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13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拉杆补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行李箱拉杆更为耐用的补强装置。
背景技术
按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行李箱伸缩拉杆结构的设计,如图1所示,是于外管80的顶端上嵌设一导套81,以便于内管70由导套81上套设于外管80内,由导套81来导引及限制拉杆70可于外管80内自由伸缩而不会脱出外管80外,以此供使用者依其需要调整内管50的伸缩长度。
由于现阶段的行李箱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所以业界为了降低成本及减轻行李箱的重量,将行李箱伸缩拉杆结构的管壁厚度减至0.4mm~0.45mm,如此,行李箱若在正常负重下,其强度尚可支撑,若在行李箱是超额的载重使用时,则一旦行李箱是行走于颠陡的地面或在楼梯上行走时,甚或在机场托运卸下甩丢行李箱时,在瞬间震动冲击力的作用下,往往会使得行李箱的拉杆70摇晃外管80(如图1所示),进而造成外管80的变形,甚至造成外管80顶端的导套81脱落的事情,使得拉杆70无法再嵌入于外管80内进行伸缩作动,造成行李箱形同瘫痪,无法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发明人鉴于目前行李箱拉杆结构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思考如何不增加管壁厚度(即保持在0.4mm~0.45mm左右)的原则下,兼具有增加管壁强度及可有效防止导套脱落的设计,并经不段的试验改进,终于创作出一种行李箱拉杆补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加材料成本,即可达到强化行李箱拉杆结构的行李箱拉杆补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导套与拉杆结构管体间,连结更为确实、牢固的行李箱拉杆补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管体,两管体呈平行可供架设于行李箱上,各管体内具有一纵贯整个管体的内孔,各管体至少于其中一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体管内孔凹陷的补强部,各管体位于补强部下方设定距离处,再穿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定位孔。
两管体导套,各管体导套嵌置于管体顶端的内孔中,各管体导套中央具有一贯穿的内孔,而各管体导套的顶缘则水平向外凸设出一可抵住于管体顶端上定位的抵缘,又各管体导套相对于各管体定位孔的侧面上,则凸设可相对卡嵌于各管体定位孔中定位的定位凸块,并使管体导套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管体导套内孔凹陷的补强部;两内管,各内管的一端经由管体导套而伸入于管体的内孔中,而各内管的另端由一ㄇ字型握把手形成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各管体的补强部呈横向分布。
其中,各管体导套的补强部呈纵向分布。
其中,各管体为外管,而各管体导套则为外管导套,该外管顶端的内孔中容置一外管定位装置;而该外管顶端则设有两中管,各中管的一端经由外管导套内孔而插置于外管的内孔中与外管定位装置相连接,并与位于外管内孔的定位装置形成连接,各中管内纵穿一内管,各中管顶端的内孔嵌置一可与内管相连接的内管定位装置,各中管相对于外管补强部的侧面且靠近中管顶端及底端的设定位置处,分别冲压出一向中管内孔凹陷的第一补强部及第二补强部,各中管的第一补强部呈横向分布,而第二补强部则呈纵向分布,又各中管具有第一、二补强部该侧面上,位于第一补强部下方的设定间隔距离处,再穿设有数个定位槽;又各中管顶端的内孔则各可嵌置一中管导套,各中管导套中央贯穿有一内孔,各中管导套的顶缘水平向外凸设出一可抵住中管顶端形成定位的抵缘,又各中管导套相对于各中管定位孔的侧面上,凸设出数个可相对嵌入于中管各定位孔的定位凸块,并使中管导套具有定位凸块,该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朝中管导套内孔凹陷的补强部,并使各中管导套补强部于中管上呈纵向分布。
为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目前的行李箱拉杆结构,具有以下数点功效1.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行李箱拉杆结构的厚度下,增强了行李箱拉杆结构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导套可更牢固地套设于行李箱拉杆结构的外管上。


图1常用行李箱拉杆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0外管,11内孔,12为补强部,13为定位孔,15为外管抵缘,20外管导套,21内孔,22抵缘,23补强部,24定位凸块,30中管,31内孔,32第一补强部,33第二补强部,34定位孔,35管抵缘,300中管定位装置,40中管导套,41内孔,42抵缘,43补强部,44弹性嵌卡凸部,400内管定位装置,50内管,51内孔,53纵向补强部,60ㄇ字型握把,70内管,81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以较佳实施例的方式并配合图号说明如下请配合参看图2至4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拉杆补强装置,包括有两外管10(如图2、3所示),两外管10呈平行的方式可供架设于行李箱上(如图2所示),各外管10内具有一纵贯整个外管10的内孔11,各外管10顶端的内孔11中容置一中管定位装置300(由于该中管定位装置300并非本实用新型重点,且属本领域常用技术,所以在此不多赘述),而各外管10至少于其中一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外管10内孔11凹陷的补强部12(如图3所示),其中补强部12于该侧面上呈横向分布,并使各外管10该侧位于补强部12下方设定间隔距离处,再穿设有数个定位孔13,两外管导套20,各外管导套20可嵌置于外管10顶端的内孔11中(如图2、3所示),各外管导套20中央亦贯穿一内孔21,各外管导套20的顶缘水平向外凸设出一抵缘22,使外管导套20在嵌置于外管10内孔11时,可以抵缘22抵住于外管10的顶端形成定位(如图3、4所示),又各外管导套20相对于各外管10定位孔13的侧面上,则凸设出可相对嵌入于各定位孔13的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24(如图2所示),并使外管导套20该侧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外管导套20内孔21纵向凹陷的补强部23,并使各外管导套20的补强部23于该侧面上呈纵向分布;两中管30,其中各中管30的一端经由外管导套20内孔21而插置于外管10的内孔11中(如图2、3所示),并与位于外管10内孔11的中管定位装置300形成连接;各中管30内纵穿一内孔31(如图2所示),各中管30顶端的内孔31嵌置一内管定位装置400(由于该内管定位装置400并非本创作重点,且属本领域常用技术,所以在此不多赘述),各中管30相对于外管10补强部12的侧面且靠近中管20顶端及底端的设定位置处,分别冲压出一向中管