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镜头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49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泳镜头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及系紧泳镜头带的扣具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泳镜(即游泳眼镜)的头带扣具,如台湾第88206674号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泳镜头带之扣具装置,该扣具装置具有相互对应的二个穿引座,每一个穿引座具有至少二穿孔,且,该二穿引座之一的孔径小于头带的宽度,另一穿孔与头带宽度相当,通过由二对应的槽提供泳镜二条头带之间的穿梭及束紧。该结构对头带具有束紧作用,但调整不方便。
在已知的泳镜头带调整技术中,本申请人在之前发明了“泳镜带体的调整扣件结构”,已于台湾第89206008号专利申请公开,其主要特点在于泳镜镜体的外侧延伸面设有一供带体穿梭的横向槽,该带体的二并合带面上设有防滑纹,该并合带面以横向朝向扣件的导引槽而相结合,所述的扣件是由一横杆及其二端对称的定位板一体成型制成,该横杆设于二定位板一侧缘的中央位置,其侧缘面呈平齐状设置;位于二定位板的另一侧缘设有矩形的凹入限制槽,该凹入限制槽的的二侧面向横杆的端部外侧面延伸,各形成一连通的穿梭槽;该扣件凹入限制槽的二侧相对于二定位板二侧未端的对称臂板之间,各设有一以能容许二并合带面横向及导引进入至另一端的导引槽;该导引槽的内缘为一连通凹入限制槽与定向槽间的导引槽;该导引槽设于二定位板内缘对称臂板的平面与限制槽的二端面间;该扣件依藉由横杆侧面的矩形限制槽及开放的导引槽,供贯穿镜体外侧延伸面穿梭槽的带体,以并合带面直接朝向扣件一侧的导引槽横向导入及导引至横杆一侧的定向槽中,再朝向扣件另一侧的导引槽横向导入及导引至横杆的定向槽中,由此导引泳镜带体扣接结合。该泳镜带体的扣件结构虽能快速导引泳镜带体扣接,但其带体在扣具中的穿梭、调整、拆卸仍不够便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泳镜头带的带体易于穿梭、组合,并方便调整和拆卸的泳镜头带扣具。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泳镜头带扣具,包括有二带体,分别从泳镜端部的带体延伸;具有一适当的长度;一第一扣件,在该第一扣件的内缘面中央设有二对称贯穿的穿梭槽,所述的穿梭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略低的导引槽,在外缘面设有与第二扣件对应的凹槽;一第二扣件,其板面配合第一扣件对应凹槽的形状设置,朝向第一扣件的二穿梭槽的方向设有可插置于所说的穿梭槽的二直杆,二直杆的内缘设有带体穿置的回旋槽。
在本泳镜头带扣具中,所说的二带体分别由第一扣件的二对称穿梭槽穿过,经第二扣件二直杆内的回旋槽向外穿置,再回绕插置于第一扣件的二对称穿梭槽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泳镜头带的二端分别穿梭于由二扣件组成的扣具上,利用二扣件的穿梭槽都具有较宽的间隔空间,使泳镜头带的带体易于穿梭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泳镜头带的第一扣件上设置二对称的穿梭槽,该穿梭槽的宽度包括第二扣件直杆导入的空间,以及二带体被束合定位的最小间隙设置,能以较宽的间距供泳镜头带的穿梭和回绕。
而且,供泳镜头带带体端部回绕的第二扣件直杆具有适当的宽度,该直杆的内缘设有一泳镜回绕的槽,该槽的高度配合第一扣件穿梭槽的厚度设置,有较宽的回旋槽供带体的端部容易地穿梭和回绕。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扣件穿梭槽的二侧设置导引槽,该导引槽供回绕的带体平贴其上,使泳镜头带具有定向平置的空间。
同时,由于第一扣件的外侧设有一对应凹槽,该凹槽是配合第二扣件的形状及厚度设置,使第二扣件的外缘面平贴于第一扣件的外缘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在第一扣件的二侧以较宽的突缘设置,第一扣件以较软的材质设置,这样,当对二扣件进行调整或拆卸时,按压第一扣件二侧突缘,令第一扣件呈一弯曲面,第二扣件的二侧随即向外位移,使第二扣件的直杆脱离第一扣件的卡扣,从而使泳镜头带易于调整及拆卸。
