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327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子的鞋面往往通过端缘车缝、胶粘于中底表面的预定位置上,再与鞋底上胶结合。或者鞋面端缘与鞋底直接车缝、胶粘。从而将鞋面永久地固接在鞋底上。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鞋面损坏,整双鞋子就要扔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可进行鞋面、鞋底的拆卸及更换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方便鞋面拆卸、更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组合所述鞋面和鞋底;其中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包括在每个上扣体上形成一个钩状滑动臂的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在鞋底上形成一个与所述钩状滑动臂相适配的下扣体结构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成型所述钩状滑动臂包括在其外侧面形成一段光滑圆弧及在其内侧面则形成V型配合面的步骤。成型所述钩状滑动臂还包括在其外侧壁上形成一个定位销的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亦包括将每个下扣体成型为圆台状并在其外周面形成螺纹的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螺纹外侧形成一个与其相适配的外框体以及在该外框体外周面上形成复数倒勾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扣体成型于鞋底的上部或侧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如下步骤将复数具有上扣体形状的结构预置于上模并合模成型鞋底;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如下步骤成型复数下扣体;将复数具有上扣体形状的结构分别插入复数下扣体并预置于上模中;合模成型鞋底;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
由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采用可滑动旋转方式配合上下扣体结构,从而大大方便了鞋面的更换。其次,该制造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图1为本发明组合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组合鞋上扣体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组合鞋下扣体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图2和图3中上下扣体的组装图;图5为本发明组合鞋下扣体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组合鞋下扣体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图5沿A-A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6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和10为下扣体置于鞋底上部时模具成型示意图;图11和12为下扣体置于鞋底侧部时模具成型示意图;图13为下扣体置于鞋底侧部时鞋底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考图1,本发明一种组合鞋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1的鞋面50;(2)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2的鞋底60;(3)组合所述鞋面50和鞋底60。
其中,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1的鞋面包括如下步骤(a)成型复数上扣体1;(b)将复数上扣体1与鞋面50相连。所述上扣体1可通过车缝方式或其它连接方式与鞋面50相连接。
参考图2,所述上扣体1包括一个钩状滑动臂142,所述钩状滑动臂142的外侧面为一段光滑圆弧149,而其内侧面则形成V型配合面148。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臂142的外侧壁上还凸设有一个定位销142a。
当鞋底材料为硬质材料,如塑钢、尼龙、ABS、PC等时,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2的鞋底60包括如下步骤(A)将复数具有上扣体1形状的结构预置于上模并合模成型鞋底;(B)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即形成具有复数下扣体2的鞋底60。此时下扣体2与鞋底60为一体的。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2的鞋底60包括如下步骤(1)成型复数下扣体2;(2)将复数具有上扣体1形状的结构分别插入复数下扣体2并预置于上模中;(3)合模成型鞋底;(4)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即形成具有复数下扣体2的鞋底60。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扣体2由下扣体本体20和底座22组成,下扣体本体20竖立于底座22之上。其中,所述下扣体本体20为一个半柱形腔体结构,其中部形成一个弯钩形插槽200,从而在其上部一侧形成一个锁固凸台250。其中,该锁固凸台250的末端形成一V型卡位部251;所述插槽200的形状与所述卡钩14的滑动臂142适配并用于收容该滑动臂142。所述底座22用于将该下扣体2固定安装于鞋底上。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槽200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202,用于与所述滑动臂142的定位销142a配合而防止上扣体1与下扣体2间出现松动。此外,所述底座22上可开设有复数固定孔220,用于更加牢固地将该下扣体2固定安装于需配合的对象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7,所述下扣体2’的外轮廓可为圆台状,在其外周面可设有螺纹29,所述螺纹29可用于将下扣体2’螺接至鞋底上。
当鞋底材料为软质材料或发泡材料时,参考图6和8,可将复数具有内螺纹393、外有倒勾391之外框体390预先置放并定位于模具内直接包覆成型鞋底。其中,所述成型方法可为射出、灌注或压注成型。然后,再将复数外轮廓为圆台状、外周面设有螺纹29的下扣体2’旋入该外框体进行组合即可。
参考图1,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扣体2可设置于鞋底上部。参考图9和10,此时,将下扣体2卡入上扣卡勾柱9再插入上模预留之卡勾穴(未图示),然后合模射出、灌注或压注成型即可。
参考图13,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扣体2可设置于鞋底侧部。参考图11-12,此时将下扣体2卡入中空的上扣卡勾8,然后再套入模穴之卡勾柱11,最后合模射出、灌注、压注成型即形成鞋底60’。
参考图2-4,所述上扣体1与下扣体2的配合过程如下首先,将所述上扣体1的滑动臂142以一定角度向内坎入下扣体2的弯钩形插槽200中;然后,将该滑动臂142在插槽200内滑动旋转一定角度,所述插槽200的V型卡位部251即卡入所述滑动臂142的V型配合面148中,从而实现所述上扣体1和下扣体2间的配合。
在拆卸时,只需逆向将所述上扣体1的滑动臂142旋转一定角度,所述插槽200的V型卡位部251即脱离所述滑动臂142的V型配合面148,进而所述滑动臂142从插槽200中脱离而实现所述上扣体1和下扣体2间的分离。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若上扣体1上设有定位销142a,下扣体2上设有凹槽202,则上扣体1和下扣体2相配合时,所述定位销142a将陷入所述插槽200的凹槽202中,藉由两者间的相互卡合,而实现上扣体1和下扣体2间更加牢固的卡合定位。拆卸上扣体1和下扣体2时,所述定位销142a将从所述插槽200的凹槽202中滑脱分离,即可实现所述上扣体1和下扣体2间的分离。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扣体2通过射出成型和鞋底相连结,其底座22上开设的复数固定孔220,用于更加牢固地将该下扣体2固定安装于鞋底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下扣体可采用金属、塑钢或尼龙材料制成,制造方法可采用射出成型、铸造以及压注抽条再裁切成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组合所述鞋面和鞋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包括在每个上扣体上形成一个钩状滑动臂的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在鞋底上形成一个与所述钩状滑动臂相适配的下扣体结构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所述钩状滑动臂包括在其外侧面形成一段光滑圆弧及在其内侧面则形成V型配合面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所述钩状滑动臂还包括在其外侧壁上形成一个定位销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将每个下扣体成型为圆台状并在其外周面形成螺纹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在所述螺纹外侧形成一个与其相适配的外框体以及在该外框体外周面上形成复数倒勾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体成型于鞋底的上部或侧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如下步骤将复数具有上扣体形状的结构预置于上模并合模成型鞋底;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如下步骤成型复数下扣体;将复数具有上扣体形状的结构分别插入复数下扣体并预置于上模中;合模成型鞋底;将所述复数结构从鞋底上拆下。
全文摘要
一种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组合所述鞋面和鞋底;其中成型具有复数上扣体的鞋面包括在每个上扣体上形成一个钩状滑动臂的步骤;成型具有复数下扣体的鞋底包括在鞋底上形成一个与所述钩状滑动臂相适配的下扣体结构的步骤。成型所述钩状滑动臂包括在其外侧面形成一段光滑圆弧及在其内侧面则形成V型配合面的步骤。该制造方法生产的组合鞋外形美观、易于拆卸、方便更换。
文档编号A43D86/00GK1785085SQ20041005252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6日
发明者蔡茂徵 申请人:蔡茂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