20内孔凹陷的第一补强部32及第二补强部33,各中管30的第一补强部32呈横向分布,第二补强部33则呈纵向分布,又各中管30具有第一、二补强部32、33该侧面上,位于第一补强部32下方的设定间隔距离处,再穿设有数个定位孔34;两中管导套40,各中管导套40可嵌置于中管30顶端的内孔31中(如图3、4所示),各中管导套40中央贯穿有一内孔41(如图2所示),各中管导套40的顶缘水平向外凸设出一抵缘42,以使中管导套40在嵌置于中管30内孔31时,可以抵缘42抵住于中管30的顶端形成定位(如图3、4所示);又各中管导套40相对于各中管30定位孔34的侧面上,凸设出数个可相对嵌入于中管30各定位孔34的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44(如图2所示),并使中管导套40具有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44该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朝中管导套40内孔41凹陷的补强部43,并使各中管导套40纵向补强部43于中管30上呈纵向分布;两内管50相对于中管30横向第一补强部32的侧面且靠近内管50底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内管50内孔凹陷的纵向补强部53,各内管50的纵向补强部53呈纵向分布。
各内管50的底端经中管导套40内孔41而插置于中管30的内孔31中(如图2、3所示),并与位于中管30内孔31的内管定位装置400形成连接,各内管50的顶端则由一ㄇ字型握把60形成连接(如图4所示)。
为此,当本实用新型组合时,可将各个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分别嵌置于外管10及中管30顶端的内孔11、31中,并以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上的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24、44,来相对卡嵌于外管10及中管30的定位孔13、34中,以此使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确实牢固地嵌置于外管10及中管30的顶端;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外管10、外管导套20、中管30、中管导套40及内管50上冲压出补强部12、23、43、53及第一、二补强部32、33的设计,可有效地强化管体本身的耐变形强度,使得外管10或中管30或内管50的内孔11、31、51,不会因使用者负载过重及使用于颠陡路面甚或在机场托运卸下甩丢行李箱时,而扩孔或变形,以达到使行李箱的拉杆更为耐用的目的。
另外,再请配合参看图5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亦可于外管10及中管30的顶端,水平凸伸出一略大于外管10及中管30周径的外管抵缘15及中管抵缘35,如此与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的抵缘21、42相配合,而使外管10及中管30顶端的承受应力度更佳,以达到管体更不易变形损坏的目的。
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于外管10、中管30及内管50上形成补强部12、43、53、第一补强部32及第二补强部33,并配合于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上形成定位凸块24、44来卡嵌于外管10及中管30定位孔13、34的设计,确实可达到使管体结构更为强化、外管导套20及中管导套40与外管10及中管30结合更为牢固等功效增进,确实为一相当优异的设计,但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亦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特此注明。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包括两管体呈平行可供架设于行李箱上,各管体内具有一纵贯整个管体的内孔,其特征为,各管体至少于其中一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体管内孔凹陷的补强部,各管体位于补强部下方设定距离处,再穿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管体进一步包括两管体导套,各该管体导套嵌置于各该管体顶端的内孔中,各管体导套中央具有一贯穿的内孔,而各管体导套的顶缘则水平向外凸设出一可抵住于管体顶端上定位的抵缘,又各管体导套相对于各管体定位孔的侧面上,则凸设可相对卡嵌于各管体定位孔中定位的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并使管体导套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向管体导套内孔凹陷的补强部;两内管的内管底端经由管体导套而伸入于管体的内孔中,而各内管的内管顶端则由一ㄇ字型握把手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管体的补强部呈横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管体导套的补强部呈纵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管体可为外管,而各该管体导套则为外管导套,该外管顶端的内孔中容置一外管定位装置;而该两外管顶端则设有两中管,各该中管的底端经由外管导套内孔而插置于外管的内孔中而与外管定位装置相连接,各中管内纵穿一内管,各中管顶端的内孔嵌置一可与内管相连接的内管定位装置,各中管相对于外管补强部的侧面且靠近中管顶端及底端的设定位置处,分别冲压出一向中管内孔凹陷的第一补强部及第二补强部,各该中管的第一补强部呈横向分布,而该第二补强部则呈纵向分布,又各该中管具有第一、二补强部,该侧面上位于第一补强部下方的设定间隔距离处,再穿设有数个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管体的各中管顶端的内孔各可嵌置一中管导套,各中管导套中央贯穿有一内孔,各中管导套的顶缘水平向外凸设出一可抵住中管顶端形成定位的抵缘,又各中管导套相对于各中管定位孔的侧面上,凸设出数个可相对嵌入于中管各定位孔的定位凸块或弹性嵌卡凸部,并使中管导套具有定位凸块的该侧面。靠近顶端的设定位置处,冲压出一朝中管导套内孔凹陷的补强部,并使各中管导套补强部位于中管上呈纵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管体的外管、中管及内管的顶端,水平凸伸出一略大于各该管周径的使外管、中管及内管顶端的承受应力度更佳,使管体更不易变形的抵缘,与外管导套及中管导套的抵缘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拉杆的补强装置,主要于行李箱的管体上形成补强部、第一补强部及第二补强部,并配合于管体导套上形成定位凸块来卡嵌于管体的定位孔等设计,以达到无需增加材料成本,即可强化行李箱拉杆结构,以及使导套与拉杆结构管体间,连结更为确实、牢固的目的。
文档编号A45C13/26GK2653952SQ20032010328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周清徽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