所说的二带体分别穿梭、插置于二扣件之间的穿梭槽及直杆的回旋槽间,该第二扣件上的直杆与第一扣件的穿梭槽插置结合时,该第二扣件的直杆的杆面突出至第一扣件的内缘面,直杆与穿梭槽的两侧所留间隙略小于带体厚度,在组合时,可使穿梭其间的带体受到抵压,防止穿梭后的带体产生松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体穿梭动作图之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体穿梭动作图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体穿梭动作图之三;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拆卸动作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拆卸动作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拆卸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示意图。
以下为上述各附图中的元件标记对照表11—带体;12—穿梭端;13—第一扣件;14—第二扣件;15—内缘面;16—外缘面;17—隔板;18、19—穿梭槽;20、21—导引槽;22—槽;23、24—突缘;25—装饰面;26、27—平面;28、29—直杆;30、31—回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泳镜头带扣具的实施例,如图1、2、6和10所示,该扣具10由二扣件13、14组合而成,其中该第一扣件13的板面中央设有二对称的穿梭槽18、19,系于泳镜二侧的带体11的穿梭端12,分别由二穿梭槽18、19穿过,穿梭槽12再分别由第二扣件14二对称直杆28、29的内侧回绕,再穿回第一扣件13的二穿梭槽18、19,二带体11的穿梭端12向外拉紧,二扣件13、14之间,利用二穿梭槽18、19的间隙,提供带体11的束合;二扣件13、14之间,利用第一扣件13以较软的材质设置,按压第一扣件13的二侧突缘23、24,令第二扣件14的二侧与第一扣件13的对应槽分离,使二扣件13、14容易调整和拆卸。
由二扣件13、14组成的扣具10,其中该第一扣件13是以较软的材质制成,具有适当的微弯弹性;如图所示,该第一扣件是以椭圆形的形状设置,但其形状不受此限制,可以选择长方形可其他适当的形状;该第一扣件13具有适当的厚度,于第一扣件13的内缘面15中央设有二对称贯穿的二穿梭槽18、19,位于穿梭槽18、19的二侧分别疫有略低的导引槽20、21,该导引槽20、21的宽度是以略大于带体11的宽度设置,在带体11穿梭配戴于头上时,提供带体一定的导引作用,以及给予带体平置的空间。
该第一扣件13的外缘面16中央设有一凹入的槽22,该槽22为配合第二扣件14的形状设置,供第二扣件14的外缘整体对应并合成一单纯、平顺的外缘,该槽22成为第二扣件14的对应凹槽,供第二扣件14平置于槽22上。
该第一扣件13的外缘面16二侧,设有较高的突缘23、24,该二侧突缘23、24具有适当的宽度,利用突缘23、24具有的宽度,供带体11调整时,利用第一扣件13材质的特性,以便二指可以朝向二侧突缘23、24按压,令第一扣件13产生弯弧状,使二扣件易于拆卸。
该第二扣件14的板面为配合第一扣件13对应凹槽22的形状设置,以硬质材料制成,该第二扣件14的内缘面设有二对称的直杆28、29,二直杆28、29之间的间距,为配合第一扣件13二穿梭槽18、19的间距设置,高度设置也同;二直杆28、29的内缘各设有回旋槽30、31,该回旋槽30、31的宽度需大于带体的宽度,高度为略大于带体11的厚度(含防滑纹),以供带体11易于穿梭、回绕。
该第二扣件14的板面,以对应平贴于第一扣件13对应凹槽22的方式组合,组合时,则由带体11穿梭二扣件13、14的二穿梭槽18、19、第二扣件14直杆28、29的回旋槽30、31、穿回第一扣件13的二穿梭槽18、19,当带体11分别向二侧束合时,即完成二扣件13、14的对应组合,及带体11在二穿梭槽18、19外缘边与二直杆28、29的对应边间的束合定位。
该扣具10的二扣件13、14组合,如图1至6所示,分别系于泳镜二侧的带体11a、11b的穿梭端12a、12b,分别朝向第一扣件13的二穿梭槽18、19穿梭,穿梭端12a、12b分别再由第二扣件14二对称直杆28、29内侧的回旋槽30、31回绕至外端,带体11拉出适当长度,再插回第一扣件13的二穿梭槽18、19,带体11拉出适当长度,配戴于头上,二侧带体11a、11b产生束合的力量,拉引第二扣件14的二直杆28、29朝向第一扣件13的穿梭槽18、19拉移,直到第二扣件14平贴于第一扣件13的对应凹槽22上,使二扣件13、14限制带体11的拉移。
