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书架的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43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书架的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书架的文具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文具盒品种繁多,文具盒也不仅仅局限于可以放置不同文具这一单一的功能,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文具盒其不但具有普通文具盒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书架的功能,如一申请号为01242186.3,公开号为25510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具有书架功能的文具盒,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带可折式书托的文具盒,它具有盒体、盒盖、卡箍,其特征在于盒盖内壁底端两侧各铰接一个书托支腿,盒盖顶部铰接书架,盒盖外壁中端铰接支撑架,支撑架可扣合在带有自锁装置的盒盖外辟凹槽内,书架由紧固在盒盖内壁顶端两侧的卡座、嵌入卡座可滑动的支架组成,该实用新型适用于放置文具、作为图书支架阅读图书的场合下使用。然而该实用新型盒盖外壁中端铰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可扣合在带有自锁装置的盒盖外辟凹槽内,该实用新型的书架由紧固在盒盖内壁顶部两侧的卡座、嵌入卡座可活动的支架组成,因此组成文具盒的部件比较多,这样就会使整个文具盒的结构显得复杂、增加了生产制造的难度和成本,又因为它的很多部件裸露在文具盒的外表面,因此还影响了文具盒的美观,所以这种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将书架隐藏于盒体内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外形美观简洁、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书架的文具盒,包括有上盖、底座,所述的上盖一侧与底座后壁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构成文具盒本体,所述的文具盒本体内设置有可折叠的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的书架其结构为包括有支撑轴、支撑板、连接设置在底座内的下盒,下盒底部与底座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形成空腔,所述的支撑轴置于该空腔中,所述的支撑轴置于底座里的空腔中,并可在上述空腔中的一定范围内伸缩滑动,所述的支撑板可转动的套接在支撑轴上,所述上盖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支撑板头部相配合的定位孔。
上所述的定位孔是多排多个的,并与支撑板头部形状和个数相配合。
上述的支撑轴是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呈“U”型,该支撑轴上还套接两个橡皮圈,所述的两个橡皮圈是套接于支撑板两侧的支撑轴上的。
上述的下盒的后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压书弹片,压书弹片是通过铆钉可转动的铆接在下盒的后侧内壁上的。
上述的空腔在其开口的外侧设置有与橡皮圈产生紧配合的弧形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书架不用时可以推入底座与下盒之间的空腔内,并不是直接裸露在文具盒的外面,这样就使整个文具盒看起来显的简洁大方,增加了文具盒的美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可折叠的书架主要是由支撑轴、支撑板组成,使用时只需拉出整个书架,利用支撑板头部同上盖上的定位孔配合,便可起到一个书架的功能了,并且当我们把支撑板插入不同位置上的定位孔时,我们还可以调节出上盖不同的倾斜度,来满足不同人看书习惯的需要,而原有的技术中的可折式书托包括书托支腿、书架、支撑架、盒盖外壁凹槽、凹槽的另外一边还设置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自锁装置,使用时需要上述部件的配合才可以起到用作书架的功能,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外形美观简洁、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本带书架的文具盒更适合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下);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闭合状态下);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带书架的文具盒,包括有上盖1、底座3,所述的上盖1一侧与底座3后壁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这种可转动地连接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柔性铰链14来连接,柔性铰链14就是直接成型连接在上盖1、下盒2之间的塑料片。所述的底座3内连接设置有下盒2,下盒2底部与底座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形成空腔12,所述的支撑轴4置于该空腔12中,支撑轴4可在空腔12中的一定范围内伸缩滑动,支撑轴4是由钢丝弯曲而成的,大体呈“U”型,另有一支撑板5,支撑板5成型有环套,通过环套可转动的套接在支撑轴4的后边上,两个橡皮圈7、8就分别套接于支撑板5两侧的支撑轴4上,上述支撑轴4、支撑板5、橡皮圈7、8组成的整体可在上述空腔12中的一定范围内滑动,特别是底座3在其空腔后面设置有限位部分,这种限位部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直接成型在空腔开口部位处的固定块或固定边,使限位部分与支撑轴4的里端进行配合,防止支撑轴4被意外地整体拉出空腔外面。同时空腔12在其开口的外侧则设置成型有弧形卡口13,该弧形卡口13可与橡皮圈7、8产生紧配合,这样当支撑轴4、支撑板5、橡皮圈7、8组成的整体推入空腔12后,橡皮圈7、8便在弧形卡口13里卡位,以使支撑轴4、支撑板5、橡皮圈7、8不容易滑出空腔12,使文具盒方便携带使用。本实施例在上盖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四个定位孔6,这四个定位孔6分成均匀的两排两列,同时支撑板5成型有两个与定位孔6配合的头部,当然有关定位孔6个数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下盒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压书弹片9、10,它们是通过铆钉可转动的铆接在下盒2的后侧内壁上的,使其可以用来压书。上盖1、下盒2之间设计有将文具盒关起来的锁扣装置,锁扣装置可以是各式各样,不拘一格,本实施例的锁扣装置设计为在下盒2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文具盒开关11,文具盒开关11上开有卡口15,而上盖1的前侧壁上与所述文具盒开关1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一与文具盒开关11相配合的凹槽12,凹槽12侧边成型有与卡口15进行配合的销柱16。
