒性好、耐油、耐水、耐霉菌、承载力高、抗冲击性好、减震能力强的特性,会使穿戴者更加舒适安全。
[0022]上述鞋中底10,凸缘部30围设于主体20的边缘形成了一个容置脚的容置槽,减震垫40对脚底提供了一种减震回复力,也与凸缘部30形成保护边缘,非常安全,减震效果好。由于主体20底面设有第一辅助块21、第二辅助块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25,这样使鞋中底在与鞋构件连接时会非常稳固,不易松动移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增加。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围设于所述主体边缘的凸缘部、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减震垫;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辅助块、第二辅助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辅助块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块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设于所述主体底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主体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所述凸缘部向远离所述减震垫的方向延伸,所述凸缘部上设有向所述主体底部延伸的第一定型块和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一定型块与所述第二定型块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块靠近所述第二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三辅助块,所述第三辅助块靠近所述第二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四辅助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块靠近所述第四辅助块的一端设有第五辅助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定型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凸缘部、减震垫为TPU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设有第二辅助块的一端齐平。
【文档编号】A43B13/04GK205696002SQ20162035573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梁麟炳, 梁冠华
【申请人】东莞塘厦怡丰发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