该带体11与二扣件13、14之间组合,是通过二穿梭槽18、19所具有的较宽的槽面(至少包含直杆28、29容置槽及二带体11束合间隙),供单一的带体11进行穿梭及回插时,不会受到限制,具有易于穿梭性;带体11朝向第二扣件14直杆28的回旋槽30回绕时,该回旋槽30具有带体11易于穿梭的槽宽,使带体11很容易地完成穿置作业。
在二扣件13、14进行束合时(通常配戴于头上),仅需将扣具10二侧的带体11外端向外拉紧,带体11产生束合力量,由二直杆28、29平衡拉引第二扣件14朝向第一扣件13对应凹槽22的导引,直到第二扣件14平置于第一扣件13的对应凹槽22为止,带体11放松后,受拉引的二直杆28、29位于第一扣件13的二穿梭槽18、19的外侧槽中,该外侧槽以略小于带体11厚度的间隙压抵及限制带体11滑动、位移。
配戴于头上的带体11及扣具10进行调整或拆卸时,如图7至9所示,以手指朝向第一扣件13外缘二侧的突缘23、24按压(或单侧),令二侧突缘23、24向内弯曲产生移动,第二扣件14的二侧面与第一扣件13之间产生间隙,原插置于第一扣件13二穿梭槽18、19中的二直杆28、29及束合的带体11,会产生向外松脱的力量,二穿梭于二穿梭槽18、19的带体11,于二直杆28、29向外脱离而松弛,进而可调整或拆卸带体11。
如图10所示,平时调整扣具10与带体11间的束合,是以二指朝向第一扣件13外缘二侧的二侧突缘23、24按压,令二扣件13、14的二侧产生距离,以另二指握于第二扣件14的二侧,进行二扣件13、14的拆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泳镜头带扣具利用第一扣件13的穿梭槽18,以供带体11易于穿梭、第二扣件14直杆28的回旋槽30易于带体的回绕、带体11最后再插合第一扣件13的穿梭槽18,最后拉紧带体11产生束合力量,提供带体11调整后的束合,同时提供带体11与扣具10之间拆卸、组合的便利性。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已完整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特性与结构关系,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显著的改良,其结构也具有独创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是同行技术人员所能预知并轻易完成的创造。
权利要求1.一种泳镜头带扣具,包括有二带体,分别从泳镜端部的带体延伸;具有一适当的长度;一第一扣件,在该第一扣件的内缘面中央设有二对称贯穿的穿梭槽,所述的穿梭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略低的导引槽,在外缘面设有与第二扣件对应的凹槽;一第二扣件,其板面配合第一扣件对应凹槽的形状设置,朝向第一扣件的二穿梭槽的方向设有可插置于所说的穿梭槽的二直杆,二直杆的内缘设有带体穿置的回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镜头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带体分别由第一扣件的二对称穿梭槽穿过,经第二扣件二直杆内的回旋槽向外穿置,再回绕插置于第一扣件的二对称穿梭槽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镜头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带体分别穿梭、插置于二扣件之间的穿梭槽及直杆的回旋槽间,该第二扣件上的直杆与第一扣件的穿梭槽插置结合时,该第二扣件的直杆的杆面突出至第一扣件的内缘面,直杆与穿梭槽的两侧所留间隙略小于带体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镜头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扣件以较软的材质设置,且该第一扣件的二侧以较宽的突缘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泳镜头带扣具,其结构主要在于由二扣件组成,其第一扣件的中央设有二对称的穿梭槽,位于穿梭槽的外侧第二扣件平面上,设有对称的二直杆,二条系于泳镜二侧的带体,分别由第一扣件的穿梭槽穿入,回绕第二扣件的直杆,再由穿梭槽穿回,利用二扣件间穿梭槽与直杆间的密合空间,供泳镜头带容易地穿梭、组合、调整及拆卸。
文档编号A44B11/00GK2686664SQ2004200439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5日
发明者穆家骏 申请人:穆家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