本实用新型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使用和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使用时,打开上盖1,然后将支撑轴4从空腔12中拉出,因为空腔12在其开口处成型有限位部分,能防止支撑轴4被完全拉出,然后再套在支撑轴4上的支撑板5至一定适宜角度,把支撑板5头部插入上盖1的外壁上的定位孔6中,就将书架完全打开,可以供人们使用,并且当我们把支撑板5插入不同位置上的定位孔6时,我们便可以调节出上盖1不同的倾斜度,来满足不同人看书习惯的需要,之后我们把书的底部放在上盖1的下侧壁上,书的上部靠在上盖1的上侧壁上便可进行方便的阅读,根据需要我们还可转动两个压书弹片9、10,使其压住书本,防止书本的滑落。阅读过程中,如需要笔、尺等工具,也可以很方便地拿取,真正做到阅读、书写两不误。用完后,转动两个压书弹片9、10,把它们向内收起,然后盖上上盖1,文具盒开关11便和上盖1的前侧壁上的凹槽12相配合,从而把文具盒锁住,最后把整个可折叠的书架推入空腔12中,直至橡皮圈7、8在弧形卡口13里卡位,使支撑轴4、支撑板5、橡皮圈7、8不能滑出空腔,即可完成一次使用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带书架的文具盒,包括有上盖(1)、底座(3),所述的上盖(1)一侧与底座(3)后壁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构成文具盒本体,所述的文具盒本体内设置有可折叠的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的书架包括有支撑轴(4)、支撑板(5)、连接设置在底座(3)内的下盒(2),下盒(2)底部与底座(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形成空腔(12),所述的支撑轴(4)置于该空腔(12)中,并可在上述空腔(12)中的一定范围内伸缩滑动,所述的支撑板(5)可转动的套接在支撑轴(4)上,所述的在上盖(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支撑板(5)头部相配合的定位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6)是多排多个的,并与支撑板(5)头部形状和个数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4)是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呈“U”型,所述的支撑轴(4)上还套接两个橡皮圈(7、8),所述的橡皮圈(7、8)是套接于支撑板(5)两侧的支撑轴(4)上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盒(2)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压书弹片(9、10),所述的压书弹片(9、10)是通过铆钉可转动的铆接在下盒(2)的后侧内壁上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3)在其空腔后面设置有与支撑轴(4)的里端进行配合的限位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5)在其开口的外侧设置有与橡皮圈(7、8)产生紧配合的弧形卡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盒(2)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一文具盒开关(11),文具盒开关(11)上开有卡口(15),而上盖(1)的前侧壁上与所述文具盒开关(1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一与文具盒开关(11)相配合的凹槽(12),凹槽(12)侧边成型有与卡口(15)进行配合的销柱(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书架的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转动地连接是采用连接在上盖(1)、底座(3)之间的柔性铰链(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书架的文具盒,包括有上盖(1)、底座(3),所述的上盖(1)一侧与底座(3)后壁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构成文具盒本体,所述的文具盒本体内设置有可折叠的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的书架包括有支撑轴(4)、支撑板(5)、连接设置在底座(3)内的下盒(2),下盒(2)底部与底座(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形成空腔(12),所述的支撑轴(4)置于该空腔(12)中,并可在上述空腔(12)中的一定范围内伸缩滑动,所述的支撑板(5)可转动的套接在支撑轴(4)上,所述的在上盖(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支撑板(5)头部相配合的定位孔(6),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外形美观简洁、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45C11/34GK2702644SQ2003201085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褚建标 申请人:褚建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