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3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中底,其包括中底主板、设于中底主板顶面的减震垫、设于中底主板底面的辅助垫和定位条组,中底主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中底主板靠近第一端处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减震垫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辅助垫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定位条组包括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第一定位条设于所述中底主板底面的一侧,第二定位条设于中底主板的另一侧,第一定位条远离辅助垫的端部连接于第二定位条远离所述辅助垫的端部,第三定位条自第一定位条向第二定位条凸伸。上述鞋中底,结构合理,不易松动,减震效果好,给穿戴者提供很好的保护,非常安全耐用。
【专利说明】
鞋中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鞋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鞋中底。
【背景技术】
[0002]鞋的构造一般可分为鞋底和鞋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减轻地面对人体脚底的反作用力,提高穿戴者的舒适度,在鞋底中一般设计有一层鞋中底。但是,传统的鞋中底经常会出现回弹减震效果差,特别是运动的时候影响较大,很容易把运动的力量减去一大半,严重损耗了运动者的体力;鞋中底的结构不合理,也会出现与鞋底中的其他部件结合时容易松动的情况,安全性、耐用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鞋中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震的、安全的鞋中底。
[0004]—种鞋中底,包括:中底主板、设于所述中底主板顶面的减震垫、设于所述中底主板底面的辅助垫和定位条组;所述中底主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中底主板靠近所述第一端处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减震垫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辅助垫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定位条组包括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设于所述中底主板底面的一侦U,所述第二定位条设于所述中底主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条远离所述辅助垫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条远离所述辅助垫的端部,所述第三定位条自所述第一定位条向所述第二定位条凸伸。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条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条与所述第二定位条之间,所述第四定位条与所述第三定位条相互平行。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定位条设于所述辅助垫与所述第三定位条之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垫包括曲面部和凸块部,所述凸块部设于所述辅助垫远离所述第五定位条的一端,所述凸块部设于所述辅助垫靠近所述第五定位条的一端。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为U型,该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减震垫的边缘相对。
[0009]上述鞋中底,中底主板和中底主板顶面的减震垫可以对穿戴者的脚部提供一种减震回复力,使脚受到较小的冲击,保护能力较强,非常安全。辅助垫、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定位条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该结构合理,可以提供不同部位的定位点,在与其他鞋构件连接时,从不同部位提供一种定位力,鞋中底不易松动,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鞋中底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中底的不意图;[ΟΟ??]图2为鞋中底另一视角不意图;
[0012]附图标注说明:
[0013]10-鞋中底,20-中底主板,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一凹陷部,24-第二凹陷部,30-减震垫,40-辅助垫,41-曲面部,42-凸块部,50-定位条组,51-第一定位条,52-第二定位条,53-第三定位条,54-第四定位条,55-第五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7]请参照图1至图2,鞋中底10包括中底主板20、设于中底主板20顶面的减震垫30,设于中底主板20底面的辅助垫40和定位条组50。中底主板20、减震垫30、辅助垫40和定位条组50为TPU材料制成,TPU具有适应硬度范围广、耐寒性好、耐油、耐水、耐霉菌、承载力高、抗冲击性好、减震能力强的特性,会使穿戴者更加舒适安全。
[0018]中底主板20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中底主板20靠近第一端处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陷部23和第二凹陷部24,第一凹陷部23和第二凹陷部24为U型,该第一凹陷部23和第二凹陷部24的底部与减震垫30的边缘相对。
[0019]定位条组50包括第一定位条51、第二定位条52、第三定位条53、第四定位条54和第五定位条55,第一定位条设于中底主板20底面的一侧,第二定位条52设于中底主板20的另一侧,两者相对设置,第一定位条51远离辅助垫40的端部连接于第二定位条52远离辅助垫40的端部,形成了一个定位凹槽。第三定位条53自第一定位条51向第二定位条52凸伸,第四定位条54设于第三定位条53与第二定位条52之间,第四定位条54与第三定位条53相互平行。第五定位条55设于辅助垫40与第三定位条53之间,第五定位条55与所述第四定位条54成一定角度设置。
[0020]减震垫30自第一端21向第二端22延伸,辅助垫40自第一端21向第二端22延伸,辅助垫40包括曲面部41和凸块部42,凸块部42设于辅助垫40远离第五定位条55的一端,凸块部42设于辅助垫40靠近第五定位条55的一端,凸块部42便于鞋中底10与其他鞋构件结合。
[0021]上述鞋中底10,中底主板20和中底主板20顶面的减震垫30可以对穿戴者的脚部提供一种减震回复力,使脚受到较小的冲击,保护能力较强,非常安全。辅助垫30、第一凹陷部23、第二凹陷部24和定位条组50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该结构合理,可以提供不同部位的定位点,在与其他鞋构件连接时,从不同部位提供一种定位力,鞋中底不易松动,非常安全。
[002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主板、设于所述中底主板顶面的减震垫、设于所述中底主板底面的辅助垫和定位条组;所述中底主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中底主板靠近所述第一端处的两侧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减震垫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辅助垫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定位条组包括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和第五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设于所述中底主板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条设于所述中底主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条远离所述辅助垫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条远离所述辅助垫的端部,所述第三定位条自所述第一定位条向所述第二定位条凸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条设于所述第三定位条与所述第二定位条之间,所述第四定位条与所述第三定位条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位条设于所述辅助垫与所述第三定位条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垫包括曲面部和凸块部,所述凸块部设于所述辅助垫远离所述第五定位条的一端,所述凸块部设于所述辅助垫靠近所述第五定位条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为U型,该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减震垫的边缘相对。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5696013SQ20162036825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梁麟炳, 梁冠华
【申请人】东莞塘厦怡丰发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